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评估

郭敏玉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 早期护理干预,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肾病患者共120例,对其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压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患者的血压均控制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在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彩超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孕妇选择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3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彩超对130例孕妇实施胎儿畸形诊断,并与分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产前诊断结束后对130例孕妇进行跟踪随访,经分娩后证实130例孕妇中,有22例胎儿畸形。采用二维彩超诊断,共21例确诊为胎儿畸形,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5.5%。采用二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率与分娩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产前筛查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全切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服务。记录两组胆囊疾病患者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手术完成至首次排气间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其护理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6%)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P <0.05)。结论:对胆囊疾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其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阴艳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56例各类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观察所有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肝脏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和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及时采取合理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于精神病的防治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避免并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徐亚莉;司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型号留置针在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型号留置针在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把我科室2013年1月到12月之间随机抽取120个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分成对照组(22G,60例)和观察组(24G,60例),比较不同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穿刺成功率、静脉炎的发生率、皮下血肿和渗液、导管堵塞情况。结果:24G 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渗血渗液情况较少,导管堵塞情况也不常出现。结论:肝炎患者血管脆性大,弹性较差,容易硬化,而且住院时间长,所以选择24G 留置针较合适。

    作者:吴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脓肿术后复发16例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法对预防盆腔脓肿患者术后病症复发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盆腔脓肿术后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术后给予其常规抗生素应用,同期选取16例盆腔脓肿术后患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术后基于常规抗生素应用被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甲组缓解率为50%,改善率35%,复发率15%,同乙组的62.5%、、31.25%、6.25%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临床上的盆腔脓肿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术后给予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明显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戴先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后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患者下床活动需要的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患者下床活动需要的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中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患者治疗需要的时间,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雷;仇存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东北不良民俗对儿科影响分析

    东北民俗尤其灵媒(乩童、东北俗称大仙)在儿科诊疗中的参与行为特征,与其历史,和各方关系。

    作者:廉守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暴露双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且差异较大,P <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林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

    目的:对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实施了强化医院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的管理专项活动,调查和分析我院2012年底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感染率,比较2011年与2012年的相关数据。结果:我院2011年和2012年全院的感染率分别是6.1%和3.7%,比较两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 <0.05);2011年和2012年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分别是78.3%和89.17%,比较两年的满意度,差异显著(P <0.05)。结论:我院实施的管理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应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对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切口妊娠通过彩超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诊的2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阴道彩超做诊断,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诊断的正确率为85%,其中误诊率为10%,漏诊率为5%。结论: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切口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有效性,具有较好的手术参考价值。

    作者:周长永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确诊报告

    目的:由于西藏地区生吃牛羊肉的特殊习惯,对这起食物中毒进行检验分析报告,确定本次的治疗方案及今后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例食物中毒者的食用食物、粪便和呕吐物进行病原学分析。通过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鉴定细菌类型。结果:中毒者的食用食物、粪便和呕吐物均检测出病牛沙门氏菌。结论:食用生肉极易感染沙门氏菌,注意食品卫生改变生活习惯是防止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晓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0.91±0.17)d、(4.00±0.13)d、(3.49±2.17)d、(5.43±1.57)d,四项指标结果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中中等剂量芬太尼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在对患者进行快通道心脏手术的麻醉时应用中等剂量的芬太尼,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共计200例,对200例患者在进行心脏手术的麻醉中使用中等剂量的芬太尼,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手术的经过时间、心肺的转流时间、麻醉的维持时间、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以及术后的出血量与苏醒情况等问题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在应用中等剂量的芬太尼对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取得了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与效果,各方面较以往常规治疗时的记录数据具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加强。结论:在快通道的心脏手术的麻醉之中使用中等剂量的芬太尼,不仅在临床中有着十分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还能够十分有效地对患者在重症室观察的时间被缩短,减少患者所受到的持续痛苦,并且还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属节省可观的经济消费。

    作者:刘长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 CT 增强三期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螺旋 CT 增强三期的强化特征,了解胃癌侵及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数量等状况,对胃癌术前 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经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口服水经多层螺旋 CT 三期增强扫描,了解胃癌侵及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及数量,评价多层螺旋 CT 增强三期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56例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93%。其中胃小弯部淋巴结16例、贲门部淋巴结12例、胃大弯部淋巴结9例、腹腔干淋巴结8例、幽门部淋巴结5例、脾淋巴结2例。结论:多层螺旋 CT 增强三期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术前分期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徐良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淋巴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淋巴瘤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淋巴瘤患者358例,对患者化疗前后糖尿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并发糖尿病者进行化疗后随访。结果:化疗期间 A 组22例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上升,B 组16例患者出现继发性糖尿病;随访期间,A 组22例患者中5例病情减轻,17例稳定;B 组16例患者中,5例病情稳定,4例病情减轻,7例痊愈。结论:淋巴瘤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化疗治疗方面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李丽;张巧花;李喜;连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的实践探索

    目的:探索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的方法,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方法: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和工作预案流程,通过集中培训、移动 APP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法提高医疗废物收集分类准确性,实行责任追究制,将医疗废物管理全面纳入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体系。结果:增强了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法律、环保意识,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管理质量明显提升。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保障。

    作者:杨帅君;孙江南;袁小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B 超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在妇科急腹症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 B 超进行诊断,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5例妇科急腹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95例病人都采取 B 超实施诊断,比较其与手术病理方式,在诊断上的效果。结果:95例妇科急腹症病人中,在经过手术病理方式进行诊断后发现,有39例病人存在异位妊娠,有9例病人存在流产,有18例病人存在急性盆腔炎,有15例病人存在黄体破裂,另外有14例病人存在卵巢囊肿蒂扭转;在对其实施 B 超诊断后,出现误诊的只有5例(5.26%),出现漏诊的有1例(1.05%),误诊主要出现在异位妊娠3例,急性盆腔炎和黄体破裂各1例,漏诊方面主要出现在异位妊娠1例,其诊断正确率高达93.68%。结论:在妇科急腹症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 B 超进行诊断,其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其诊断操作十分简单便捷,其成本不高,借助 B 超诊断,同时结合病人实际临床症状等信息,能够极大的减少漏诊及误诊情况的发生,这对于病人疾病的及时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因此 B 超诊断在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丁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产前漏诊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不典型胎盘早剥产前漏诊的临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救治的70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其中35例产前漏诊患者为观察组,35例产前确诊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母儿预后,并分析患者的产前漏诊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阴道流血、腰腹痛、子宫高张(14.3%、22.9%、2.9%)明显低于对照组(91.4%、48.6%、40%),差异性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的分娩中出血(254.2ml ±25.6ml)明显低于对照组(426.3ml ±29.0ml),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难度极高,漏诊率极高,因此需做好预防工作。

    作者:蒲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气管切开时间≤8h,对照组气管切开时间>8h,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炎发生率为36.0%,抗生素应用时间为(8.63±2.63)d,住院时间为(12.22±4.6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曲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分析

    目的: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中选出27例,分别对这些患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后遗症等情况的发生进行记录。方法:2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59%,治疗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了后遗症,后遗症发生率为18.52%。结论:想要提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效果,就必须要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具有熟练的掌握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徐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