学术投稿

脑梗塞运用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治疗的效果分析

王欣

关键词:脑梗塞, 银杏达莫, 奥扎格雷,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脑梗塞运用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银杏达莫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家有那个奥扎格雷静滴进行临床治疗,两组各纳入病患42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异性(P <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采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静滴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更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

    目的:就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所接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疼痛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人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9.7%,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短时间内帮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缓解疼痛,助其恢复关节功能。

    作者:常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颞颌关节疾病的核磁共振诊断

    目的:验证核磁共振在扫描颞颌关节各种疾病中具有较高价值。方法:临床上将患病者置于特殊的核磁共振仪中,利用仪器的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患者颞颌关节内氢原子核,并引起这些原子核共振,同时会吸收能量处于激发状态。当停止射频脉冲以后。由于氢原子能量较高时不稳定,需要通过释放能量达到基态。所以氢原子核会在释放能量过程中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电信号。同时仪器内的接受器会接收信号,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程序处理后得到模拟图像。结果:通过对多例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同时进行 X 光等多设备检查。核磁共振加权图像可清楚显示颞颌关节的解剖结构,而且准确率较高。结论:核磁共振在颞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郭春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67例角膜异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剔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角膜异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剔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角膜异物患者共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放大镜下剔除异物,观察组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剔除异物。给予两组患者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剔除成功率为97.1%、感染率为0及护理满意度为94.1%,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剔除角膜异物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一次性剔除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邱顺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6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时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效果。方法:收集呼吸衰竭患者共130例,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无创呼吸机,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死亡率、血气分析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无创呼吸机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锐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1例125 I 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目的:分析放射性125 I 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并发症及其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超声导向植入125 I 粒子的护理资料,分析各项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32例中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40.6%,其中尿路刺激征8例,血尿3例,直肠刺激症状2例,发生原因主要由于粒子引起周围组织产生的放射性反应和损伤。32例患者中无粒子迁徙,移位、游走及粒子丢失等并发症。结论:放射性125 I 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术后并发症虽然不严重,但发生率较高,需严密观察,尤其关注术后大小便情况。

    作者:闻晓露;唐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药学服务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药学服务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对于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药学服务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基于不同方式作用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感功能,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比两组患者身体疼痛和社会功能,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药学服务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毛英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应用中医治疗方案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方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桂红;周艳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及相关因素的讨论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的共300例。将患者分为正常耐糖量组、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通过相应的对比和研究工作我们在这300例患者中发现,正常耐糖量的患者的共有60例,糖调节受损的患者的共有30例,新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共20例。通过相应的对比和研究工作我们发现正常耐糖量和糖尿病患者的指数水平比正常的耐糖量组高,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相应的对比和研究工作发现,心内科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较高,非冠心病患者的在进行检测和治疗的过程中糖代谢较为异常,因此应当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糖耐量的检查工作。

    作者:刘玉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院门诊患者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基层医院门诊患者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0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门诊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关于抗生素安全用药的健康教育。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来比较两组就诊期间和出院后(3个月)对抗生素合理用药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就诊期间在主动询问医护人员用药信息、用药期间注意饮食和药物禁忌、遵医嘱服药以及主动询问出院后用药信息等项目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远期调查发现,按经验用药以及按说明服药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基层医院门诊患者的抗生素安全用药的意识和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李月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U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32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16)及对照组(n =1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流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科学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0.00%;观察组患者的 Cr、K +、BUN、PTH、β2-MG 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尿毒症脑病治疗过程中,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尿毒症毒素清除率,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张全军;王宝福;林昌伟;谢席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多排CT螺旋和横断扫描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参数设置

    目的:研究多排 CT 螺旋和横断扫描技术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参数设置效果。方法:使用螺旋和横断两种不同扫描方式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取这种治疗的新生儿颅脑疾病患者160例,采取逐渐降低扫描参数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在得出新生儿颅脑情况后,做出佳的判别方法。并针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判断检测结果的具体效果,扫描过程中,采取分组扫描的形式进行,对每组扫描的结果进行专家判断,对图像的清晰度以及脑组织的层次进行划分,分析每组图像中所显示出来的情况,并做对比。结果:多排 CT 螺旋扫描的低使用扫描70 mAs,横断扫描低40 mAs,两组的低扫描参数均符合常规扫描要求,且效果符合判断标准。结论:多排螺旋 CT 扫描中合适的扫描方式是横断扫描,其低扫描参数为120 KV,40 mAs,在临床的诊断扫描中,可进行普及使用。

    作者:黄思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研究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实施泮托拉唑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疗效为96.34%,与对照组的85.34%相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应用。

    作者:于连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两种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治疗的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临床用药方案的不同,进行实验组和参照组组别划分,其中实验组行多潘立酮治疗,参照组行铝碳酸镁治疗。对比两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以及药物毒副反应等。结果:经比较,两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没有明显差别 P >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胆汁检测结果(反流总时间、次数、长反流时间以及5 min 以上反流持续发生次数等)比较,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 <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来说,采用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两种药物使用所得效果无明显差异,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推荐药物。

    作者:于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1例并诊治体会

    目的:回顾学习恶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及病死率。方法:采用 Levenson 的恶性综合征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联合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肌酶升高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予以补液、降温对症治疗,治愈。结论:早起诊断并及时对症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王小红;张晖;严文娟;王银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给予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针对性护理对患者健康及生活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护理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降压效果,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 -BREF)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判定。结果:实验组降压显效率(56.67%)、总有效率(96.67%)、QOL -BREF 评分(52.6±3.9)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能有效调控患者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凤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氟康唑早期预防性治疗 ICU 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早期经验性应用氟康唑治疗 ICU 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危重患者87名,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确诊为真菌感染后再行抗真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分别为35(77.78%)和22(52.38%)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0,P =0.01)。实验组中有2例出现皮疹,对照组中3例出现短暂的肝功能损伤;1例出现皮疹。结论:氟康唑早期预防性治疗能够提高 ICU 患者真菌治疗有效率。

    作者:吴会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分析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行剖腹产生的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观察组产妇应用改良式剖腹产,对照组应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占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全麻术后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的研究进展

    留置尿管是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排尿困难的病人、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潴留及危重病人。多数患者于全麻恢复期出现明显的下腹憋胀,尿急、尿痛,并伴有烦躁不安,有的患者甚至试图坐起拔除导尿管,甚至引起手术切口裂开、手术部位出血、伤口缝线断裂及各种导管脱落等危险情况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等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尿管刺激症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处理目前仍然是临床上的难题。

    作者:吴红霞;吴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本文探讨了消化内科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诊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48例满意,满意率为96%,高于对照组(60%,P <0.05);观察组平均出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康复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0%,P <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管理中应用优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对患者治疗的的康复率,值得在消化内科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香;王曙霞;周莉莉;吕靖;张晓梅;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异位妊娠中选择甲氨蝶呤以及米非司酮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中选择甲氨蝶呤以及米非司酮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152例异位妊娠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观察组经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包块大小、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2.37%(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包块大小、血β-HCG 值均少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异位妊娠中选择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具有明显效果,减小包块,改善β-HCG,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