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综合治疗研究

刘满堂

关键词:顽固性心力衰竭, 综合治疗, 病因
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治疗方案。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于我院进行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基础疾病、难治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疾病诱因,探讨合理的治疗手段。结果:78例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为冠心病(22例,占28.2%)、肺心病(20例,占25.6%)、高血压心脏病(17例,占21.8%),主要难治因素为各种感染(33例,占42.3%)、心律失常(24例,占30.8%)、低氧血症(12例,占15.4%),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效果良好,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1%,显效率也高达57.7%。结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主要为冠心病,主要诱因为各种感染,要有效治疗,必须积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

    在药学保健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药学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药学服务领域之中,从而实现了药物应用效果的逐步改善。本文就从临床药学领域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原因分析出发,对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措施和价值进行了分析。

    作者:熊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

    目的:探究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9月~2013年9月间的骨科手术患者1000例,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在这1000例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发生了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感染部位大都在脊柱、上肢和下肢。调查中发现,骨科手术术后感染患者感染时间大多在住院后的3~4周,发生低为住院后一周内,我们可以发现住院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率越高。结论:在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中,应该注意操作的无菌、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其中主要的是要实行消毒隔离的制度,使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机率降到低。

    作者:艾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如何治疗掌腱膜挛缩症

    目的:对掌腱膜挛缩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合诊断依据来制定治疗方案。结论:掌腱膜挛缩患者的初期可以采用羊毛脂按摩以及被动伸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若是患者的病情对于手部功能产生影响时,就应该要使用手术进行治疗。

    作者:王广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

    胎儿生长受限有被叫做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或胎儿营养不良综合征,主要是指胎儿体重比该孕龄平均胎儿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低或者是存在2个标准差的胎儿。

    作者:李红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在脊柱骨折康复期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目的:对脊柱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4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来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对照组使用普通护理,对比分析效果。结论:循证护理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王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放疗在乳腺癌术后应用的系统评价

    目的:研究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之后的应用,并进行其系统评价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3.12.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将接受手术之后的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在手术之后进行放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手术之后进行普通的恢复。对比这两组之后的表现,并对放疗在乳腺癌手术之后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的评价。结果:在取得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手术之后进行放疗的实验组的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取得效果要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根据不同的检查结果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结论:乳腺癌手术之后,使用常规的放疗技术与调强形放疗技术,能够使急性湿性皮炎、乳房浮肿、乳房色素沉着的发生率降低,还能够显著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这种技术的使用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孙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护理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患者体会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患者的病因是由于其远端神经异常,促使周围的血管病变,产生溃疡和坏死,因此临床中该类疾病患者的主要病症就是坏疽和溃疡,这也是来年糖尿病患者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属于慢性,对患者的折磨比较久,痛苦比较大,许多患者因为该并发症而致残。我国糖尿病足溃疡以及足坏疽患者的数量每一年都在上升。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如果以及出现坏疽,那么其生活就会出现重大影响,不仅是行动的影响,还有高昂的治疗费用,这些都是普通家庭所无法承受的重担[1]。本文就2013年我院的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作者:亓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护士在健康体检中心应具有的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形成了需求。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了颇深的感触,因而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健康行为十分关注,并把健康体检列为现代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1]因此,各大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应运而生。健康管理是一门新的学科,由于体检中心工作的特殊性,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体检中心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红;王洪瑛;臧贵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围手术期病人心跳骤停危险因素初探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病人心跳骤停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围手术期病人心跳骤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到2012年在我院围手术期心脏骤停病人2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90例未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作为对照组,选择这90例病人的标准是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围手术期病人心跳骤停危险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围手术期病人心跳骤停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心脏功能差、失血性休克、迷走神经反射、术中缺氧、电解质紊乱等,OR值分别是2.625、1.901、6.507、1.055、6.377。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改善择期手术病人在心脏方面的各项功能在手术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给氧、输血以及维持电解质的平衡的问题,这种做法是在围手术期骤停的预防工作当中的避免牵拉迷走神经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王子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利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效果。方法:2012至2013年期间,我院共有78例颅脑外伤患者接受了治疗,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使用的是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27例,好转7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16例,无效11例。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效果理想,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成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

