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目的:探讨 Orem 自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 Orem 自理模式护理,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比较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血糖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护理后的血压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Orem 自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地控制血糖以及血压,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
作者:张卫延;杜海岭;李伟华;隆国丽;刘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死亡率高的疾病,这不是危言耸听。倘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顺利的将血压长期的、平稳地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的话,就会导致高血压的产生。患者存在高血压,会有很大机会导致脑中风以及冠心病等疾病的产生,这些疾病的存在会导致患者的生命以及健康受到直接的威胁。怎样才能预防高血压这个健康"杀手"?高血压是个慢性病,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的影响从量变到质变,如果患者保持一个不良生活习惯,那么就会很容易导致产生高血压。如果想要从根本上避免高血压的出现,那么就需要改到坏习惯,逐渐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作者:吴忠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较对照组的71.88%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较对照组的78.13%比较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证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侯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效果。运动对糖尿病人至关重要,但只注重运动而忽视了护理,宜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8例糖尿病人讲解运动的目的及意义,适应症及禁忌症,运动方式及护理进行讨论。结果:102例血糖达标,(空腹血糖4.4-6.3mmol /L,餐后两小时血糖8-10mmol /L),有效的运动不但可以使血糖下降,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延缓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减少、减轻致残率致死率。结论:通过运动治疗,控制血糖达标是可行的,可以使患者不用药或少用药,减少长期用药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1]
作者:谷润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于滴虫性阴道炎在临床上给予替硝唑与甲硝唑的不同给药的途径,观察其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给药途径分为替硝唑的口服组与栓剂组,甲硝唑的口服组与栓剂组。比较临床上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口服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有效率高于两组外用组。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滴虫性的阴道炎两种药物采用口服的途径,疗效显著。
作者:张夏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接收了74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小切口手术治疗,后者予以常规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5.4%)低于对照组患者(18.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小儿疝气患者予以小切口手术加以治疗,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并发生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与应用。
作者:王定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结合院内资料和自身相关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农村地区在小儿手足口病预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一些加强预防和控制策略。结果: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小儿手足口病发现与治疗较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乡镇医院和疾控中心应当积极应对小儿手足口病,加强宣传与教育,并做好系列性的防范举措,提升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控能力。
作者:许宝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伏立康唑是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质量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用液相色谱法对伏立康唑合成的起始原料(2R,3S /2S,3R)-2-(2,4-二氟苯基)-3-(4-氯-5-氟嘧啶)-1-(1H -1,2,4-三唑-1-基)丁-2-醇盐酸盐中的杂质种类进行定性研究分析。结果可知其原料杂质为1-(2,4)-二氟苯基-2-(1H -1,2,4-三唑-1-基)乙酮及4-乙基-5-氟-嘧啶,它们既是伏立康唑合成中间体,又是降解产物。为确保伏立康唑合成的质量,初步制定了伏立康唑合成起始原料的质量标准,总杂质不得超过10.0%,1-(2,4)-二氟苯基-2-(1H -1,2,4-三唑-1-基)乙酮不得过1.4%,4-乙基-5-氟-嘧啶不得过1.4%。
作者:冯娇;韩银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份-2014年12月份在本社区确诊为糖尿病的119例患者,并对其进行干预护理,对比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给予患者护理措施前后,其自我管理能力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糖及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按时服用药物、定时检查及监测血糖、血压),患者血糖及其他指标也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联合应用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收治异位妊娠患者60例,分析不同探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符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7%),P <0.05,研究组患者漏诊率(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P <0.05。结论:在异位妊娠诊断中,联合采用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能够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杨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助产士给初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后初产妇的分娩方式的影响进行研究,减轻手术对其的伤害。方法:以我院从2013年到2014年分别接收到的764和860例进行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初产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的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实验组的初产妇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初产妇分娩时的顺产率等进行对照,发现对照组的效果在各方面明显优于实验组。结论:助产士对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初产妇的顺产率。
作者:杨云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物质生活相对于以往也有了改变,也逐渐增加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对医疗卫生护理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也逐渐凸显出作用,因此为提高护理服务,有必要在其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
作者:郭月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母乳是婴儿必须的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适合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高的生物利用率,母乳是0--6个月婴儿合理的"营养配餐",能提供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母乳喂养是为婴幼儿健康生长与发育提供理想食品的一种无与伦比的方法,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母乳喂养作为一次全球公共卫生建议,在生命的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婴儿的佳生长、发育和健康,6个月之后,为满足不断发展的营养需要,婴儿应获得安全的营养和食品补充,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因而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指导、临床干预成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一项工作。
作者:高翠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在急性乙醇中毒中葛花解酲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则分别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的同时采用纳洛酮静脉注射和滴注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葛花解酲汤进行口服或者鼻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入院治疗8h 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葛花解酲汤进行口服或者鼻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巩利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可行性较强的新措施应用于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某市某综合社区的居民高血压患者190人,进行血压测量建立血压档案。采用组织小班 ppt 教学、发放健康宣教知识手册、板报宣传等健康宣教方式进行每季度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教。并在宣教后进行血压的监测,每月一次完善血压档案。对比高血压防治宣教实施前后居民高血压控制的效果,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采用新措施之后的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的控制好(p <0.05),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减轻(p <0.05)。结论:新的健康教育宣教方式在对高血压的综合防治中有效。
作者:高海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采用超声、CT 和 X 线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肠梗阻患者51例,分别给予超声、CT 和 X 线三种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检查对临床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情况。结果:超声和 CT 检查诊断符合率94.1%、96.1%高于 X 线的70.6%,且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绞窄方面 CT 的符合率较超声、X 线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超声、CT 和 X 线三种检查诊断肠梗阻,其中 CT 检查的准确率较高,可有效的明确疾病病因;但临床动态监测肠梗阻病情时,超声检查则各适合临床诊断应用。
作者:李丹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展开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症状施药,存在腹痛。反酸的患者服用20mg 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存在腹胀、嗳气的患者每次给予10mg 的潘立酮治疗,每天2-3次,连续用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症施药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显现出的中医症状,分析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中医辨治规范。方法: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在完成信息采集后,使用 EpiData 3.02建设成慢性阻塞性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治疗的相关数据。将所有生成的数据,均通过 SpSS17.O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与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分布状况与辨证治疗的措施。结果:在研究结果中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急性症状,其次才是标本兼治。同时医生常常采用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的方法为主。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通过分析中医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而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案,就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进而促使患者更快的健康[1]。
作者:缪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真实的实验已经不能满足机能学实验教学的要求,而虚拟实验由此应运而生。现今虚拟实验已经成为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虚拟实验不仅可以弥补真实实验的不足,还可以满足机能学实验教学的需求。下边,本文将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简要的分析一下虚拟实验在机能学实验中的应用。
作者:席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替硝唑栓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硝唑栓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78.9%)(P <0.05)。随访3~1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8.4%)明显低于对照组(28.9%)(P <0.05)。结论:在应用左氧氟沙星和微波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替硝唑栓治疗慢性盆腔炎,近远期疗效均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辉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