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目的:本文通过对我科2011年11月-2013年6月进行诊治的160例FC患儿的护理情况来总结小儿FC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60例FC小儿患者在心理、临床、基础护理等方面做了相关的护理。结果:所有患儿都得到了相应的护理,病情恢复情况良好,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为了提高小儿 FC治疗的成功率,对待 FC患儿,应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作者:吴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针对目前护理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全面的研究和调查,简单的分析了有关“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的使用情况。了解到,将护理问题全面替代护理诊断是不可行的。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所提出的护理问题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都需要再验证和深入研究讨论,才会得以发展和使用。但仍需要我们不断提出新的护理问题,提高科学生产力。
作者:卢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女性健康危害极大,这就需要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控制。本文阐述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原则,并对几种相应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机制和毒性反应分析,以期在临床用药上能够达到合理应用的目的。
作者:吴敬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考察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调脂、抗凝、抗心绞痛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益气化痰活血汤,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5%、治疗组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临床疗效可靠,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郭健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护理和治疗工作,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从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Disease Control ,CDC)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3]。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至于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4],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5]。因此,我国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如何减少针刺伤,探讨防范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已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作者:高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VSD技术用于晚期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在本院深度烧伤治疗的患者,对其中深度烧伤保守治疗迁延不愈4周以上,随机选取24人,分成试验组(12例)采用 VSD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传统3-5%高渗盐水湿敷换药治疗。然后比较试验组合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晚期感染创面比采用传统3-5%高渗盐水湿敷换药治疗的疼痛程度稍低,同时肉芽达到植皮标准的时间短,治疗的费用也相对较低,所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白永强;李娜;冯建科;吴宏志;杨蒙;魏伟;张庆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例1患儿,女,5天,发现皮肤黄染3天入院,患儿G3P1孕42+6周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3.6kg。羊水清,阿氏评价1-5/8-10,生后24小时始喂母乳,吃奶好,3天前发现皮肤黄染,大便色黄,尿黄不染尿布。母血型“O”型,患儿为“A”型。母产程中未用过催产素,无遗传病家族史,体检36.5C ,P130次/分,P40次/分,w3.6kg。发育正常。反应好。面色稍苍白,面部,躯干部,四肢,手足心皮肤均黄染,前囟2.5×2.5cm,平,无头颅血肿,脸结膜苍白,唇无发绀,咽,颈软,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肢端温,各原始反射存在。血常规:血色素96g/L ,红细胞2.59×1012/L ,白细胞14.7×109/L ,中性粒细胞46.7%,淋巴细胞43.5%,单柣细胞9.8%,网织红细胞计数10.4%。血总胆红素296.13umol/L ,一分钟胆红素27.16umol/L。
作者:相荣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对于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应如何加强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很成功,仅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经医治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未发现1例出现病情复发。结论:对于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应做好整体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王颖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妇产科病患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要素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进而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3000例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病患加以回顾性分析,据此对妇产科病患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开展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案。结果:3000例行妇产科手术的病患中,出现医院感染的120例,感染率是4.0%。其中,妇科出现医院感染76例,感染率2.5%,产科出现医院感染的44例,感染率为1.5%;普遍的感染位置是呼吸道,其余依次为:泌尿系统、胃肠道、手术创口及宫腔,妇产科病患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并发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长。结论:营造规范一流的无菌操作环境,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实现消毒隔离工作,强化病房的管理,有条不紊地采取多种对策,使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地控制,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常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社会对于医院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寻找新思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论述了构建医院长效管理机制对于医院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分析总结了在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医院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旨在对医院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有所帮助。
作者:王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检验结果,为乙肝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对象的血清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指标进行检验,统计阳性率。同时,统计观察组患者中“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各指标的阳性率依次为82.5%、25%、47.5%、62.5%、73.75%;对照组依次为33.33%、5%、16.67%、25%、3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乙肝大三阳的检出率为53.75%(43/80),乙肝小三阳的检出率为31.25%(25/80)。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开展病毒学检验,对乙肝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脂肪肝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80例健康人士进行检测,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观察组 AST 、ALT 和 T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2)观察组 TG、TC和 HDL -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LDL -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 FBG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通常伴随其他疾病一起出现,或者根本是由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因此针对脂肪肝的临床治疗,不能局限于病症本身,而应该在对相关指标持续监测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从治疗、调理等多方面入手,确定联合诊治方案,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作者:王蕾;尹素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指导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为对象,采用家庭护理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其生活质量。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家庭护理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病变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彭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DPN 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TC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DPN 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仲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据WHO 估计[1],全世界每天有300-500万患者在癌痛中艰难度过,其中50%-80%的患者没有得到缓解,每年有60万患者因为癌痛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60%-90%晚期患者有剧痛,约25%患者临终前严重疼痛没有得到缓解。在我国,现在癌症患者200多万,这些患者40%-50%发生癌性疼痛,其中25%的患者未得到治疗,63.4%的患者治疗不充分[2],疼痛会给肿瘤患者带来不快的感觉和情绪,大大降低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为了让癌痛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结合病区病种特点于2011年率先开展了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活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石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发病特点,总结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2月-2013年10月确诊收治的74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主要部位为脐周痛(67.45%)和右下腹痛(26.7%),多为阵发性腹痛,间歇期如常。男性患儿略多与女性,年龄以4-7岁为主,多数患儿腹痛前有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并发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发热、脐周及右下腹痛是其常见表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确诊,预后良好,但应与阑尾炎鉴别。
作者:陈峻;杨建;李宝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就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择了近几年我院尿路结石病患共100例,基于对病患的了解和征得病患同意以后,将病患共分为了两组,其中一组是观察组,另外一组是对照组,两组的例数分别为50例,对于对照组的病患采取的是单纯开放性手术,观察组采取的是气压碎石术,对两组病患临床治疗的成效实施了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两组病患临床疗效的比较,在对照组中共有36例病患治疗有效,在观察组中共有48例病患治疗有效。由此可见,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观察组,其疗效明显要优于采用单纯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尿路结石病患实施治疗时,相对于单纯开放性手术治疗方式而言,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方式,所获得成效较为显著,在临床上其应用与推广的价值较高。
作者:秦怀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讨论并且分析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曾经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各9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的患者则应用贝纳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特点,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了不同方法治疗之后,观察组的9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了显效的患者有73例,治疗效果达到了有效的患者有15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2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7.8%;对照组的9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了显效的患者有55例,治疗效果达到了有效的患者有26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9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0.0%,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以及心率值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作者:王惠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探究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生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目的:从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口腔内科患者中选取其中的580名,选择性回顾其临床治疗资料,对比分析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治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经对比发现,口腔内科疾病中患根尖周病与龋齿的患者较多,其次为牙周炎与牙髓炎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根管与牙髓治疗。结论:为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应加强相关口腔卫生的知识与宣传教育,培养正确刷牙的习惯,同时若早期出现龋齿的临床症状,应及时给予治疗,近而减少口腔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刘文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式行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上的运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行血常规检测的100例患者,分成静脉血采集组和末梢血采集组,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100例患者不同采血方式的检测结果对比,末梢血采集组检测结果RBC、WBC、Hb、PLT 、Hct高于静脉血采集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末梢血采集组没有静脉血采集组稳定。结论:静脉血采集对血常规检测,波动数值小,反映血常规变化准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犹真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