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列杰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方式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慢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80.00%);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62.50%),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慢支患者人性化护理方式可以促进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娟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时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于我院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术且出现术后残留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β-HCG 水平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β-HCG 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β-HCG 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远大于对照组(78.0%),P <0.05。结论: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时应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减少阴道流血,降低血清β-HCG 水平,改善宫内异常回声,而且痛苦程度小,可缩短康复时间,今后再次怀孕几率大,值得推广。
作者:周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成人腹股沟疝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并发症防治。方法:纳入100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严重眼外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其疗效以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严重眼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常规治疗的的疗效以及预后较差,若符合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指征,则实施该项术式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金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0例体检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0例体检人员。给予对照组末梢采血,观察组肘前静脉采血,比较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 RBC 为3.69±0.82(×1012/L)、WBC 为5.3±1.2(×109/L)、PLT 为212.9±82.1(×109/L)、Hct 为0.38±0.05(l /L)、Hb 为120.1±16.1(g/L);对照组 RBC 为3.77±0.64(×1012/L)、WBC 为6.2±3.4(×109/L)、PLT 为226.2±29.06(×109/L)、Hct 为0.44±0.12(l /L)、Hb 为130.1±12.7(g/L)。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肘前静脉采血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检验准确性高,可推广运用。
作者:顾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教育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教育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度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等情况。结果:研究组采用教育管理健康教育模式,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满意度、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教育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吴剑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在急性乙醇中毒中葛花解酲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则分别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的同时采用纳洛酮静脉注射和滴注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葛花解酲汤进行口服或者鼻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入院治疗8h 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葛花解酲汤进行口服或者鼻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巩利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护理对于慢性疾病的影响,以及质量情况。方法: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选择在我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治的6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临床护理措施,进而分析慢性病的社区护理和管理质量情况。结果:对68例慢性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其中59例患者的病情稳定,恢复情况良好,对于社区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高,5例患者的恢复情况一般,基本满意护理服务,另外4例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差。总体而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工作对于慢性病具有较好的作用,护理治疗较高。结论:社区护理对慢性病进行干预是一个漫长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服务中心和患者的共同配合,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郑燕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面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疾病,对输尿管镜取石与经皮肾镜取石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120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均分为两组,URL 组患者60例,PCNL 组患者60例。对两组患者的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后发热、血红蛋白降低值、总住院时间及清石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URL 组结石大小为(1.0±0.3)cm,PCNL 组为(1.4±0.4)cm。URL 组1例结石上移至肾盂终止手术,其余5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取净结石。结论:URL 和 PCNL 在该种类型的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不过经过一系列的对比,PCNL 的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对于部分患有这种类型的疾病的患者使用 PCNL 来完成治疗,相对来说效果比较好一些。
作者:李娜;牛忠涛;陈娜;左树森;乔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且每组各56例。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循证护理方式,给予参照组患者个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以后,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同参照组相比较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0.05;研究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情感功能等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结论:征询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都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在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征询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个体化护理对于患者的情感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甘列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接收了74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小切口手术治疗,后者予以常规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5.4%)低于对照组患者(18.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小儿疝气患者予以小切口手术加以治疗,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并发生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与应用。
作者:王定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猝死病例的临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猝死病例1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制定防范对策。结果:猝死原因可能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疝、窒息、肺栓塞以及脑动脉瘤破裂等。结论:神经内科猝死发生率较高,一定要采取防范对策减少猝死病例,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魏华;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关节镜清理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为(6.8±0.4)天,经随访发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且没有出现静脉血栓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关节镜清理术,并配合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D -二聚体含量动态监测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各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形成和指导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中。本文主要阐述定量检测 D -二聚体的技术原理、优点及其在骨科手术前后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茂军;何梦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寻求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加椎问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行腰椎后路减压后 Coflex 动态固定的非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及2年,两组 L3-4,L4-5,L5-S1节段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好于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融合和非融合固定术均能够有效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但非融合术式对关节活动度影响更小,更适用。
作者:郭瑞清;刘玉耆;李雪娟;周斌;苏广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与丁丙诺啡在术后自控镇痛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行外科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行外科术患者给予丁丙诺啡进行术后自控镇痛,实验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自控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行外科术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 <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舒芬太尼和丁丙诺啡在术后自控镇痛中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丁丙诺啡低,是一种较安全的镇痛方法。
作者:张静;毛安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医学高科技高速发展,手术室作为特别科室,具有高危易感的特点,在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重,并且在手术中工作节奏还要快,面对各种病人和创伤,存在大量易感因素,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面对这种现状,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如何在工作中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防护,预防如何在工作中因为特殊职业暴露而导致感染各种疾病,就变得非常重要。
作者:韦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呼吸科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收住的134例 CAP 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5~59岁)及老年组(60岁以上),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治疗反应均存在差异。结论:老年 CAP 患者临床症表现不典型,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治疗失败率高,应予重视。
作者:刘文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80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分析诱发并发症因素,优化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导管堵塞、感染与皮肤感染各占24%、10%和20%,分别为19例、8例和16例;临床治愈率为56%(44/80),好转率38%(31/80),无效率6%(5/80)。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接受积极高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促进生存质量提高。
作者:李艳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的效果,为本领域规范癌痛护理常规提供部分科学依据。方法:将40例癌痛患者根据使用药物的顺序依次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分别对疼痛、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三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镇痛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出现便秘的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患者出现便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肖宏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加上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在接受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 <0.05,具有统计学依据。结论:将依达拉奉和银杏达莫联合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基本不存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
作者:唐林青;郑云海;蔡学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