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精神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吴能丽

关键词:精神病, 自我管理, 社会功能
摘要:叙述了自我管理相应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可行性,主要分析了精神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目标与方式,对精神病患者能够实行合理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从而可以降低疾病复发几率,有利于减轻个人的家庭经济负担,提升病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2011年至2012年我院的46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是此次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伤口未出现感染的病例,术后患者获得较好的恢复。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让患者在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平稳,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在中孕引产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对中孕引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比分析采用联合用药和常规用药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数据,重点观察两组患者在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产程、产后不适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数据。结果:实验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中孕引产的效果良好,在出血量、产后不良反应、产程等要素上要好过对照组单一使用利凡诺的效果。结论:采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中孕引产效果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冬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凭静脉全麻与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全麻和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两种常见麻醉方法对进行下肢骨科手术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A和B组,A 组全凭静脉全麻,B组采取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对比两组组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患者手术后的恢复状况。结果:A 组患者的自由呼吸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定向力时间指标均明显均早于B组(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h、3h评分和术前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内不同的时间点(1h、3h、5h)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凭静脉全麻与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用于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均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前者较后者麻醉恢复快、苏醒快。

    作者:廖莎;欧阳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耳炎鼓室形成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慢性中耳乳突炎的病人及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进性鼓室成形术治疗。在术后对病人听力恢复情况以及鼓膜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中耳炎鼓室形成术的146例患者(172耳),对患者术后鼓膜愈合以及听力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27例患者术后2月鼓膜愈合,愈合率为87.0%,139例患者术后3月鼓膜愈合,愈合率为95.2%,患者术前气骨导差为32.12±6.23dB ,术后气骨导差47.32±11.21dB ,鼓室形成术后气骨导差明显高于术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中耳乳突炎的病人及胆脂瘤性的病人接受鼓室成形术治疗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146例患者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刘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临床综合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方法:将作者所在医院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68例,并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并根据相关的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经分组临床治疗,非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与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基本相当,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与手术治疗手法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治疗复发后会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所以在并非紧急的情况下,应当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作者:魏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其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 A1组(观察组50例)与 A2组(对照组50例)。针对 A2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 A1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支持治疗、心理护理以及生活干预等),对比 A1组、A2组患者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表现。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A1组优于 A2组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方面,A1组优于 A2组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成功凸显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

    作者:谭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疾控档案信息管理收集利用探讨

    文章通过对疾控档案特点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可以有效提高疾控档案信息管理的收集利用。

    作者:耿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40例神经衰弱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衰弱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神经衰弱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20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无效1例,有效8例,痊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中无效4例,有效13例,痊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牛莉;冯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对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情况和疗效分析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碳酸氢盐、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清胆红素等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平均静脉血糖比较,虽都在正常范围,但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周后实验组患儿体质量仅降低7.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恢复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可以耐受早期足量的静脉营养,还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降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降低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1.8%,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获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极大临床意义。

    作者:陈俊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药配方颗粒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义

    中药配方颗粒,俗称“免煎中药”,是近年来增长迅速的新型中药饮片,能代替中药饮片供中医生临床配方使用,其疗效和方便性逐渐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现代中药工艺的提取、分离、浓缩、制粒、干燥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实践,我国已建立了700多味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和质控体系,共有6家生产企业,国内70%的二级以上中医院在临床使用,年销售额80亿元人民币。中药配方颗粒有如下优点:1即冲即服,使用方便中药配方颗粒形态为固体颗粒,临床上可以代替中药汤剂来使用,温开水即可冲化溶解服用,免除了煎煮的麻烦。小剂量精细化包装,患者可以将中药随身携带,方便现代人服用中药。

    作者:周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血管疾病临床抗栓治疗的新进展

    抗栓药物主要包括两种,即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药物,以上两类药物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以及药理作用,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全面了解抗栓药物的特性,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从而减少并发症以及改善抗栓治疗效果。对此,本文分析了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常采用的抗栓药物,并阐述了抗栓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李电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血压前期的中医病机及经方治疗的临床体会

    初步论述了高血压前期的相关危险因素关系,并根据笔者的临床研究,陈述高血压前期的中医病机与经方治疗心得体会。

    作者:赵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讨论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8例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28例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全部实施的手术治疗,其中有15例运用单纯的阑尾切除治疗方法,8例运用的阑尾切除合并腹腔的引流手术,5例为阑尾周围的切开引流手术;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3%,手术后恶化自主出院1例,死亡1例;有18%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共5例,5例患者中,有2例切口处出现感染,有3例出现肺部感染。结论:临床中老年急性阑尾炎的症状不明显,就诊延迟,患者的各项体征和阑尾炎发病程度不平行,阑尾的穿孔比较大,并且常并发其他疾病,疾病程度严重,死亡率高。针对急性阑尾炎的老年患者,应及早的进行诊断,及早确诊及早治疗,并且提高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保健方法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方法:本组抽取门诊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干预治疗的小儿营养不良患儿132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健康保健教育,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营养不良的改善情况。结果: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营养不良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保健教育,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玉明;冯莉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局麻清醒状态下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脉搏、血压、抑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负性心理,护理人员除了对其进行正常的术中护理,还应当加强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脉搏和血压,有效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凌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按入院时间以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在综合保肝治疗基础上配合加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4.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配合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胡忆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输卵管妊娠的鉴别诊断

    1病因输卵管妊娠的发生部位以壶腹部多,其次为峡部,伞部及间质部少见。(1)输卵管炎症:输卵管黏膜炎使黏膜褶皱粘连使官腔狭窄,甚至堵塞管腔,也会形成输卵管扭曲,狭窄,管壁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的运行。(2)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如过去肌层发育差,黏膜纤毛缺乏,雌孕激素调节失败及精神因素等。

    作者:张彦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的视觉质量分析

    散光是平行光经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未矫正的散光患者由于不能清晰的将外界事物成像于视网膜上,必然会影响视觉质量。散光眼配戴散光软镜的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配戴框架眼镜的,对比敏感度也好于框架眼镜的。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能够获得满意的配适和较好的视觉质量,是散光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卢志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推拿手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手法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32例,采用捏脊,健脾益气,循经点穴,促肌力恢复,活动关节,足底,节段性等多种按摩疗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治疗,每次实施20-30分钟,1-2次/日,30日为1疗程,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经30天治疗后,小儿脑瘫患儿的 CSS 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全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P均<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具有简单,便捷,费用低的优势,值得在小儿脑瘫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国宝;赵飞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