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勤英;张楚
目的:探讨 GDM孕妇脐血流 S /D 值与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妇女分娩资料,整理并合并其他产科合并症对脐动脉血流 S /D 值和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糖尿病和非妊娠糖尿病的不同脐动脉 S /D 值与剖宫率具有显著差异,妊娠期糖尿病脐下动脉血流 S /D 值比非妊娠糖尿病组高。结论:妊娠期间孕妇胎儿脐下血流 S /D 值胎儿窘迫发生率会发生的增高;妊娠期糖尿孕妇胎儿窘迫明显高于非妊娠糖尿病孕妇。
作者:石霞;王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有效措施。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对2014~2015年消化内科风险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共108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取2013~2014年消化内科未采取风险管理的965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焦虑心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药品出错率、患者投诉率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充分利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进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
作者:李玲;罗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宿迁市城区社区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水平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全市推广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区范围内所有社区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培训,采用培训前后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其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社区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42人合格,合格率为27.6%,培训后101人合格,合格率为67.3%,培训前后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我市城区社区医务人员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可以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以该培训方式推广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
作者:于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需要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旨在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并且获得家庭成员支持[1]。社区家庭护理实现了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人群整体为中心的转变,把社区、医院、家庭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居民与社区护士的距离缩短了,社区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2]。
作者:王春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肌力恢复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启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比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胃穿孔患者78例,按进入医院诊疗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运用单纯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时,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与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在临床治疗时应该具体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伯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等记录分析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例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等方法对该病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且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病理特点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手术胃部分切除样本一个,大弯部位15.3 cm,小弯部位8 cm,肿块大小7.1 cm ×6.2 cm ×5.1 cm,肿块切面颜色呈灰白色,质地较硬;肿瘤位置在黏膜肌层、下层,肿瘤细胞片状、巢状分布,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细胞质透亮、充盈,细胞核空泡形,染色后细胞核周围颜色深;肿瘤细胞 S -100、vimentin(+),CD -57、bcl -2局部(+),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 CD -68(+),melan -A、HMB -45、DOG -1、CD -21/23/30/34/35/56全部(-);检测发现信号异常细胞占总数70%,说明 EWSRI 基因出现断裂。结论: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具有较为独特的形态学、免疫学、分子学特征,在临床中应注意和其他恶性肿瘤进行区分。
作者:刘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阅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结直肠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共84例,内镜活检病理和术后大标本病理作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大标本60例(71.4%)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24例(28.6%)术后大标本诊断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误诊率71.4%。结论: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误诊率高,活检组织中异型腺体位于纤维组织中和坏死出现高度提示为癌变,病理诊断需结合内镜所见,当内镜描述为肠壁溃疡,僵硬,狭窄时,高度提示癌变。
作者:黄爱红;张敏;孙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男性乳腺癌较罕见,约占乳腺癌的1%左右,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1]。男性乳腺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被忽视或误诊,患者心理压力大,肿瘤转移早,预后较差。但与女性乳腺癌相比,它具有特殊的自身的特点。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男性乳腺癌合并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洪丽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直接数字化 X 射线摄影系统(DR)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以手术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 DR 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22例急腹症患者中急性阑尾炎6例、急性胆囊炎5例、急性胰腺炎5例、肠梗阻4例、间位结肠2例,DR 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R 具有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较高、细小结构显示清晰、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可以作为急腹症临床诊断的优选方法而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张文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30例,3~7月份1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定为对照组;总结护理经验,8~12月1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优质护理,定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 <0.05);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结论:总结常规护理经验,为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中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植骨技术联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植骨技术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所有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前后 HSS 评分、AKSS 评分、Lysholm 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植骨技术联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苏必良;李钟;廖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医院档案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与开发利用。方法:总结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该院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措施,从收支、科研、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对比管理前后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医院科研论文数目(每年)由管理前189篇上升为管理后283篇(P <0.05)。结论: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可明显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医院科研水平,是医院强化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杼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70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例数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术后4h 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对于骨折愈合和术后疼痛缓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应用。
作者:蒋雪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该院急诊危重症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经鼻气管插管治疗,观察两组插管抢救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3%,P <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各有优势,应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状况合理选择插管方式。
作者:吉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无锡市北塘区惠山街道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相关病例数,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2015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2种760例,年均发病率为300.60/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接触传染病发病多(45.4%),其次是肠道传染病(27.9%)和呼吸道传染病(23.6%);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136.06/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49.44/10万)、肺结核(41.93/10万)、细菌性痢疾(27.69/10万)、流行性感冒(17.40/10万)。结论:2011~2015年惠山街道传染病总发病率处于一般水平。手足口病、肺结核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是辖区主要和重点传染病,今后应加强相关传染病的防治和检测工作。
作者:李明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5%,P <0.05)。结论:给予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辅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燕;张嘉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原因及其对疼痛进行护理所达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急症创伤骨科患者2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 >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P <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急症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观察及评估,并针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这一护理模式可有效患者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管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小儿输液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儿在输液治疗中进行常规输液护理的干预,实验组则在输液过程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率为96.00%,常规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率为76.00%,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在小儿输液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的路径,可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汤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比较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甲组(n =45)、乙组(n =44)。甲组给予快速血清学检验,乙组给予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两组患儿检测结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甲组、乙组患儿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2%、8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为了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联用两种检测方式。
作者:刘恩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