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花
目的:探究学生在西医外科实习中对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方法:根据西医外科实习的教学内容,引入病例,针对病例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病例教学的教学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更适用于西医外科的临床医学专业化教学。结论: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作者:李春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简易呼吸机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转运中的作用。通过对3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院内急救转运途中使用简易呼吸机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转运过程中,相比于采用氧气袋鼻导管(鼻塞)吸氧和单纯的面罩吸氧,使用便携式简易呼吸机使患者对于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等方面作用明显。
作者:陈争艳;蔡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一次性多孔硅胶胃管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胃肠减压的目的是减轻胃的张力、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保持负压引流球处于有效适宜负压状态、减少胃内的积气、积液、使胃处于空虚状态、促进吻合口早日愈合[1]。胃肠减压是普通外科治疗措施和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能否有效行胃肠减压,与导管是否引流通畅、胃管插入深度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针对胃肠减压重要性、目的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作者:余国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78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参照组(42.59% vs.23.08%),病情恶化率明显低于参照组(10.26% vs.25.64%),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76.92% vs.43.59%),差异显著(P <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辛复宁干扰素对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来该院治疗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患者12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妇康栓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辛复宁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HPV 的转阴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 HPV 转阴率(85.00%)显著优于对照组(51.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高于治疗组(0.00%,P <0.05)。结论:辛复宁能够有效治疗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冯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视频宣教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60例(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并给予患者视频宣教干预护理,对比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情况。结果:患者干预前的总依从率为(61.25%),干预后的总依从率为(80.63%),干预前后对比总依从率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给予饮食管理及视频宣教干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徐梅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收治的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共计80例,对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对腮腺肿瘤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围术期内的管理、采取多方位的综合治疗均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以及护理效果的增强。结论:对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内的护理干预进行加强,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预后效果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咏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该院60岁以上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 ADR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报的 ADR 报告,对发生 ADR 的患者性别、ADR 类型、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 临床表现以及 ADR 发生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ADR130例,其中男女发生 ADR 比例为1:1.55;口服给药32例(占24.62%),静脉给药98例(占75.38%);一天内累计发生 ADR 构成比为56.92%;ADR 发生以皮肤系统损害例数多,占46.1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红斑;ADR 发生率排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关注女性患者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作者:潘和蹇;夏诚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旨在探讨健康教育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护理效果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心内科收治 ACS 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护理组,健康教育组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患者接受本院的 ACS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评分并对比;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出院后,健康教育组患者对ACS 知识达标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健康教育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 <0.05),健康教育组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也低于常规护理组织(P <0.05)。健康教育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 <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 ACS 患者护理质量,便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 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的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具体的分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具体的分为轻度患者和中重度患者,另外选取健康的人群50例,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员的 MCP -4、MDC 和 IL -4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和 IL -4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0.05),通过线性关系分析,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与 IL -4水平成正相关。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与 IL -4水平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中重度患者 MCP -4和 IL -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显著。与此同时 MDC 水平,中重度患者的水平高于轻度患者,但是具体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能够有效的显示患者的病情状况,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和 IL -4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中重度患者 MCP -4和 IL -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利培酮及氟西汀在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29例精神分裂症合并应用氟西汀患者,经周期性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利培酮、胰岛素、瘦素、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用药后患者血清利培酮水平随着用药周期阶段性升高(P <0.05),9-羟利培酮在用药周期内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 <0.05),胰岛素、瘦素和泌乳素水平的改变不明显(P >0.05)。结论:在接受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如需合并服用氟西汀,医师应适当减少患者的利培酮用量,从而降低合并用药后的协同作用。
作者:殷雪婧;杜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早期乳腺癌治疗中采用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方法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2012年间入住该院的54例进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 A 组;同时再另外选择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5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 B 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观察,用于效果评价分析。结果:经分析软件,发现实验 A 组在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出现比率等比对照 B 组的治疗效果理想,优于传统的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在治疗乳腺癌时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相对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术在对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复发率极低,手术出血量很少,并发症出现很少等优点,在临床中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医学救治中推广使用。
作者:袁维国;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螺内酯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该院收治的104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平均52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螺内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展开螺内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计镔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视角下妇产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该院32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60例实施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160例基于安全管理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各组管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妇产科应用安全管理视角下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促进患者满意度增加。
作者:周亚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近年来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从中医角度来看,它把人与环境当做一个相关联的整体,通过补虚泻实、调节阴阳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治疗因无明显诱因所致的无法对症治疗的病症。针灸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又以患者为医疗主体、安全可靠,较西医安全而有效。本研究拟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采用调治跷脉法来治疗失眠症。
作者:张欣;胡琳丽;龚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疗效。方法:对10例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注射行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10例患者共行10次溶栓治疗,成功8例次。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成功率为80%。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作者:陈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分子诊断学的基础理论为分子生物学,随着分子诊断学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了生命科学中先进的领域。近年来,分子诊断学被广泛运用在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评价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传统的 DNA 诊断发展到表达产物等全面诊断,从利用分子杂交等到以技术发展到有机组合多项技术的诊断,分子诊断学在临床中的价值受到关注。本文就分子诊断学用于诊断地中海贫血展开研究,就其价值进行分析。
作者:王春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产科接受诊治的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同时对患者出现晚期产科性出血原因做相关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11例患者是由于中央性前置胎盘导致的出血,27例患者是由于部分性前置胎盘导致的出血,30例患者是由于边缘性前置胎盘导致的出血,9例患者是由于胎盘早剥引起的出血,另外12例患者是由于清醒的胎盘早剥导致的出血,其结合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95.7%(90/94)。结论:在妊娠晚期产科性出血的临床诊断中结合超声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的出血原因,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旭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注意力转移联合笑脸评估在儿童疼痛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将于该院儿科住院的86例疼痛患儿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转移注意力联合笑脸评估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调查护理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1.97±0.54)分、舒适度评分(88.27±9.17)分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1.37±0.39)分、(74.67±8.23)分显著较高(P <0.05),住院时间(8.53±2.48)d 较对照组显著较低[(12.47±3.52)d,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3.02%较对照组72.09%显著较高(P <0.05)。结论:对疼痛患儿,采取注意力转移联合笑脸评估的疼痛护理措施可缓解患儿疼痛,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侯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 CT 应用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结肠癌患者120例参与研究,利用病理切片以及 CT 方法进行诊断,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结果的关联性。结果:结肠癌术前经 CT 诊断准确率为85.83%,相关系数 R =0.852;CT 诊断术后复发准确率为89.36%,相关系数 R =0.906。CT 诊断与病理切片结果具有较高相关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应用 CT 诊断准确性较高,与病理切片相关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杨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