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汤海丽

关键词:临床护理, 小儿输液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输液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儿在输液治疗中进行常规输液护理的干预,实验组则在输液过程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率为96.00%,常规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率为76.00%,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在小儿输液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的路径,可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策略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实施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接诊的1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对比,差异均明显(P 均<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做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防风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防风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方法:以小鼠实验为基础,探讨方粉有效部位对醋酸炎症小鼠模型血液动力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分别记录空白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小鼠模型红细胞压积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中剂量防风可以有效降低红细胞压积率,提升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大剂量防风可以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结论:防风可以有效治疗炎性病症,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提升凝血酶原的时间。

    作者:初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实施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安全管理效果观察

    目的:在住院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探讨其对口服药物安全性的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7~12月期间接收入院的行优质护理管理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5年1~6月期间接收入院的未实施优质护理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口服用药安全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口服用药安全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倩;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儿过敏性支气管炎诊断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行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小儿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在确诊患儿为过敏性支气管炎后,给患者采用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观察小儿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在服药后,患者在3~7 d 内症状消失的共32例,在7~12 d 症状消失的共24例,在13~20 d 症状消失为44例,所有患者基本在服药3 w 左右治愈。结论:对于长期反复咳嗽用抗生素及化痰止咳不能缓解的患儿,要充分考虑到过敏性支气管炎的可能,及时对患儿进行诊断并采取治疗,对患儿身体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神经节的 MSCT 表现

    目的:分析腹腔神经节的 MSCT 表现,以期为临床更准确有效的进行 CT 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及胰周神经结构影像解剖提供必要参考信息。方法:观察150例正常成人的腹部 MSCT 图像,记录和测量双侧腹腔神经节的显示率、位置、形态、大小及各期 CT 值,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50例正常成人中左侧腹腔神经节141例显示(94%),右侧腹腔神经节中124例显示(82.7%),左侧显示率高于右侧(P <0.05)。双侧腹腔神经节均位于腹腔干至肠系膜上动脉层面,平 T12~L1水平;右侧腹腔神经节位于下腔静脉后内侧与右侧膈肌脚之间,左侧腹腔神经节位于左侧肾上腺前内侧与左侧膈肌脚之间。MSCT 轴位图像中腹腔神经节形态分为长条形和多结节形两种。左、右侧腹腔神经节长径分别为(22.8±4.1)mm、(27.6±4.2)mm,左、右侧短径分别为(3.5±0.8)mm,(2.4±0.6)mm。结论:MSCT 多数情况下能够显示双侧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等特征。

    作者:张王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按照不同的处理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采用尿激酶进行引流)和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终均治愈,并没有1例患者死亡。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0.6±0.1)h 明显少于对照组[(1.7±0.1)h,P <0.05]。对照组中18例患者出现气颅,1例患者对侧发生颅内血肿;观察组中8例患者出现气颅,并没有患者出现对侧颅内血肿,观察组患者术后气颅发生率(40%)、对侧颅内血肿发生率(0%)明显高于对照组(90%、5%,P <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血肿钻孔引流术的过程中采用尿激酶进行引流的效果良好,不仅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也可有效降低术后气颅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广卫;司马国忠;唐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氟康唑早期预防性治疗 ICU 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早期经验性应用氟康唑治疗 ICU 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危重患者87名,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确诊为真菌感染后再行抗真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分别为35(77.78%)和22(52.38%)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0,P =0.01)。实验组中有2例出现皮疹,对照组中3例出现短暂的肝功能损伤;1例出现皮疹。结论:氟康唑早期预防性治疗能够提高 ICU 患者真菌治疗有效率。

    作者:吴会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尿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有效性探究