    分娩的时候出现羊水栓塞的患者是非常危险的,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虽然该级别的发生率比较低,但是还是需要注意,该级别是羊水及其内容物在母血循环中参与,导致了肺栓塞,以及脏器衰竭。

    作者:陈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慢性盆腔炎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盆腔炎使用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慢性盆腔炎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使用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痊愈39例,痊愈率为70.91%,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让患者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慢性盆腔炎患者能够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获得病情改善。

    作者:宋维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缬沙坦(代文)、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治疗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缬沙坦氨氯地平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及探讨。方法:在我院随机的抽取2012年到2013年间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患者80例,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胶囊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缬沙坦服用80mg ,每日一次,氨氯地平服用5mg ,也是每日一次;对照组则只给予患者服用缬沙坦胶囊,每日一次,每次80mg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为期10周的治疗,根据在治疗中得到的数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经过10周的治疗后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得到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治疗发现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让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得到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是非常显著地,值得在各大医院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顾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介入超声室的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

    目的:了解介入超声室内感染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从而使得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为防止在诊断过程中发生感染,对介入超声室内有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将超声探头消毒工作作为主要的因素,制定出有关规章制度,将有关组织建立起来,并进行健全;对医护人员加强医院感染培训;遵循无菌原则,对超声操作进行规范;对科室内加强消毒,对患者感染加强管理;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进行规范。结果:通过采取合理措施,在介入超声室内,未发现一例受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顺利将治疗完成,安全出院。结论:介入超声室内的工作人员对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本科室所具有的重要性要加强重视,对于相关操作规程要严格执行,并且要在实际工作中将其落实,从而使医院感染预防的效果得以加强。

    作者:岳皎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细致化护理对初产产妇角色转换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对细致化护理在初产产妇角色转换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为今后的产妇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初产产妇126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围产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是接受相应的细致化护理,而后对这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母亲角色的适应以及心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初产妇角色转换以及心理状态方面的作用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给予关注并推广。

    作者:王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急诊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77例严重创伤患者成功脱险71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为92.21%。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患者,要采取积极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比如说入院前急救护理、急诊室护理及加强患者病情监测等,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冯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通过临床观察17例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大大提高了康复机率。方法:并将本院17例治疗组男女分组、使用基础治疗药物之后进行小剂量口服倍他乐克6.25mg/次,逐渐加量后长期保持,治疗时间为1年。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适当使用倍他乐克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

    作者:丁化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措施及健康宣传探索

    目的:针对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展开护理研究,旨在找到更优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痛苦程度并对此类疾病达到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共90名,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另加强护理干预并进行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病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尖锐湿疣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且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尖锐湿疣在中西医结合下治疗效果较好,合理护理可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复发几率,适合在临床用药中推广。

    作者:许文萍;陈瑞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术腹腔粘连情况。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产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手术,而实验组产妇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两组产妇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1)实验组无粘连35例,轻度粘连13例,重度粘连3例,粘连率31.4%;实验组无粘连25例,轻度粘连20例,重度粘连6例,粘连率51.0%。实验组粘连率低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6.4±5.4)min ,术中出血量为(151.8±87.2)ml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1.2±7.6)min ,术中出血量(149.3±88.1)min。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术手术时间短,腹腔粘连率低,效果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毛湘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失眠症的起因、合理用药及其治疗方案分析

    失眠症是现代社会强压力下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绝大一部分已经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失眠症一定要对因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从而更健康美好的生活。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怎样合理的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并合并其他辅助药物使用,在此同时加以心理辅导,穴位按摩等,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来解决失眠者的烦恼,让他们能有一个美妙的睡眠。

    作者:杜江;旷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