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微微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自2014年4月以来体检所确诊的7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组1和组2。组1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2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评价:(1)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率;(2)护理前后合理饮食、运动、维持体重的依从性和尿酸水平。结果:(1)组2患者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比组1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2)两组护理前,合理饮食、运动、维持体重的依从性和尿酸水平相似(P >0.05);组2护理后合理饮食、运动、维持体重的依从性和尿酸水平显著比组1好,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大,可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合理饮食、运动、维持体重的依从性,改善尿酸水平,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陆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钬激光腔内治疗泌尿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0例泌尿疾病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症特点及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钬激光腔内治疗,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统计5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泌尿疾病以血尿、膀胱刺激、排尿困难、上尿路阻塞等为主要症状,临床采用钬激光治疗术效果明显,本次有效38例,仅有2例患者病况严重,短期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6%,充分说明了钬激光治疗的应用效果。结论:激光治疗术用于泌尿外科疾病效果优越,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杨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23)及对照组(n =22),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81.82%,P <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世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社区防治的技术、策略及实施,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方法:分别回顾调查社区内内100例高血压患者的病史,所有患者均接受正规的家庭护理,并且根据防治策略实施临床防治措施,进行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然后对比患者高血压社区防治前后的病情变化,并记录下来。结果:经过高血压社区防治和护理,患者对于高血压认知和预防能力提高,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血压行为控制率升高,各项结果显示均优于治疗前。结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防治思路主要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心理疏导以及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控制血压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黄芪是我国中药材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随着我国现代药理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中药材当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更加深入,使得黄芪被更广泛地应用在肿瘤治疗当中。本文即是对黄芪抗肿瘤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介绍了黄芪内的有效成分,并对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进行说明,终探讨了临床应用情况,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初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主要是去对其双倍剂量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相关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选取某医院所收治的诊断为Ⅲ型前列腺炎的患者120例,并且按照随机、对照和双盲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单倍剂量治疗组与双倍剂量治疗组,每一组个60例患者。对于单倍剂量治疗组,主要是给以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片一片+安慰剂一片,口服,1次/d;而对于双倍剂量治疗组,则主要是给以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片2片,口服,1次/d。两组的患者均服药12个星期,然后比较其治疗前后的 NIH -CPSI 总分、疼痛的评分、排尿症状的评分、对生命质量影响的评分的变化以及相关的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其单倍剂量治疗组失访的有4例,双倍剂量治疗组失防的有2例。且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的 NIH -CPSI 总分、疼痛的评分、排尿症状的评分、对生命质量影响的评分分别是12.11±3.6和9.90±4.15、3.57±1.67和3.21±2.21、2.88±1.70和2.21±2.11、5.59±2.06和4.50±1.97。而其单倍剂量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为2例(3.6%),头晕头痛的各一例;双倍剂量治疗组的有4例(6.9%),头痛3例,鼻炎的1例,其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倍剂量治疗相比,双倍剂量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史佳书;黄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使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的75例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临床中接受磁性覆盖体修复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固定力、咀嚼变化、并发症等等情况。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固定力、咀嚼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和修复之前相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经过治疗后的一个月以内,一共有3例并发症病例,临床中并发症几率是4%;患者对此次的修复治疗效果满意度是89.3%。结论:口腔修复治疗使用磁性附着体的效果比较好,患者的义齿固定力比较高,咀嚼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临床安全性比较高,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万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方法:研究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42.5%,P <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辅助治疗提升治疗疗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护患和谐关系。
作者:代开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根据2010至2013年我该院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11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患者,其余90例均是糖尿病患者,110例非糖尿病患者接受血糖监测和葡萄糖实验,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试验检查结果显示,葡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为52.7%,常规空腹血糖检测确诊率为38.2%,葡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高于常规空腹血糖检测(P <0.05)。结论: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来看,早期的检查的确诊率比空腹血糖高,因此临床中使用葡萄糖耐量实验的早期检测方式应用价值很高。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肝功能等。结果:与体检健康的对照组相比,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不佳;各项检测指标对比,如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均有异常,差异显著(P <0.05)。结论:酒精性肝病患者营养状况不佳,应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67例肝硬化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33例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34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和病情改善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8.48±3.10)d,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肝硬化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康复,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具推广应用意义和价值。
作者:徐永素;曾芳;徐霞;刘黔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创伤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创伤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评价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少(P <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脑创伤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评价分数,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1~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3203张,对用药剂型、药物给药途径、药理作用、中西药联用、不合格处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主要用药途径为口服给药;处方剂型的78%适应儿童用药特点;中成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清热解表、消食健脾、止咳化痰平喘方面;西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抗感染、抗病毒、肠道菌群调节剂方面;不合格处方主要集中在适应症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方面,处方不合格率占4.93%;中西药联用处方的占63.05%。结论:我院儿科门诊药物使用能够做到中西药并重,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联用和重复用药等问题,需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控,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春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及分析在脑外伤患者的急诊救治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间该院接诊的患颅脑外伤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则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死亡率、致残率、植物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淑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应用 B -Lynch 缝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该院产科进行剖宫产分娩术中出血产后出血症状的患者共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宫腔填塞法治疗,观察组应用 B -Lynch 缝合术治疗。对比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阴道流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患者应用 B -Lynch 缝合术术式进行治疗,可在短期内控制出血,降低出血量,对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80例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4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的是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使用的是氯霉素滴眼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8%,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平均满意度是(8.32±1.23)分,对照组是(6.78±1.24)分。结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朱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提高,但是研究组患者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芳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治疗中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7例发生变性标本中,脂肪变性7例,玻璃样变性9例,红色变性5例,肉瘤变性3例,囊性样变2例,特殊组织类型的肌瘤1例。(2)B 超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和卵巢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不规则团状物与周围的肌组织的界限明显,不同大小和位置瘤体回声强弱不同且多呈后方回声衰减。(3)180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子宫颈肌瘤和混合性肌瘤的符合率分别为96.8%,86.4%,94.1%,100%和80.0%,总符合率为93.2%。其中8例患者诊断结果不一致。结论:病理诊断对子宫肌瘤的确诊率高,在临床上值得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同时应用于女性子宫肌瘤的诊断。
作者:史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其细节管理的措施与效果。方法:对所有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程记录、细菌培养、用药情况、体温单,比较两组患者变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在年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的数据明显更高,二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引流与心外科院内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赵冬梅;姜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液标本采集与检验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分析血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这两年期间共收治患者1042例,通过对他们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根据采集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等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来判断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液采集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等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但其产生的影响效果并不相同。结论:严格的遵循采集过程的步骤方法,控制标本容量,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分析检验的误差,降低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概率,并且会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