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许国哲;金春子
目的:探讨血塞通和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经济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为83.33%,两者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个患者花费3003元和3219元;观察组成本-效果的比值为36.70,对照组为38.6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有更好的经济价值。
作者:闫佳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双源 CT 冠脉造影中精细护理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双源 CT 冠脉造影的患者220例,对患者的心率、血液流速、压力以及注药量等均进行扫描了,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让患者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影像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成像效果。结果:结合精细护理后再220例患者的造影成像中显示优质的影像202例,同时能够诊断的影像13例,不能诊断的5例。结论:在双源 CT 冠脉造影中联合精细护理能够保证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冬梅;王志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风险管理在老年外科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老年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与2012年11月~2013年9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风险事件和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丁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针对在我院实施普外科手术患者展开研究,了解术后切口感染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共300例,统计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人数,共29例。调查感染患者自身因素(包含肥胖、糖尿病、年龄)以及手术因素(包含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切口引流以及住院时间),了解这些因素是否会成为诱因。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因素均为术后切口感染诱因,其中肥胖、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这4项影响相对更大(p <0.01)。结论:引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微创方式并做好对感染的预防,提升手术成功率。
作者:韦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观察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对这12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中脾胃虚寒型患者有38例、肝胃不和型患者有32例、脾胃湿热型患者有22例、脾胃虚弱型患者有16例、瘀阻胃络型患者有12例,各占总数的31.7%、26.7%、18.3%、13.3%、10%;经治疗后,治疗显效的有78例、治疗有效的有35例、治疗无效的有7例,各占总数的65%、29.2%、5.8%,总治疗有效率为94.2%。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其疗效比较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常规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干预组在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疗效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氯吡格雷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贺顺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病人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为白血病病人口腔溃疡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复方利多卡因含漱液漱口,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率为57.1%,出血率为54.3%;观察组的疼痛率为25.7%,出血率为17.1%,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率、出血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使用复方利多卡因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彭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0位职业健康体检人员进行血液指标监测,分析检验结果,提出整改措施。结果: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温度下检测的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P <0.05)。结论:进行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时通过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合格率,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准确数据信息,值得推广。
作者:高长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孕妇选择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3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彩超对130例孕妇实施胎儿畸形诊断,并与分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产前诊断结束后对130例孕妇进行跟踪随访,经分娩后证实130例孕妇中,有22例胎儿畸形。采用二维彩超诊断,共21例确诊为胎儿畸形,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5.5%。采用二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率与分娩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产前筛查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并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隐患进行处理,提升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方法:对本院妇科医护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析妇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理后,妇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同样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妇科护理人员的相关管理,且积极的寻找处理妇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相应对策,能够使妇科护理水平、病人的满意度得到大大提升,进而降低妇科护理工作中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可以在临床中不断的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周雨晴;胡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对其流行趋势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例100例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以探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00例创伤急救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其中男性患者78例,占总比的78.00%,女性患者22例,占总比的22.00%;创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导致创伤的患者有51例,占总比的51.00%,其它原因导致创伤的有49例,占总比的49.00%;急救创伤患者的就诊时段主要集中于17:00-20:00,100例创伤患者中有43例患者在17:00-20:00时段内就诊,占总比的43.00%;36例在8:00-12:00,占总比的36.00%;21例患者在13:00-16:00,占总比的21.00%。结论:急救创伤患者的大多为男性,交通事故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就诊时段主要集中于17:00-20:00,故医院应在该时段加强防范,全面掌握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做好急救准备,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相关的死亡率。
作者:何北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爱宝疗与 LEEP 刀联合用于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行高频电波刀(LEEP)电圈切术治疗,观察组在 LEEP 术后配合爱宝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的痊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P <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6.3±1.8)周,较对照组的(8.3±2.1)周显著缩短(P <0.05),术后4周愈合率达4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P <0.05)。结论:爱宝疗与 LEEP 刀联合用于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重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妇产科护士生活方式与职业倦怠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市几家医院中的78名妇产科护士,通过生活质量表、职业倦怠表对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少数产科护士生活方式过高,多数产科护士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多于一半产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处于较高水平,产科护士生活方式中的自我实现、运动保健、职场安全和人际支持发展4个方面和总分同职业倦怠中的情绪疲惫之间为负相关(P <0.05);同职业倦怠中的个人成就感之间为正相关(P <0.05)。结论:妇产科护士生活方式和职业倦怠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作者:张雅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化疗后的 SAS、SDS 评分分别为(41.39±5.32)分、(40.45±7.21)分,优于对照组的(51.23±8.45)分、(54.67±9.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生存时间为(3.45±1.52)年,高于对照组的(1.98±1.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的异常情绪程度,延长实际生存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干预对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的3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远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vs 53.33%),延期愈合率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 vs 26.67%,0.00% vs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 vs 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远程护理干预及时为患者提供康复知识,促进伤口愈合,使手指功能得到大限度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敬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结果:对照组总出血量(332.2±247.1)mL 显著高于研究组(268.3±223.5)mL,且剖宫产率52.6%显著高于研究组33.3%,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杨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在护理实习过程中运用 PDCA 循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在我院外科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运用 PDCA 循环模式实习,对照组运用传统模式实习,实习结束前实行学习质量考核。结果:观察组学习质量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 循环管理模式丰富了护理实习教学形式,能确保实习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作者:胡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为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住院期间,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7.9%和92.9%,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再通率以及90d 左右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更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体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陈乐生;刘金;陈世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螺旋 CT 增强三期的强化特征,了解胃癌侵及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数量等状况,对胃癌术前 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经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口服水经多层螺旋 CT 三期增强扫描,了解胃癌侵及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及数量,评价多层螺旋 CT 增强三期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56例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93%。其中胃小弯部淋巴结16例、贲门部淋巴结12例、胃大弯部淋巴结9例、腹腔干淋巴结8例、幽门部淋巴结5例、脾淋巴结2例。结论:多层螺旋 CT 增强三期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术前分期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徐良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阴道分泌物的检验在出现阴道疾病时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在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00例患者。提取1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高倍显微镜的观察以及阴道疾病的检查。结果:选取的100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被检测出存在异常,其中的25例患者为细菌性阴道疾病,16例患者为霉菌性感染,12例患者为滴虫+霉菌感染,10例患者为滴虫感染。结论:平时不注意卫生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阴道疾病,发病因素较多,所以平时应当注意卫生,注意阴道分泌物的检查,它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出阴道疾病的状况。
作者:龙金妹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