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毅
病种成本核算是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和延伸,将为医院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以病种成本核算为指导,科学开展病种核算十分重要。本文,笔者将会分析病种成本核算的概念,病种成本核算运用的存在问题,为推进病种成本核算的应用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作者:王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胃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胃镜检查患者80例,给予该80例患者使用依托咪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胃镜检查,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通过使用依托咪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检查时间,患者在检查中未产生痛苦体验。结论:在胃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减少了患者在胃镜检查中的痛苦,也提高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患者提供更科学可靠的医学数据,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高龄肺癌化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对该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基本的健康教育以及一般护理等。观察组:对该组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病患者相对比,观察组的病患者经过舒适优质的护理措施干预,其各个方面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舒适护理措施在高龄肺癌化疗患者中具有着显著的效果,值得广泛临床应用。
作者:张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我国预备役部队每年都会定期开展野外驻训,在军区合同战术基地进行考核,检验预备役部队的机动水平、实弹射击水平,但是预备役部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预任官兵身体健康情况复杂,难以完全掌握其健康状况、野外驻训环境恶劣,疾病减员多,疾病防治困难、预任官兵的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救治工作保障难、野外驻训地环境生疏复杂,卫生设施管理难、野外驻训的饮食、饮水卫生条件差、卫生防疫力量薄弱,防病工作开展难。这些问题都影响着预任官兵的身体健康状况。
作者:葛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梅河口市高危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麻疹疫苗免疫效果,高质量地实现免疫规划工作目标。方法:筛选525名接种过麻疹疫苗的1~1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手指末梢血,应用麻疹病毒 Ig G 抗体检测试剂盒,用间接 ELISA 法定性检测血清中抗麻疹病毒 IgG抗体水平。结果:麻疹抗体阳性数为491人,阳转率为94.09%,低年龄组儿童麻疹 Ig G 阳性率高于高年龄组儿童(P0.05)。结论:梅河口市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有部分儿童未产生有效保护性抗体,为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控制麻疹传播,应及时进行麻疹疫苗的补服工作。
作者:王桂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病人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实际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术前、术后第三天和术后第七天,使用乳胶免疫比浊法进行相应的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然后对患者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所有90例患者中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有8例,且并发 DVT 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 <0.05),且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2例未并发 DVT 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未出现明显的差异(P >0.05);未并发 DVT 患者与并发 DVT 患者术前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三天存在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七天差异更加明显(P <0.01)。结论:D 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付小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行骨盆 Salter 截骨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骨盆 Salter 截骨术治疗患儿27例,将其围手术期内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27例患儿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4%。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骨盆 Salter 截骨术治疗患儿临床护理中,其能够大限度恢复患儿关节活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袁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职业性健康体检是属于预防性健康体检的范畴,在预防医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职业性健康监护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性的健康体检有就业前体检、离岗前体检、随访复查性体检等多种形式,同时相关的部门加强职位的卫生宣传力度,以期不断的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预防意识。
作者:戴作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在社区门诊当中对支气管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做以观察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医院于2014年7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共42例,同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之后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并做以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在社区门诊当中进行治疗的42例患者当中有18例患者显效,有24例患者认定有效。结论:针对社区门诊当中治疗支气管炎的病症方面,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起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韩剑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 B 超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的 ASAⅠ-ASAⅡ级需行手部或者前臂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均分为三组,患者均在 B 超引导下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至三组依次使用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为0.8%、0.6%、0.4%,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三组在麻醉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 >0.05),但三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一、二组,且 P <0.05。结论:在 B 超引导下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降低麻醉药物使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成人腹股沟疝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并发症防治。方法:纳入100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严重眼外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其疗效以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严重眼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常规治疗的的疗效以及预后较差,若符合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指征,则实施该项术式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金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螺旋 CT 诊断腹部疝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应用 CT 诊断腹部疝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 CT 表现。结果:40例患者中有4例为外伤性腹壁疝,有5例为脐疝,有2例为闭孔疝,有16例为腹股沟疝,有10例为腹腔内疝,有3例为腹壁切口疝。CT 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完全吻合,其中腹股沟疝的发生率高。结论:螺旋 CT 诊断腹部疝具有操作简单,诊断率高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黄思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方法包括护理前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各个环境加强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中焦虑与无焦虑患者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这对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病情,缓解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霍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记录两组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效果及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6.43%,对照组仅获得75.00%的临床总有效率(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86%)(P >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常规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刘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脑外伤治疗中早期颅骨修补以及脑室腹腔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把本院同期收治的50脑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5例,对照组患者事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待3个月-半年后再实施颅骨修补术;实验组患者同时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二者所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外伤治疗中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同时并发症少,具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作者:刘田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针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异常增高现象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异常增高现象,与此同时合并表现出肾脏结构改变现象。当前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对其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已成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够针对患者的肾脏损害进行有效反映[1]。但是针对患者的肾功能变化趋势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近几年,伴随着诸多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获得了显著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进展进行研究,针对疾病的早期防治表现出显著的价值。
作者:覃平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整体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根据电脑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的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林彩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房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随机分组,实验组42例选择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3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为新生儿的身体情况没有完全发育,因此出现意外情况的几率较大,为其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廖卫华;丁静;吴宏丽;徐慧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介绍系统护理干预对乙肝大三阳患者接触者的影响,为阻断家族性传染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家族中发现有乙肝大三阳患者,即对可能的接触者进行评估,排序解除密度程度,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从密切接触、一般接触人群的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的传染。
作者:虞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份-2014年12月份在本社区确诊为糖尿病的119例患者,并对其进行干预护理,对比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给予患者护理措施前后,其自我管理能力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糖及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按时服用药物、定时检查及监测血糖、血压),患者血糖及其他指标也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