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对策

王静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肺部感染患者, 临床治疗, 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和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激素等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积极有效地方法和措施进行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咳嗽等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pura ,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其特点是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并抑制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表现。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血热之邪所致,兼伤及气阴,络损血溢,瘀血阻滞。治疗上,现代医学主张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其次为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等,但有效率均不高,远期疗效差,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常使用凉血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益气滋阴等方法,在中西药两者配合治疗效果中,此药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的治愈效果。故本文对ITP 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轶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呼吸内科中慢性咳嗽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择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101例慢性咳嗽患者,回顾性分析引起慢性咳嗽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措施。结果:慢性咳嗽症状的致病因素包括:胃食管返流、鼻后滴漏综合征、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不明原因等。101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是94.06%(95/101)。结论:在临床治疗前,应明确慢性咳嗽患者的致病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之力啊,大程度的缓解患者咳嗽症状,使治疗效果达到佳。

    作者:赵瑞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交通事故多发伤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交通事故多发伤中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入院交通事故多发伤患者中的106例患者采用普通护理,作为对照组;对另外109例交通事故多发伤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抢救成功案例有81例,死亡案例25例,观察组中抢救成功的案例为96例,死亡14例,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交通事故多发伤患者中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增大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刘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功能评价的研究与进展

    胎儿超声心动图作为定量评价胎儿心功能重要的无创性医学影像手段,不仅能够发现胎儿心脏结构方面的异常,而且在评价胎儿心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胎儿期心功能状态对预测患病胎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早期发现胎儿心脏功能异常对指导临床确定护理方案,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和治疗措施均有很大帮助病。提高胎儿的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慧;高玉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护理及治疗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50例可能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把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采用家庭常规护理和住院治疗方法的为对照组,采用住院护理及治疗方法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压疮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身体尽早康复。

    作者:唐金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米非司酮的用药剂量的大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得出治疗子宫肌瘤采用的米非司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在2012年1月-12月这一年中,总共有498例子宫肌瘤患者入院进行治疗,从中随机抽取160例,平均非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10.0mg 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20.0mg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在这160例患者进行治疗3个月后,检查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缩小幅度和子宫体积的变化,并记录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记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和子宫体均有明显的缩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治疗效果相当,但就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讲,对照组比观察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合理剂量是10.0mg ,治疗效果虽然没有很明显的不同,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现象很少,值得推广。

    作者:羊华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研究。方法:对在我院临床患者进行搜集研究标本,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分析并针对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结果:我们队影响检测见过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后,实现了检验工作的高效性,充分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并实现了临床检测中自身的价值。结果:在微生物检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检验人员应该加大质量认证的力度,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控制,以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来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慢性乙肝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乙肝指标前后变化、HBV -DNA、HBeAg转阴率、ALT 复常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患者乙肝指标前后指标变化、HBV -DNA、HBeAg 转阴率、ALT 复常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增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例青少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病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这种疾病病死率约10%,致残率达50%,存活着中40%以上可复发,且复发次数越多病死率和致残率越高[1],而且现在的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冠心病在中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56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西医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显效22例,占总数的78.57%,有效5例,占总数的17.86%,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28例患者显效17例,占总数的60.71%,有效5例,占总数的17.86%,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石亚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与分析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40例,做好手术前后的准备护理,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血供情况以及形态和肺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有23例症状出现部分缓解,5例症状完全缓解,7例在手术之前出现前肺不张,经过化疗之后肺复张以及瘤体消失,另外5例无效,有效率达到了87.5%。结论:在治疗肺癌当中,通过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有效护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症状,患者易于接受,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孙兰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肺结核的治疗现状以及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

    目前,全球结核病患者急剧增加,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将具体阐述肺结核的化学治疗方法,重点介绍5种常用抗结核药(异烟肼(INH ,H),利福平(RFP ,R),乙胺丁醇(EMB ,E),吡嗪酰胺(PZA ,Z),链霉素(SM ,S))的联合使用,对目前肺结核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本文将从固定剂量复合剂,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的使用成本三个方面来探讨抗结核药物的合理使用。以期能够对肺结核的临床用药进行规范,更有效的治疗肺结核,控制肺结核的传染。

    作者:杨日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2011年至2012年我院的46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是此次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伤口未出现感染的病例,术后患者获得较好的恢复。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让患者在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平稳,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住院新生儿黄疸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光照治疗护理等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干预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胎便初排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介入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及胎便的排泄,改善黄疸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颅脑外伤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

    目的:观察与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7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 NFD、FMA以及 MBI变化,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 NFD 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但 FMA 与 MBI显著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与应激性溃疡以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在接受综合康复护理之后其神经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丛晓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总结并介绍整体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与普通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相比,整体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差异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做护理对比,采用整体护理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探视,指导术前及术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的疑问。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出院注意事项,防止患者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采用普通护理的股骨颈手术患者依照基础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对整体护理观察组和普通护理对照组,采用HAND(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反应应激情况做对比,测定结果显示,与治疗之前相比,治疗后的 HAN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统计发现患者经整体护理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普通护理患者低,(P<0.05)。通过对患者的回访调查发现,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较普通护理满意度高,采用X2检验定性资料,P<0.05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在采用整体护理后,护理效果明显,患者在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支持,身心俱得到康复。

    作者:潘雅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0例席汗氏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10例席汗氏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患者的配合抢救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病死率。方法: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结果:1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垂体危象关键在于预防,避免多种诱发因素,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肖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颈型40例疗效观察

    颈椎病也称颈部综合征或颈椎综合征,是指由于颈部的骨骼、椎间盘、韧带的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软组织,引起的以颈肩部疼痛、麻木、头昏、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颈椎病通常分为6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混合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据资料显示,该病的年龄有逐步年轻化趋势。颈型颈椎病发病原因主要是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椎体不稳,颈肌防御性痉挛,刺激后纵韧带和椎体神经末梢。症状以颈部酸、痛、胀及枕部、肩部不适感为主,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常有外伤、长期伏案工作和睡眠姿势不当的病史。笔者于2011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噻氯吡啶治疗组,并设置健康对照组。通过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测量 CD63、CD62p的浓度,同时检测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结果:治疗后,噻氯吡啶组患者CD62p和CD63水平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复方丹参注射液组CD62p和CD63水平下降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的疗效更好,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作者:撒照华;闫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格列美脲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8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50例,对照组350例。对照组给予优泌林70/30、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bA1c、PBG、FBG、胰岛素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BMI均比治疗前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除治疗后胰岛素用量研究组减少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 HbA1c、PBG、FBG三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6.86%、15.56%,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用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低血糖反应发生,减少胰岛素用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中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