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
目的:对隆乳材料及术后并发症的磁共振表现特点进行观察,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完成隆乳的患者共计106例,经患者后对其进行调查与研究。根据隆乳材料的不同,以此制定对应适合的扫描序列,通过对注射或植入不同类型假体的磁共振成像表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隆胸材料在磁共振图像上,其位置、信号、边界等均有着不同的特性与表现,因此,可以通过对序列组合进行扫描从而对隆胸材料的性质以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通过加强动态的扫描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腺体病变。结论:在鉴别隆乳材料以及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处理中使用磁共振成像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推荐,提高临床应用率。
作者:贺兰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50例接受治疗的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椎管内麻醉之后,通过静脉滴注方式为患者提供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接收椎管内麻醉之后,通过静脉滴注方式为患者提供同体积且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表现的镇静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 MAP、HR 以及 SPO2的变化情况均监测正常,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术中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效果更加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蒋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结果:对照组总出血量(332.2±247.1)mL 显著高于研究组(268.3±223.5)mL,且剖宫产率52.6%显著高于研究组33.3%,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杨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1]。盆腔炎大多发生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急性发作时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如果未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2]。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有低热、易疲劳、下腹坠痛、腰骶疼痛、白带增多、盆腔包块等甚至导致异位妊娠和不孕[3]。盆腔炎具有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特点,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同时加重经济负担。
作者:陆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顺产后和剖宫产术后的尿潴留症状的预防和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从2013年1月至2014年9与来我院进行顺产和剖宫产术分娩后并发尿潴留的患者病理中选出31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观察,并讨论护理效果和相应的预防方法。结果:经过合理的护理干预之后,31例患者的产后尿潴留症状明显好转,其中29例患者能够自行排尿,而有2例患者在进行开塞露纳肛之后可自行排尿,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分娩后尿潴留是妇产科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且做好预防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尿潴留的发生,需要相关医护人员重点注意。
作者:孟晓娣;夏为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为了更好的研究护理人员培训相关理论,笔者等人此次对我国护理人员培训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徐金梅;张建梅;王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药品的库房管理与贮存方法。方法:根据相关药品的特性和特征,选择适当的贮藏方法。结果:在对药品进行贮藏时需要根据药品的特征和性质,对贮存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从而选择佳的保存方法。结论:针对于药品而言,属于一种及其特殊的商品,所以在保管方面需要做到科学合理,从根本上保证每种药品的安全、有效。
作者:金生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安定,葡萄糖酸钙静推,配合小剂量缩宫素静滴,在足月妊娠引导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1日-2013年5月31日足月待产孕妇应用药物药物引产的100例,分为 A 组(缩宫素组)68例,B 组(地诺前列酮组)32例,所有孕妇宫颈评分均≤5分,年龄、孕周、孕产次无明显差异,无使用药物禁忌症,无试产禁忌症,A 组住院当天给予安定10mg,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0.2%的缩宫素,静滴(1.0U +5%G.S500ml),次日常规0.5%缩宫素静滴(2.5U +5%G.S500ml)8-30滴/分,6h 未诱导出规律宫缩停药,连续3天无效,用药失败。B 组住院次日给予地诺前列酮栓10mg,阴道放置,栓剂拉绳置于阴道口,如有宫缩过强、破膜、临产、24h 未诱导规律宫缩取出。结果:两组阴道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缩宫素组产后2h 出血量(200±50)ml,急产率、胎儿窘迫率明显低于地诺前列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定,葡萄糖酸钙静推配合小剂量缩宫素静滴在足月妊娠引产中具有价格便宜,疼痛程度轻(多在无痛状态下宫颈成熟),产后出血少,急产少、胎儿窘迫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克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社区门诊输液当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在本社区门诊当中采用输液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并按照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分别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所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之后,其患者在输液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社区门诊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
作者:姜小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1例 EGFR 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KI 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1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1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9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0人,有效率57.14%,疾病控制率100%;化疗组 CR 是0人,PR 是10人,SD 是16人,PD 是4人,有效率33.3%,疾病控制率8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 EGFR 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 TKIs 疗效优于传统的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作者:乔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把90例患者分为两组,设定其中45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设定另45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失禁等并发症的不良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继发性出血、尿路感染、膀胱痉挛、尿失禁等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减少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原州区官厅镇农村35-60岁妇女宫颈癌普查知识状况和发病就医行为,掌握35-60岁农村妇女宫劲癌患病情况和生殖健康的需求,为促进国家"十二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在我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原州区按自然区域划分后,随机抽取30个村,对村中35-60岁1500名妇女采用现场问卷及宫颈癌普查的方法进行基线调查。对调查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宫劲癌普查无症状的78.59%,有症状且接触性出血的比列13,75%,就医做子宫切除的比例为3.15%,普查妇女对知识问卷平均回答正确率61.9%。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妇幼保健人员宣传,电视,报刊,医务人员,宣传单等。结论:我区农村35-60岁妇女对宫颈癌知识缺乏,就医意识差,遵医嘱治疗率低,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采取积极综合防治措施,增强保健和预防意识,建立良好的宣传网络平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董建鑫;闫桂琴;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于当前各大医院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环节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手术室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于在其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予以全面科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成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品质,降低护理失误及事故的核心所在。
作者:曹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120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与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120例患儿中有10例出现误诊;该10患儿经再次诊断确定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占比例为8.33%;将其阑尾切除送检后病理报告显示7例为肠系膜淋巴结炎,3例伴慢性阑尾炎。结论: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儿童时期容易混淆的常见病,一旦患儿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就会导致误诊进一步耽误治疗,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对于鉴别诊断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作者:曾军;曹丹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观察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60例鼻出血患者,并且将这些鼻出血患者,可以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采取常规填塞止血海绵治疗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临床中应用微波治疗疾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鼻出血患者经微波治疗后,发挥积极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鼻出血中,对其应用微波治疗手段,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还可以发挥积极治疗效果,发挥优越性。
作者: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肾病患者共120例,对其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压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患者的血压均控制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在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敏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肺结核病是一种由病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人体危害大,且传染性强,需尽早诊断并治疗。目前其诊断方法和化疗效果考核方法较多,涉及影像学、细菌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医院常用细菌学检验为主、影像学检查为辅的方法进行诊断、考核。
作者:王俊艳;靳岱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淋巴瘤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淋巴瘤患者358例,对患者化疗前后糖尿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并发糖尿病者进行化疗后随访。结果:化疗期间 A 组22例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上升,B 组16例患者出现继发性糖尿病;随访期间,A 组22例患者中5例病情减轻,17例稳定;B 组16例患者中,5例病情稳定,4例病情减轻,7例痊愈。结论:淋巴瘤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化疗治疗方面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李丽;张巧花;李喜;连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检测 HBsAg 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阴性标本51个,乙型肝炎患者标本75个,进行常规检测后认为造成溶血情况,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观察 HBsAg 的具体情况。结果:经过检验后发现,溶血情况的发生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干扰,从乙肝患者的血液标本吸光度情况方面来看,受到的干扰较大,但是并不影响对疾病结果的判定,P >0.05,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检测 HBsAg 的影响不大,在血红蛋白小于10g/L 的情况下并不会对异性肝炎病毒表面的抗原测定的结果产生影响,但是患者的标本产生溶血情况依然不能忽视。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56例各类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观察所有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肝脏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和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及时采取合理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于精神病的防治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避免并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徐亚莉;司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