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永
目的:研究产科子宫切除术当中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何大程度的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当中的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院近2年来实施产科子宫切除术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占总分娩人数的0.29%,其发生率的程度大小一般与产前保健预防、围术期的处理以及剖宫产率有着直接性关系;其中,引起产科子宫切除的因素一般包括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破裂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以及DIC等因素。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前保健教育,落实计划生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妇产科的诊治水准,为更早的发现以及处理高危妊娠做出正确的指导,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妇产科中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预防相应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治疗肺炎患儿中的价值并为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100例,任意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当中,每组各50理患儿。其中,对对照组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儿实行优质护理。后,将两组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调查家长和孩子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差别甚大,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69%,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通过对比数据,不难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总有效率均远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不仅帮助肺炎患者加速康复的进程,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而且让患者及其家属备感舒适和体贴,获得了绝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和肯定,此外,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翟凡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要点,促进阑尾炎患者健康恢复。方法:将在我院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家庭护理,医院定期给予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阑尾炎术后专业护理。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切口感染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术后专科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素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应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共102例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大骨瓣开颅术进行颅内降压,对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预后评分,对疗效做出评价。结果:本次研究中有60.78%的患者恢复良好,可以正常的进行生活,植物或死亡患者占到22.5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患者恢复较好,在临床应用中值得进行推广和研究。
作者:周景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运用胆道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入院治疗的1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患者行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9.1±45.7min、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结石复发率为8.57%、治愈率为40.0%、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0.9±30.5min、并发症发生率为27.14%、结石复发率为18.57%、治愈率为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72.86%;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运用胆道镜取石术,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性少、安全性高及手术时间短,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魏训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法、职业健康检查等。结果: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1]:高温、噪声。经评价,建设项目各方面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两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评定均为:B级-良好。结论:两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均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项目具备了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
作者:余建文;曾庆民;符发雄;王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治疗小儿肺炎时采用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作为辅助手段的临床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采用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作为辅助,并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25%,远小于观察组(96.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远大于观察组(2.5%),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治疗小儿肺炎时辅以布地奈德氧化驱动雾化吸入,并给予运动、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晋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院病案档案的自动化使用改变了病案借阅、复印、封存的方式、工作流程等多方面,使病案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病案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实效。本文将探讨医院病案信息化的特点,分析医院病案档自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金燕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无陪护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从2010年入住我院并在我院接受长期住院治疗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这些患者采取全面的无陪护护理措施,对护理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与护理后的进行分析对比,分析总结无陪护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经过对患者实行两个月全面的无陪护护理措施,护理前以及护理后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6.6%和6.3%,两组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实行全面有效的无陪护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作者:白淑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本文主要把我科2013年和2014年的物资、水电消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管理和品管圈管理,比较观察两年的物资、水电消耗率和医护满意程度。结果:品管圈管理效果比较好,医护满意度比较高,传统管理效果相对比较差,医护满意度较低,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品管圈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医护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临床上,盆腔淤血综合征多数采用保守疗法,及个别病例选择手术治疗。该病主要由于盆腔静脉淤血引起淋巴管或神经纤维而产生疼痛。静脉淤血形成淤滞影响血流运行;影响到神经血管甚至波及整个生殖器官以及、乳房等部位。患者出现腹部坠痛,月经紊乱,乳房胀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等体征。近年来我院多采用中西结合用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通过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用药,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结合理疗康复配合,收效满意临床效果。
作者:李丽丽;洪梅;张宏;田鹤;韩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诱导排便联合水合氯醛加温灌肠对多频稳态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患儿镇静催眠的作用。方法:将298例多频稳态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给患儿灌肠,观察组将水合氯醛溶液稀释后加温至40℃并于给药前诱导患儿排便,其他步骤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作用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先加温药物并诱导患儿排便的方法能保障水合氯醛镇静作用的充分发挥。
作者:卢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干预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血糖检查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做一般的常规饮食护理。结果:干预组84.04%的患者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则为64.11%,同时干预组对待疾病的态度也明显比对照组积极。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饮食方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促进了患者控制疾病的积极性,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作者:王君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儿童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AP)的诊断要点进行总结,对甲氰咪胍(Cimetidine,CMD)治疗AP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同时探讨对于AP患儿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6例AP患儿的治疗效果,探讨CMD治疗的临床优势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个疗程治疗结合精心的护理后,AP患儿的治愈率达96.4%(54/56),CMD对于消化道等合并症状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结论:CMD通过抑制和调节胃酸的分泌,可有效降低化学刺激对AP患儿消化道的影响,达到满意的疗效;与此同时,对患儿做好皮肤、关节疼痛等针对性护理、心理干预和常规基础护理也有助于AP治疗效果的提升。
作者:赵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胁痛的中医诊断以及胁痛治疗方法。方法:是在总结古人对胁痛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疗的基本思想,具体的分析胁痛的中医诊断和胁痛的治疗方法,并根据综合分析研究找出中医内科胁痛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发展方向。结果:通过采用中医诊断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肋痛的诊断效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结论:胁痛是由肝失疏泄、气阻络痹、气血不畅等原因引发的,隶属于肝胆二经之病,具体的来说,胁痛可分为虚实两种病症,在进行具体分析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病症的虚实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尤为严重,在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同时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因此,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合理应用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抗生素药理作用入手,分析在抗感染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并且分析用药原则、指征与用药方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杜红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药源性皮肤病是指由药物引起的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在皮肤上的表现。其可以是单纯皮肤局部的反应,也可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出现肾脏、血液、肝脏、胃肠功能异常等损害。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对药源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常见引发药物进行简要的归纳。
作者:吴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6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措施一致,住院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较之治疗前有所改善,干预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较之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予以脑梗塞患者以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脑梗塞患者的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
作者:王满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医院外科在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入院治疗的10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得分为(68.3±2.9)、(43.2±2.6),前后对比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得分为(67.3±3.6)、(61.2±1.7),前后对比无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护理后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投诉率为4.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治疗依从率为92.00%、护理满意率为88.00%;对照组投诉率为16.0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治疗依从率为58.00%、护理满意率为64.0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协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华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前,整个医疗环境不好,医患关系紧张,而护士是卫生技术人员工作中压力大群体,特定的工作性质和职业要求,使她们身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令护士产生工作疲劳感,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1]。笔者认为护士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环境、工作负荷、医患关系、社会地位等。护士长作为科室的主要领导,也是护士们的主心骨,在工作中缓解护士的压力,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消除不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琳琳;王绪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