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白血病患者预感性悲哀的护理

车舒

关键词:白血病, 心理因素, 护理
摘要:预感性悲哀是个人对已察觉到的有可能发生的失落的理智和情感的反应和行为,并籍此完成失落引起的自我概念变化的过程。而我们将针对这一特点,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他们能在顽抗血魔时多一顶保护伞。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疗养院健康体检中的个性化服务及其意义

    我院已开展健康体检多年,随着竞争激烈的体检市场,我院一直立足争创优质服务,"双无双百"活动来稳固并扩大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个性化服务终将成为体检市场竞争的亮点,吸引着顾客。

    作者:施明花;程果;鲁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施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在恢复期行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具体措施,并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择取2014年6-12月这半年间本院所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并已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共60例,全部行以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并实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显效率为63.33%,有效率为31.67%,无效率为5.00%。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复期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和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0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200名全麻气管插管病人的各种生命特征稳定,手术开展顺利。结论:高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抢救患者生命和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李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利凡诺行羊膜腔内中孕引产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利凡诺行羊膜腔内中孕引产的护理体会。方法:计算机检索100例2007年3月-2008年3月期间在我站行羊膜腔内利凡诺中孕引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引产护理;给予试验组产妇利凡诺引产护理,记录比较两组的引产时间、术中出血量、胎盘残留情况和临床满意度,以总结利凡诺行羊膜腔内中孕引产的护理体会。结果:试验组的引产时间(1880.3±175)优于对照组的引产时间(2680.1±180);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33.4±8.9)优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57.6±9.1);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00%),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4.0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凡诺行羊膜腔内中孕引产护理的重点为穿刺护理,经护理后可缩短产妇的引产时间,降低术中失血量,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管性痴呆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慢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75%较对照组的79.17%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NIHSS 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MMSE 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NIHSS、MMSE 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HDL -C、甘油三酯、血流平均速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与本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HDL -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流平均速度差异显著(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马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癫痫的 ICD -10编码技巧

    目的:结合病例资料,对癫痫 ICD -10的编码技巧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癫痫患者80例,回顾编码情况。结果:2例错误编码,错误编码率2.50%。结论:积极实施癫痫命名的归纳,可提高编码技巧,更好的保证编码正确率。

    作者:边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5例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结核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妊娠患者15例,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饮食护理,症状护理,用药护理,产科护理,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患者均痊愈出院。结果: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通过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全面的孕期保健,谨慎、严密的用药观察和护理,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合理饮食能增强患者的体质、及时的对症护理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准确的给药和用药观察,更是患者及胎儿安全的重要防线。

    作者:姚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不良反应的比较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三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数量及原因,以便对血细胞分离机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于广州血液中心2013年1月至12月,选择满足条件的献血者9336人,按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随机分成3组,每组3112人,对每组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rima Accel 不良反应201人,以手臂部血肿为主,占79.1%;MCS Plus 不良反应171人,以血容量不足导致的头晕症状为主,占73%;Amicus 不良反应207人,以枸橼酸盐导致的口唇面部麻木及恶心呕吐为主,占74.4%。结论:三种血细胞分离机根据其采集原理有其容易发生的献血反应,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这对血小板采集的质量和无偿单采献血者的招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晓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兰光治疗和兰光毯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兰光治疗与兰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1-2015.01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利用计算机将其以1: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患儿应用兰光治疗;研究组38例患儿应用兰光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而研究组患儿降低程度更加显著,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更佳,并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更适用于临床治疗、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谈多种西药联用造成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对多种西药联用造成不良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门诊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的206张,对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提出加强对策。结果:206张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处方中,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皮疹、嗜睡、胃部不适等;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品剂量过大、药品重复性使用、药品之间存在相互反应等。结论:多种西药联用容易造成不良反应,临床需提高重视,充分了解药物间的作用机制与理化性质,采取有效手段优化,尽量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李晓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分析影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目的:对影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护理档案200份,通过档案分析,对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影响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立足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影响护理不安全的常见因素主要为病人、护理人员和管理者三大因素。结论:针对影响护理不安全因素,医院必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培训等。只有积极防范和解决这些影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才能真正践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护理服务的初衷。

    作者:孙恒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传统护理加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态、心率情况、血压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心理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季志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胸腔镜下腔内切割缝合器与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对胸腔镜下腔内切割缝合器与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对照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并随机抽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胸腔镜下腔内切割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缝扎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治疗自发性气胸两种方法均安全有效,但是缝扎法比较适合单发肺大疱患者,而机械适合用于成簇或者基底部较宽的大疱。

    作者:代兆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84例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处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腹腔脓肿的临床处理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对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腔脓肿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84例患者均经 B 超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腹腔脓肿,其中接受手术引流治疗的患者有18例,接受脓肿穿刺治疗的患者有13例,接受脓肿置管引流治疗的患者有12例,患者脓肿症状均明显好转,达到出院标准。结论:腹腔脓肿是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一种,在临床上实施引流治疗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脓肿症状,提高腹部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巴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运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收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共80例,其中35例采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为对照组;其余45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随访观察组1例复发,对照组2例复发,P >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患者的创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艾尼瓦尔·买提尼亚孜;买买提阿布拉·亚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降栓酶结合奥扎格雷钠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治疗的11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降栓酶结合奥扎格雷钠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实施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9%;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4.6%,治疗组患者的临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P <0.05)。结论:应用降栓酶结合奥扎格雷钠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其是一种具备较高安全性、可靠性与合理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晓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临床诊断特点与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诊治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临床诊断特点。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后,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且多伴有吸烟史,或合并肺部感染等;所有患者痰标本送检实验室,经培养后检测结果显示较高的结核杆菌阳性率;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可知出现肺气肿表现,约80.90%(72/89),胸部 X 片并未发现典型肺结核影像学改变。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结核疾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后,可显现出病情复杂多变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表现,误诊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时注意诊断与鉴别,降低误诊率。

    作者:沈克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重点探索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将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治疗36例观察组,利巴韦林注射液应用于治疗36例对照组,对比两种注射液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康复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83.33%。观察组的康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7.22%。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康复效果有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的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观察组的康复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两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康复时间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非常高,患儿的康复速度较快,值得推荐。

    作者:袁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析中药处方调剂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针对中药处方调剂中存在的处方书写不规范、分剂量不准确、服务水平较低的等问题,要努力提高中药调剂人员业务知识水平,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审核制度,切实加强医院中药服务工作,

    作者:高立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睾丸及附睾腺瘤样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睾丸和附睾腺瘤样瘤病例10例,选用AE1/AE3,Vimentin,EMA,CEA,CK5/6,Calretinin,WT -1,SMA,CK7作为第一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0例睾丸和附睾腺瘤样瘤的 AE1/AE3、CK7及 Vimentin 均呈强阳性,8例呈 WT -1及 Calretinin 阳性,5例呈 CK5/6阳性,2例呈 EMA 阳性,CEA 及SMA 均无表达。结论: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睾丸、附睾及其附近为常见部位;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良性。

    作者:沈国菊;肖华静;徐红雁;张奕杰;王代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