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 ICU 呼吸机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谭一清;符晖;汤石林

关键词:ICU 呼吸机性肺炎,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 ICU 呼吸机性肺炎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对102例 ICU 呼吸机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0.4%),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 ICU 呼吸机性肺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治愈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曲安奈德痛点注射治疗骨科软组织慢性损伤探究

    目的:针对在骨科临床当中出现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情况行以曲安奈德注射液痛点注射的方法效果,以及其所具备的安全稳定性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当中的60例骨科患者,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完成痛点注射,观察效果。结果:在选取的60例患者经过曲安奈德注射液痛点注射之后,有36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有20例患者治疗显效,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总体有效概率为93.33%。并且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骨科临床当中,针对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情况行以曲安奈德注射液痛点注射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安全稳定,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以及使用。

    作者:陈江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条件的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超声检查,分析对比治疗前、后超声表现。结果:治疗前超声表现:胆囊大小平均为8.5*3.8cm,囊壁厚度为0.3cm 治疗后超声表现:胆囊大小平均为6.5*3.1cm,囊壁厚度为0.2cm 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急性胆囊炎的声像表现无明确的性,但综合多项超声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临床病史和症状对于明确诊断是必要的。当检测到胆囊壁稍增厚(达3~4 mm)时,诊断就应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同时还需要排除一些影响因素,例如由于扫查方法不规范、禁食时间不足6 h 造成的假性胆囊壁增厚。

    作者:谢颖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28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记录两组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效果及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6.43%,对照组仅获得75.00%的临床总有效率(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86%)(P >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常规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刘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培训对于社区优质护理模式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培训对于社区优质护理模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市城区中8所社区卫生中心的56名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护士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对比护士接受培训前后优质护理措施的掌握情况,同时调查社区居民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通过系统培训活动及专业测试,社区护士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由原来的(12.34±2.51)分提高到培训后的(19.41±2.63)分,前后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实施社区优质护理模式前后对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前后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医院之间的交流,深入开展社区护士的教育培训活动,能够改善护士的专业知识认知情况和技能水平,提高社区居民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藕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产科病房护理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18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策。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针对产科病房护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见性的风险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差错、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保障产科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张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及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统计其手术记录,分析患者的手术心理状况,并给出相关对策。结果:300例患者中,主要出现的心理问题有求生心理、焦虑恐惧心理、不信任心理、期望心理与悲观心理。其中出现求生心理与焦虑心理的患者数量较多,分别为110例、100例。结论: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手术的进行与恢复有很关键的作用,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小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30例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针对不同情况的急性胃穿孔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30例,并将此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方式以及所取得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对本院所收治的3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17例患者实施单纯修补治疗,对10例患者实施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对3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而在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之后,2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2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在经过相应治疗之后,所有患者均达到痊愈的标准。结论:临床中对急性胃穿孔患者的致病因素进行明确,并能够严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邱辉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护理肿瘤住院患者所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分析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护理安全事件,导致护理安全事件出现的因素,并且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了跌倒(5%)、坠床(7.5%)、静脉输液外渗(6%)、用药错误事件(1%)。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护理人员因素,其次因素在于医院的管理,后是患者个人因素。(P <0.05)。结论: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有跌倒、坠床、静脉输液外渗以及用药错误等。对于肿瘤住院患者而言,积极对护理安全问题进行防范,是对肿瘤住院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对策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作者:王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肠梗阻采用超声、CT 和 X 线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肠梗阻患者51例,分别给予超声、CT 和 X 线三种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检查对临床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情况。结果:超声和 CT 检查诊断符合率94.1%、96.1%高于 X 线的70.6%,且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绞窄方面 CT 的符合率较超声、X 线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超声、CT 和 X 线三种检查诊断肠梗阻,其中 CT 检查的准确率较高,可有效的明确疾病病因;但临床动态监测肠梗阻病情时,超声检查则各适合临床诊断应用。

    作者:李丹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的原因与应对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对的解决策略。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并采取多项有效干预策略。结果:在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共完成手术1622台,共处理了病理标本914份,未发生术中病理标本管理不合格的现象。结论:通过采取细节化的术中标本管理措施,是术中能准确及时的留置病理标本,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了护理人员的标本处理时间以及标本核对时间,在保证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又增强了术中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以及自身防护意识。

    作者:田君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

    目的:研究和观察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并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并且所有体检指标均正常的人一共100例,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抽取他们的血液标本,然后对溶血的生化指标进行相应检验,对比未溶血血清与作为研究对象的溶血血清的情况。结果:在溶血标本中,TBIL、LDH、DBIL、AST、TP、CK、AST、GLU 以及钾离子等11项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溶血性对生化检验指标中的大多数指标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如果溶血标本具有差异,那么对于生化检验就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血液的采集以及运输等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检验结果是准确有效的。

    作者:闫志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社区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并对本组6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患者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使医患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此基础上还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80例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的观察

    目的:探究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脂肪肝脏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与80例同期来我院行健康检查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均比对照组高,TG 项目尤为显著,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 HDL -C 项目比对照组低,TG 和 HDL -C 呈现负相关关系。病例组患者的肝功酶学指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脂肪肝患者检测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对于该疾病的检出和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王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生儿转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阐述新生儿转运的现状,归纳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方法及措施,以便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的不良结局。

    作者:朱晓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血压七叶皂联合甘露醇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采用七叶皂联合甘露醇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的1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七叶皂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37,P <0.05);实验组的死亡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14.8%),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37,P <0.05);实验组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七叶皂联合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及降低死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职业健康体检中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检查结果情况分析

    通过职业健康体检,能够对工人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以便采取相关的措施,改善工人的身体状况。粉尘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对自身的肺功能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避免因职业病造成的严重后果。

    作者:商桂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泪道冲洗98例临床研究与护理

    目的:分析泪道冲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泪道冲洗的患者98例进行分析研究,为98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周密的护理。分析泪道冲洗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诊断出现误诊的患者有4例,诊断准确率为95.92%。出现下眼睑肿胀的患者有2例。为患者采取积极护理后,2例下眼睑肿胀患者为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对本次护理满意度为89.79%。结论:在为患者进行泪道冲洗治疗的过程中,要求医生不仅有高超的临床操作技能,还要有严谨的工作责任心,从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预后,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海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病人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实际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术前、术后第三天和术后第七天,使用乳胶免疫比浊法进行相应的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然后对患者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所有90例患者中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有8例,且并发 DVT 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 <0.05),且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2例未并发 DVT 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未出现明显的差异(P >0.05);未并发 DVT 患者与并发 DVT 患者术前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三天存在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七天差异更加明显(P <0.01)。结论:D 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付小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利多卡因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利多卡因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上消化道癌筛查的患者7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跟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后实施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后进行胃镜检查,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丙泊酚应用总量、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不同时间点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均在芬太尼静脉注射1min 后起效,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丙泊酚应用总量、镇痛阈值、清醒时间、术中和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别是术中呛咳反应)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利多卡因实施胃镜检查,安全性和舒适性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佳;刘国琼;张丽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共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 TP 方案治疗。给予观察组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