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
目的:通过对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理疗方法的观察和研究应用,总结出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的针灸推拿的重要性和发展。观察利用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联合针对颈椎病的实际疗效。方法:通过对该院接受的300颈椎病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实际针灸推拿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临床效果的对比和观察,得出针灸实际效果作用结论。首先将患者分为两组,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法治疗,实验组则要联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2d一次针灸推拿治疗,接受四到五个疗程。结果:然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观察研究发现穴位联合注射针灸推拿治疗的方法效果远远高于普通针灸推拿治疗。结论:在对患者进行颈椎病治疗上联合性针灸推拿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快速彻底的治疗患者的病痛。
作者:何显峰;张玉亮;高松妍;王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操作前护理配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于辖区进行分娩且拟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140例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70例产妇及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包含70例产妇及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初筛率、复筛率与产妇的满意度、假阳性理解率及健康教育达标率均明显较高(P <0.05)。结论:操作前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筛查率,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秀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方法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密切观察及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及时治疗、密切观察与护理,根据GOS评分判定6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57例,轻残2例,中残1例,无死亡病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结论:通过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密切的临床观察及综合护理措施,可帮助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对于改善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兴芬;王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后使用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量和效果之间的联系。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12组,均有10例。使用芬太尼0.25~1.50μg/kg 或者是舒芬太尼0.025~0.150μg/kg。比较分析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前半小时和半小时后的 MAP、HR、SpO2等指标,记录患者的呼吸抑制情况和镇痛效果。并计算芬太尼、舒芬太尼50%、80%、95%剂量的有效量。结果:舒芬太尼单次给药50%的有效量是0.073μg/kg、80%的有效量是0.126μg/kg、95%的有效量是0.177μg/kg;芬太尼50%的有效量是1.098μg/kg、80%的有效量是1.582μg/kg、95%的有效量是2.044μg/kg。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使用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治疗具有不错的效果,芬太尼的首选剂量佳是1.582μg/kg,舒芬太尼的首选剂量佳是0.126μg/kg,在该剂量下可以为患者提供比较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倪孝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氧疗的认知、应用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接受过家庭氧疗的COPD患者147例,在住院期间实施家庭氧疗健康教育,在入院时以及出院后六个月时两次进行问卷调查,并作自身前后对照。结果:进行专项家庭氧疗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家庭氧疗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应用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对家庭氧疗的认知程度和应用规范性,保障安全和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在医院中,重症监护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医院抢救患者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部分。但是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一般都是病情较为严重,抵抗力较弱的,甚至还存在一些患者具备其他的潜在疾病,再加上长期使用各种药物,出现抗药性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就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希望能对重症监护室在院内发生的感染率有所降低。
作者:陈福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清宫术前加用米非司酮片口服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疤痕妊娠患者在应用米非司酮口服于彩超导视下行清宫术治疗方法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治疗15例,经过顺利,患者成功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疗效满意。结论: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彩超导视下行清宫术治疗 CSP 的方法操作安全、手术损伤小,治愈率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保守型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章淑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50例先兆早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产妇均按照先兆早产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硫酸镁,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利托君,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后的显效时间、孕周延长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药物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延长孕期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显效快,能延长产妇孕期天数,可作为先兆早产孕妇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徐微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冠心病护理是医生和护士针对患者做出的特定的计划,对患者日常健康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旨在对冠心病护理进行研究并做出效果评价,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方法:从该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的患者中选出50例冠心病患者,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医嘱进行健康指导,而实验组按照特定的临床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指导,观察两组病人的康复情况并对病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健康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焦虑程度降低(P <0.05)、发病率下降(P <0.05)、满意程度提高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P <0.05)。结论:对冠心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作者:蔡景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客观总结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临床治疗工作中落实中医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该院妇科、中医科2011年0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已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2组,西医组有患者20例,落实西药治疗;中医组有患者20例,落实中药治疗,并予以随访,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西医组入选对象有效率70.00%,中医组95.00%;中医组不良症状发生率5.00%(1/20),西医组25.00%(5/20)(P <0.05)。结论:将中医治疗方案落实至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患者中,有助于提升治疗质量,避免不良症状出现,因此在妇产科内有继续推广的意义及价值。
作者:徐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洗胃联合导泻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入住该院的6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观察组患者35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粉洗胃并导泻的方法治疗;设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并用甘露醇导泻。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毒后反跳、中间综合征、治愈例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毒后反跳、中间综合征、治愈例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采用大黄粉洗胃并导泻的方法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良好疗效,并且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郭永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 PDCA 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常规管理,将其作为对照组,对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 PDCA 循环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管理满意度与综合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汇总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有着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朝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 ICU 护士压力及干预方法,可以提高 ICU 护士的身心健康,以此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抽取该院2014年1月至12月 ICU护士35名,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 ICU 护士压力源后,实施干预措施后,再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 ICU 相同35名护士,再次填写调查问卷,对比实施干预措施前后,ICU 护士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ICU 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复杂、缺乏社会支持和心理培训等因素,都会导致 ICU护士压力过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这些因素后,统计 ICU 护士实施干预措施前抑郁评分(2.55±0.74)分,焦虑评分(1.65±0.82)分,强迫(1.56±0.30)分;实施干预措施后,ICU 护士抑郁评分(1.20±0.45)分,焦虑评分(1.11±0.55)分,强迫(1.41±0.15)分;实施干预措施后,ICU 护理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干预措施前,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ICU 护士压力过大,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 ICU 护士的心理压力情况,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见,应用干预措施能缓解 ICU 护士压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 DR 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共计120例(骨折180处)。本组患者均先行 X 线检查,再行 DR 检查。观察 X 线与 DR 诊断本组肋骨骨折效果,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与漏诊率。结果:DR 对本组肋骨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为97.22%,高于常规 X 线片的88.89%(P <0.05);漏诊率2.78%,低于 X 线片11.11%(P <0.05)。结论:DR 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为患者进一步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作者:林毅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接收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呈显效26例(61.90%),好转15例(35.72%),无效1例(2.38%),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对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并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耿乃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口腔修复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其涉及多个学科,同口腔组织学、口腔生物力学、解剖生理学、材料科学关联密切,产生了新修复技术。如人工种植技术,激光修复,铸钛技术,烤瓷技术,铸瓷技术,全瓷技术等。
作者:丁士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间入住该科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包含50例患者,施行常规优质护理;研究组包含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为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永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对住院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优质护理),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SF -36评分。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贺桂英;钟菊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唑来磷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效果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收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一共有72例,对其采取唑来膦酸治疗,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72例病人在输液过程当中没有出现过敏样不良反应出现。当中2例病人使用药物以后出现发热和关节疼痛,通过解热镇痛药物、多加饮水以及心理护理以后,以上不适24 h 以后大致得到缓解,72 h 以后全部消失;3例病人使用药物48 h 出现发热和感冒症状,多加饮水和心理护理,以上不良反应在72 h 以后全部缓解。另外,除了2例病人因不良反应时间相对比较长,进而拒绝再一次应用以外,其余病人全部愿意接受第二次治疗。结论:对唑来磷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对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2例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因肝硬化腹水而入院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各含31例患者的两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ALT、AST 及 A /T 水平并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ALT、AST 以及 A /T 水平均明显改善,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情况更加显著。且在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试验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77.4%和48.4%(P 均<0.05)。结论: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焱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