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萌;陈岩红;陈春花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并发症的对比。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对象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盆腹腔粘连、胎盘植入/粘连、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术式再次剖宫产分娩时间、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壁纵切口术式,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腹壁纵切口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重复剖宫产的并发症较多,必须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才能降低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科质量水平。
作者:洪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减轻输注脂肪乳所致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静脉输注脂肪乳药物患者75例。采用自身对照法,第一天为常规固定对照组,第二天为改良固定针柄实验组,连续两天。由患者评判疼痛程度。结果:改良固定针柄法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固定针柄法是减轻输注刺激性药物所致疼痛的一种有效护理办法。
作者:周援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并进一步探讨出防护的有效措施。方法:针对当前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各种感染隐患,制定出预防和防护医院感染的对策。结果:经分析检验科感染率36.2%、呼吸科感染率13.67%、消化科感染率12.96%,其他科室感染率6.26%,检验科出现感染的概率高。结论:从加强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合理布局、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工作、严格手消毒以及加强工作区域的消毒等方面出发,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郭红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2011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102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8%,比对照组的84.31%要高一些;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要高一些。结论:临床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高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未经保护的制备吉非替尼的起始化合物6-羟基-7-甲氧基-3,4-二氢喹唑啉-4-酮与少于两倍量的3-吗啉代丙基氯反应时生成4-或6-位单取代的化合物,当与大于两倍量的3-吗啉代丙基氯反应时生成4-和6-位双取代的化合物。
作者:汪晓平;宋华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腹泻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关系的探讨,指导婴幼儿的合理喂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417例乳糖不耐受婴幼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母乳喂养组148例,奶粉喂养组126例,混合喂养组143例,比较分析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的关系。结果: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奶粉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中,母乳喂养时间小于4个月和不小于4个月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与喂养方式具有相关性有关,且母乳喂养婴幼儿中,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也与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亚萌;陈岩红;陈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地方性砷中毒是指特定地区的居民因自然污染或人为污染,导致体内摄入过量的砷化物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人体高砷暴露的主要途径是饮用被高浓度无机砷天然污染的地下水。除了慢性饮水型砷中毒外,煤型砷中毒有着病情严重、病区分布广和受危害人口多的特点。下面本研究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地方性砷中毒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爱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非手术组和锁定钢板组,记录两组日常活动评分、骨折对位情况及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评分并分析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12个月,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2±0.2)周,非手术组7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骨性愈合67例,其平均愈合时间为(8.1±0.6)周,锁定钢板组在愈合率与术后愈合时间上显著由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 Neer 评分,非手术组与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1.78%、100.00%,非手术组随访有4例发生并发症,锁定钢板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时,要根据骨折的大小、类型、患者年龄、移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术中保证肱骨头血供、复位有效、骨折内固定坚强以及科学的关节功能锻炼,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CT 检查已经成为医院诊疗的常用手段,其带来的辐射危害也不容忽视。我必须从意识上、规范上、技术上等多方面下手,降低医源性的辐射剂量。
作者:陈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等。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 CT 引导下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1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软组织肉瘤患者22例,采用 CT 引导下组织间插植放射进行治疗,主要利用的是直线加速器6-MVX 线,外照射20-30Gy,后同步开始高剂量率铱-192后装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次剂量在9Gy 左右,总剂量要求在24至30Gy 之间,患者在进行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同时不能开展外照射,外照射的总剂量要求在50至60Gy 之间。结果:经过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后,软组织肉瘤患者压迫症状缓解率为82%,其中3例发生远处转移,2例带瘤生存出现副反应,总体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利用 CT 引导下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软组织肉瘤患者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在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丁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急诊就诊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急诊就诊心肌梗死病患作为对象,在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为其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对患者心肌梗死改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加以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早期溶栓治疗,33例显效,22例改善,2例无效,1例死亡,总体有效率为94.83%(55/58)。治疗期间,8例休克,14例心律失常,21例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43/58)。结论:为急诊就诊的心肌梗死病患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治疗期间的并发症需加以针对性控制。
作者:李淑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诊收治的106例采取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征,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相差不多,术后都能明显提高视力,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2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17.5%,观察组9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5.77%,在术后并发症对比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同超声乳化相差无几,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可以在基层医院广为推广。
作者:鲍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 k-rod 弹性内固定系统与刚性内固定系统体外应力遮挡效应,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选取12具12月龄雄性猪脊柱胸12-腰5标本随机分为 k-rod 弹性内固定组6个标本,刚性内固定组6个标本,对两组标本进行应变电测量,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标本在腰4、5椎体固定螺钉孔边缘外下方、腰4、5椎体两侧横突前方及腰4、5椎体前方正中作为测点,选择10个测点粘贴电阻应变片,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模拟人的生理功能在前屈状态下施加150Nf 载荷,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测试各组标本固定前的应变值。然后对各组标本腰椎后路(L4-5)分别以 k-rod 弹性内固定器及刚性内固定器进行固定,1-10号测点与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各组标本测点位置相同,为了测量内固定连接棒与椎弓根螺钉交界处的应变,在内固定棒与椎弓根螺钉交界处增加四个测点(11-14号测点),对以上测点粘贴电阻应变片,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模拟人的生理功能在前屈状态下施加150Nf 载荷,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测试标本固定后的应变值。结果:内固定后,在前屈载荷作用下1、2、5、6、9、10测点 k-rod 弹性内固定组标本的应力值小于刚性内固定组标本的应力值,差异显著(P<0.05);3、4、7、8测点 k-rod 弹性内固定组标本的应力值大于刚性内固定组标本各测点的应力值,差异显著(P<0.05)。k-rod 弹性内固定系统所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小于刚性内固定系统。结论:腰椎 k-rod 弹性内固定系统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作者:赵得志;赵建武;曲扬;康明阳;董荣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康复科自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理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心里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身体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理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康复理疗的效果,在康复理疗期间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亚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6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比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6%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1%,两组对比(P<0.01)。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控制孕妇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生的发生,临床价值确切。
作者:王美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临床总结老年支气管哮喘综合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13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划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相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综合护理组患者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整体护理措施。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综合护理组(97.0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8.23%),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护理组(98.52%)同样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5.29%),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相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加强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析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应用 PDCA 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胃肠科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实施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根据是否应用 PDCA 护理模式,进行分组研究;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应用 PDCA 护理模式,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环节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胃溃疡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20±1.41d、并发症发生率20.00%、胃溃疡复发率10.00%、护理满意度90.0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14±2.67d、并发症发生率60.00%、胃溃疡复发率40.00%、护理满意度50.00%;两组患者数据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应用 PDCA 护理模式,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并进行血液灌流抢救的4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入院后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施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结论:血液灌流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对患者行全面的临床护理,能够优化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秦秀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 ITGB1及 Bmil 基因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新鲜口腔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30例,并且选择正常体检者的口腔黏膜组织样本30例形成对照,在冰冻切片上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和比较 ITGB1及 Bmil 基因表达的阳性率。结果:口腔鳞癌组的组织样本中,ITGB1及 Bmil 阳性标本百分率平均为58.89%,对照组基本无 ITGB1及 Bmil 表达。结论:ITGB1及 Bmil 基因检测可作为口腔鳞癌的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庭庭;马洪;段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