    目的:探究尿液样本细菌培养的药敏性结果,并将探究结论用于指导医学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该院患有尿路感染的患者873例,对其尿液样本实施药敏试验及其相关研究后,探讨所选患者尿液细菌的分布情况和药敏特征。结果:送检尿液中,有304例检出致病细菌株,阳性率34.82%,都是革兰阴性或阳性菌,当中以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多;药敏实验后得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较差,敏感率是1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受性较差,敏感率是96.98%,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可对这两种致病菌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对泌尿系统出现临床病症的病人实施药敏性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探索致病菌的类别、分布、耐药性等方面情况,且药敏结果能用于指导临床的用药工作。

    作者:葛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深入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到该院接收治疗的60例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将60例患者分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强心剂和利尿剂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结果:治疗结果比较现实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方法作用于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二例胃出血大便隐血检测的病案讨论

    目的:讨论上消道出血部位对大便隐血检测的影响。方法:二例患者均为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送检大便均为柏油样,分别用免疫试纸法和化学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免疫法为阴性,化学法为阳性。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大便检测中,不能用单一的免疫法。

    作者:李坪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普外危重症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研究普外科危重症临床救治方法。让医院更好地发展技术,同时避免在术中犯同样的错误。方法:选取该院的普通外科的危重症患者107例的临床治疗的资料进行相应的研究,记录死亡患者的年龄,病症,死因等状况,同时对至于的患者的术后复查的结果对治疗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结果: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外科的治疗之后病状得到了很好地治愈,但是也有病人病逝的情况,统计离世病人,一般在凌晨去世,多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通过普通外科对患者进行手术,病患的病症得以很好地祛除,降低了死亡概率,提升了手术的治愈概率。

    作者:王菊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使得人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不再是以前的治疗疾病,而是朝更高的方向发展-医疗保健、疾病的预防等等,本文就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为主旨,主要从社区护理干预的方式方法入手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分析其优势。

    作者:黄惠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96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患者96例,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所选96例患者有8例放弃治疗,死亡16例,其他7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都能够达到好转以上。结论: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容易导致病情延误,临床上的死亡率非常高,及时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娄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分析血清 PCT 检测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 PCT 检测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58例急性胰腺炎作为观察组,根据感染情况的不同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同时选取62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正常组,并比较各组患者各个时期时血清PCT 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1、7和14天时其 PC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且感染组患者其 PCT 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第7天时其 PCT 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而第14天时 PCT 水平明显低于第1和7天。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其血清中的 PCT含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均高于正常体检患者,且 PCT 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表明 PCT 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的一个敏感性检查指标。

    作者:贾树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究护理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住院部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孕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96例前置胎盘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给予对照组前置胎盘孕妇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前置胎盘孕妇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48例产妇产前出血和对照组相比(P >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对护理的服务态度,责任心,业务熟练程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以及提高对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闫树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穿刺针在睾丸取精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针在睾丸取精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无精子症患者共120例,依据取精时穿刺针的不同分为 A 组、B组、C 组。分别采用1.6侧孔注射针、0.7蝶形针、1.2侧孔注射针进行睾丸穿刺取精术。观察穿刺次数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B 组穿刺针数,高于 C 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B 组与 C 组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穿刺针数,高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1.6侧孔针与1.2侧孔针,不会增加穿刺针数,能够降低对睾丸组织产生的损伤。

    作者:张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析比较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甲组(n =45)、乙组(n =44)。甲组给予快速血清学检验,乙组给予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两组患儿检测结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甲组、乙组患儿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2%、8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为了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联用两种检测方式。

    作者:刘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我院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CT 诊断分析

    目的:评价 CT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 CT 所见。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 L4-5、L5~S1两个节段,根据表现主要为中央型。结论:CT 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其准确率在92%以上。

    作者:阮罗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所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对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于治疗组的患者采取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常规治疗的方式,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方式来说,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在呼吸内科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的护理体会。方法:以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给予血压控制,并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系统化护理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系统化护理之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幅度均低于系统化护理前(P <0.05);53例患者中,对护理总满意49例,满意率92.4%。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提升血压控制的效果、减轻疼痛、延缓疾病进展,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罗金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