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补络补管汤治疗肺结核并咯血的临床分析

许存亮

关键词:咯血, 肺结核, 补络补管, 加味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时应用加味补络补管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中心结核科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9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加味补络补管汤进行治疗。结果:治愈62例,显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94%,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加味补络补管汤可有效治疗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应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有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收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口服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口服氯丙嗪予以治疗,经8周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肝脏指标,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肝脏的 AST、ACP、ALT、GGT 等指标均出现了变化,对照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稍稍升高(P<0.05),但经8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同时 AST 也升高,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1);观察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P<0.01),但经8周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伴随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也不相同。在临床治疗中应谨慎用药,及时进行预防及补救,减少肝功能的损伤,保证治疗的顺利。

    作者:徐亚莉;王妮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缺血性心肌损害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缺血性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救治的50例缺血性心肌损害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接收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两组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肌红蛋白(Myo)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研究组血清 IMA、cTnI、CK -MB、Myo 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对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结果对比,其中 IMA 灵敏度高,IMA、cTnI、CK -MB、Myo 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6.0%,特异性为94.0%(P 均<0.05)。结论: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更有利于发挥不同生化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性,有效解决单项生化标志物检测的不足问题,积极促进缺血性心肌损害临床早期诊断。

    作者:崔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创清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创清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接诊的30例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创术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综合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护理安全。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13.33%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3.33%,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创术患者来讲,采用综合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脑出血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路径护理,采用 Brthel 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 B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选择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而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付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咪达唑仑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与治疗中应用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患者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阿托品、异丙嗪术前肌肉注射,术中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研究组采取阿托品术前肌肉注射,术中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术前加用咪达唑仑静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诊疗前后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诊疗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均有一定波动(P <0.05),但对照组波动更大(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应用咪达唑仑有着不良反应少,同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波动小等优势,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谭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3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加强救治过程中的急诊护理,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例,经急诊整体全面的护理后,治愈29例,占96.7%,1例死亡。患者护理度为96.7%。相较干预前 SAS、SDS 评分,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有这意义(P <0.05)。结论:急诊救治镇静安眠类药物引发的中毒患者中,需加强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与医生救治配合,重视开展心理干预,可加快病情康复进程,为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董顺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肌梗塞心电学诊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急性心肌梗塞疾病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属于急性心梗疾病,其是急性冠状综合疾病中的一种,在治疗中属于多发性疾病,在当前治疗中存在增加趋势;如果患者救治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当前,关于治疗急性心梗的措施较多,因此下面就在急性心梗治疗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倪志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将我院2011-2012年微生物检验情况作为对照组,而2013-2014年作为研究组,两组期间均随机抽标本数10000份,回顾性分析两组期间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流行病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10000份标本数检出阳性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呼吸道标本、非呼吸道标本检出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研究分析,探查其流行病学情况,不断提高检验与诊断水平,可为临床微生物检验提供借鉴,值得重视。

    作者:王亚萍;马长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文章分析了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现状,探析了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研究和生产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陈伟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儿科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对提高儿科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输液患儿201例,按年龄分层,随机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满意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7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率为96.1%(96/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4.1%(85/101),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输液室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范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7.14%)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诊断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诊断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不稳定心绞痛(UA)、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以及32例非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心肌肌钙蛋白 I 以及肌钙蛋白 T 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心肌肌钙蛋白Ⅰ以及心肌肌钙蛋白 T 诊断,心肌损伤灵敏度相同(P >0.05),两种监测均高于 CK -MB。以心肌肌钙蛋白 T 的临界值为标准可以有效预防 MACE 患者发生。结论:针对于心肌损伤患者来讲,采用心肌肌钙蛋白 I、心肌肌钙蛋白 T 诊断能够将损伤程度及时反映,同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旭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出现的副反应原因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10~2014年接种疫苗21659例,对其中出现的副反应状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21659例接种病例中,出现副反应的例数为18例,副反应发生率为0.083%。结论:加强对预防接种操作的规范性,积极科学的进行接种护理能够帮助有效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98例怀孕期内患有高血压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213例怀孕周期内的女性血压的检测分析,获取血压基本正常指标数据115例,有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的孕妇98例,综合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探寻女性怀孕周期间呈现高血压状态对于腹内胎儿影响以及并发症引发形态,而在怀孕周期间出现高血压形式的妇女病理检测指标以及腹内胎儿生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临床数据对比的方式方法,通过对115例血压正常怀孕周期女性的生理数据和98例有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的女性病理数据进行综合性对比获取比例样本。结果:115例怀孕周期内血压正常产妇,产后生理指标正常113例,婴儿出生后的生理指标正常110例,正常统计数据98.5%以上。而怀孕周内出现血压类疾病98例产妇,产后恢复状态良好88例,新生儿生理指标正常87例,胎儿子宫内死亡1例,围生期的新生儿生理异常11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怀孕周期内出现高血压类疾病,对于子宫内胎儿有明显影响,胎儿死于子宫内也有概率出现,所以在孕妇妊娠期初期阶段就该采取保守治疗,而女性在准备受孕时应该提前对自身血压和生理指标进行系统性检测,防止胎儿死亡现象的出现。

    作者:宋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病因学构成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调查

    目的:对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病因及对预后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对200例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病因及预后。结果:意识障碍病病因学构成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中毒、休克、心力衰竭、肝性脑病、肺性脑病、低血糖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致意识障碍、癔症、电解质紊乱、新型毒品吸食过量、各种意外。中毒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其他组(P <0.05),神经系统疾病动脉压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以神经系统疾病及中毒为主,程度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作者:赵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对母体乳汁分泌及恶露的影响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对母体乳汁分泌及恶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4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产妇分娩不采用拉玛泽呼吸减痛发,观察组产妇采用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方式,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体乳汁分泌和恶露的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泌乳情况和恶露情况,可以看出选择拉玛泽呼吸分娩法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泌乳量,提前泌乳时间,而且能减少恶露发生的情况。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方法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英英;鲁益萍;莫晓莉;陈本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进行临床干预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临床对比分析显示,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1.89%)和护理满意度(94.5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72.97%,78.38%),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丁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主动脉壁间血肿及其影像诊断

    本文分析近十五年来,解放军第十七医院和解放军第二七三医院,5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病例的影像资料,参考中外主动脉壁间血肿的理论文献,对照 CT、MRI、TEE 及动脉造影进行综述性研究分析,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影像诊断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李志杰;李富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当前社会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大,医疗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形式,应用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能够为为更多的疑难杂症提供诊断和说明,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文章从目前我国现代医疗设备的基础设施现状和管理现状出发,探讨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希望为我国医疗设备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田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围介入治疗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围介入治疗术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接受传统心内科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围介入治疗术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瑾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