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敏
目的:探讨乳房整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符合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行保乳手术过程中采用乳房整形技术,分析患者乳房美容效果。结果:60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对患者进行30个月随访,无1例患者出现乳头乳晕、皮瓣坏死、伤口感染等患者。30例患者均分为32.7分,治疗优秀,满意度高达50%;16例良好,均分为28.5分,26.7%患者满意,12例效果一般,20%患者满意,满意率优秀和良好者和一般、差等差异显著(P <0.05)。结论: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乳房整形技术对患者行保乳治疗效果理想,手术安全性较高,且患者对整形后整体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傅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行介入治疗的7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中原发癌灶行手术切除者34例,未手术切除原发灶者38例;通过 DSA 造影证实72例患者中,病灶为乏血供患者30例,富血供患者27例,中等血供15例,对于肿瘤病灶为富血供、中等血供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乏血供病灶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结果:原发癌灶手术切除组半年生存率(76.5%),较未手术切除者(36.8%)具有明显性差异(P <0.05)。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患者半年生存率(78.9%),较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患者(29.4%)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如果患者情况良好,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癌灶,并辅以化疗,局部治疗等综合治疗。转移性肝癌根据其血供不同选择相应的介入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邱景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护患之间的沟通,就是护士与患者之间通过语言、动作、眼神等相互传递信息,从而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了解对方意愿和需求。手术病人一般存在焦虑、恐惧、紧张、谨慎等心理,需要护士适时给予关心。[1]护患沟通对病人的手术和术后康复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就护士与患者术前沟通的技巧进行探讨。
作者:李兰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在社区展开高血压控制的实际效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两个社区分别随机选取1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予以高血压控制的实验组与不予控制的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参照组,P <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结论:在社区展开高血压控制能够增加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葛文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并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脑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48名,这48名护理人员负责100例在脑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对这些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比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幅度提升,对医院的满意度增加,与实施管理干预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在试验期间对医院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与试验前相比,满意度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周华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即彩超,CDFI)在胎儿脐带绕颈中的具体诊断作用。方法:择取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这三年间本院收治的610例孕妇,首先为其进行二维超声初检,再为其进行彩超扫描检测,观察并统计胎儿发生脐带绕颈的几率以及产妇的产后结果,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二维超声初检有116例确诊为脐带绕颈,诊出率为19.02%,符合率为66.67%。彩超诊断结果为174例产妇发生胎儿脐带绕颈,产后有171例得到证实,即彩超在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中,准确率达到98.28%,诊出率为28.52%。彩超诊断正确率要远远高于二维超声,P <0.05,统计学有差异。彩超频谱显示 S /D 比值超过3.0且同时胎心率出现明显升高、每分钟在180次以上的患者有4例;同时胎心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每分钟在100次以下的患者有1例。结论:彩超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到脐带的血流变化,有效弥补了二维超声诊断中存在的缺陷,有助于产妇在分娩期得到更好的临床处理。到目前为止,彩超是产前检查脐带绕颈方法中诊断准确率高的方法。
作者:冯维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新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诊断技术进行一定研究,提出预防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措施。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粪便并进行一定的分析检查,得出患者实际患病状况。结果:经检测患者符合有关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基本症状。结论:判断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重要途径就是粪便检验,综合肉眼与有关技术可以有效判断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
作者:刘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与丁丙诺啡在术后自控镇痛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行外科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行外科术患者给予丁丙诺啡进行术后自控镇痛,实验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自控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行外科术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 <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舒芬太尼和丁丙诺啡在术后自控镇痛中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丁丙诺啡低,是一种较安全的镇痛方法。
作者:张静;毛安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80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分析诱发并发症因素,优化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导管堵塞、感染与皮肤感染各占24%、10%和20%,分别为19例、8例和16例;临床治愈率为56%(44/80),好转率38%(31/80),无效率6%(5/80)。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接受积极高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促进生存质量提高。
作者:李艳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教育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教育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度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等情况。结果:研究组采用教育管理健康教育模式,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满意度、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教育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吴剑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高危 HPV 检测联合 TCT 在宫颈癌的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基于本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利用高危 HPV 检测联合 TCT 技术筛查宫颈癌126例妇女,分析总结高危 HPV 检测联合 TCT 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其中有30例检查者为高危 HPV 感染,在30例 HPV 感染中,有2例为鳞状细胞癌;有4例为高度鳞状上皮病变;10例为低度鳞状上皮病变;8例为不典型鳞状细胞,有6例为正常鳞状细胞的临床资料。结论:高危 HPV 检测联合 TCT 筛查宫颈癌,主要在于检测上皮病变情况以及病毒的阳性率,对于宫颈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依伦平结合施慧达方案对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患者为对照组,选同期8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依伦平结合施慧达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单纯高血压患者采用依伦平结合施慧达方案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索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加上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在接受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 <0.05,具有统计学依据。结论:将依达拉奉和银杏达莫联合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基本不存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
作者:唐林青;郑云海;蔡学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回顾分析并总结25例特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感染期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通过对患者加强消毒隔离、创面护理、呼吸道管理、静脉输液通道的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25例患者中除一人死亡,其余全部治愈出院。
作者:田梅芹;李艳;王巧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0例体检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0例体检人员。给予对照组末梢采血,观察组肘前静脉采血,比较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 RBC 为3.69±0.82(×1012/L)、WBC 为5.3±1.2(×109/L)、PLT 为212.9±82.1(×109/L)、Hct 为0.38±0.05(l /L)、Hb 为120.1±16.1(g/L);对照组 RBC 为3.77±0.64(×1012/L)、WBC 为6.2±3.4(×109/L)、PLT 为226.2±29.06(×109/L)、Hct 为0.44±0.12(l /L)、Hb 为130.1±12.7(g/L)。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肘前静脉采血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检验准确性高,可推广运用。
作者:顾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患儿,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雾化治疗基本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雾化吸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5.7%),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疗效显著,全面优质的临床护理对策,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条件的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超声检查,分析对比治疗前、后超声表现。结果:治疗前超声表现:胆囊大小平均为8.5*3.8cm,囊壁厚度为0.3cm 治疗后超声表现:胆囊大小平均为6.5*3.1cm,囊壁厚度为0.2cm 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急性胆囊炎的声像表现无明确的性,但综合多项超声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临床病史和症状对于明确诊断是必要的。当检测到胆囊壁稍增厚(达3~4 mm)时,诊断就应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同时还需要排除一些影响因素,例如由于扫查方法不规范、禁食时间不足6 h 造成的假性胆囊壁增厚。
作者:谢颖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药注射液已经越来越普遍应用于静脉输液,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病情需要在辩证论治的前提下科学应用[1]。
作者:曹利;吴江英;杨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脂肪肝脏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与80例同期来我院行健康检查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均比对照组高,TG 项目尤为显著,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 HDL -C 项目比对照组低,TG 和 HDL -C 呈现负相关关系。病例组患者的肝功酶学指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脂肪肝患者检测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对于该疾病的检出和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王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骨关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关节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关节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坤;沙依拉·艾力亚斯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