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IP2A 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秦文静

关键词:CIP2A, Wnt, 调节机制, 肿瘤
摘要:CIP2A 作为一种近年发现的新的恶性肿瘤相关蛋白,在一些正常组织和大部分恶性肿瘤组织中过表达,其表达强度在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递减,并与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转移相关。除白血病外,CIP2A 蛋白阳性表达及表达水平多与肿瘤复发及远期生存率相关。此外,它还与一些已知的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微生物有密切联系,如 HPV、幽门螺旋杆菌等。在一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找到抗CIP2A 抗体。目前关注较多的是其与c-myc的关系,它可以通过稳定c-myc蛋白水平激活wnt经典通路从而导致肿瘤发生。然而对CIP2A本身的调节机制研究尚不多,本文就已有文献中所提到的相关调节机制简单综述。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120例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60例使用微波治疗,对照组使用激光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5.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陈怡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分水岭梗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头颅CT 、头颅 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结论:CWI防治的关键在于警惕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及心脏疾患。

    作者:胡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脓毒症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脓毒症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73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43例和严重脓毒症组30例,比较所有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数量及血小板(PLT)计数变化情况。结果:小儿脓毒症患者急性期APTT、D-D明显高于恢复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T-Ⅲ及PLT也低于恢复期,比较差异明显,(P<0.01);脓毒症组APTT低于严重脓毒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D-D也低于严重脓毒症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T-Ⅲ、PLT高于严重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与凝血功能障碍呈正相关。

    作者:李根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

    胎儿生长受限有被叫做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或胎儿营养不良综合征,主要是指胎儿体重比该孕龄平均胎儿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低或者是存在2个标准差的胎儿。

    作者:李红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 )患者施行个性化康复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51例DN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针对DN不同阶段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包括降血糖、控制高血压、限蛋白饮食,DN康复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整健康的心理状态等。结果:经过1个月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血糖、血压、尿蛋白定量、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着下降(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变化。结论:根据DN不同时期,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程序有利于DN患者疾病的转归或延缓病情的进程。

    作者:杨秀兰;张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抗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向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护理,治疗组中的患者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加入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刘正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术腹腔粘连情况。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产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手术,而实验组产妇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两组产妇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1)实验组无粘连35例,轻度粘连13例,重度粘连3例,粘连率31.4%;实验组无粘连25例,轻度粘连20例,重度粘连6例,粘连率51.0%。实验组粘连率低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6.4±5.4)min ,术中出血量为(151.8±87.2)ml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1.2±7.6)min ,术中出血量(149.3±88.1)min。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术手术时间短,腹腔粘连率低,效果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毛湘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消化内科疾病运用无痛胃肠镜诊治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使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2012年至2013年从我院的全部患者中抽取来进行胃肠镜诊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人,对照组采取的是胃肠道检查治疗方法,观察组则是无痛胃肠镜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灵族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和术后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诊断过程并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比起观察组要高一些,患者的满意度也是比较低。结论:无痛胃肠镜在治疗消化内科方面的效果比较好,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短,不良反应低,患者普遍满意,因此安全可靠,得到了临床的推广使用。

    作者:李强;薛鸿鹏;姜子晔;秦绪富;朱永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急腹症手术中麻醉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方法。方法:根据2010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100例急腹症患者的治疗麻醉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分别采用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优良率分别为97.00%、96.20%、100%和94.10%;术中硬膜外患者出现血压下降3例,全麻患者出现血压下降4例,血压上升5例;硬膜外联合全麻出现血压下降5例,血压上升4例。结论:急腹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差异需要使用不同的麻醉方法,为了能够让患者获得比较好的麻醉效果,防止并发症出现,提升手术效果,需要加强对麻醉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于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探索

    目的:研究我院所在区域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促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行的办法。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之间,我院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所在区域内的13个社区健康服务团队家庭医生服务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目前我院所在区域内的家庭医生服务发展迅速,家庭医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对家庭医生的考核制度也逐步完善,夯实了建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基础。但是由于家庭医生的人力资源有限、服务水平差异明显,居民不能完全信任他们,而且传统的医疗观念也影响了了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实行。结论: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植,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培训,储备相应的人才。

    作者:陈琳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食管癌三维适形临床放疗舒适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临床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后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80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后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三维适形临床放疗后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体会

    目的:探讨儿科护患沟通技巧在护理中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儿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结合有效的护患沟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32(94.11%)、28(82.35%);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1(2.94%)、4(11.76%),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往往有效的护理能增强护士和患儿及家属之间的信任与理解,防止误会和争执所导致的医疗纠纷。

    作者:易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利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针灸治疗,观察效果。结果:针灸治疗后,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87.5%,临床检查效果存在很大改善。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针灸治疗效果理想,没有毒副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董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解析临床麻醉工作中医患沟通的重要作用

    针对手术患者会对麻醉环节产生紧张和畏惧心理的临床反应,文章从强调医生应当重视医患沟通作用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不同临床环节医患沟通的具体作用,有针对性的从医生和医院两个角度给出完善医患沟通现状的建议措施。

    作者:王慧君;王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床教学老师对实习护生情商培养的重要性探讨

    探讨临床教学老师如何培养实习护生高情商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需要,满足护理专业在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

    作者:杨再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清肺咳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考察清肺咳合剂佳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运用常规法测定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的回收率。结果:清肺咳合剂用常规法进行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五种规定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且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结论:清肺咳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可采用常规法进行。

    作者:杨萍;韦凤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治疗老年性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2年我院的老年性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20例的临床治疗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老年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使用保妇康栓治疗效果明显,临床中应用价值不错。

    作者:韩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浅析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85例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讨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浅析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结果:在85例口腔修复患者中,共修复了132颗牙齿,经过一年的时间,进行复诊,成功修复的牙齿为126颗,修复失败的牙齿为6颗,成功率高达95.5%。其中,在修复失败的6颗牙齿中,可以修复的牙齿为4例,不可修复的牙齿为2例。6例修复失败的牙齿中,有1例出现了脱落的现象,2例出现了牙龈炎的现象,2例出现了松动的现象,1例出现了纤维桩断裂的现象。但是,从整体疗效上看,预成纤维桩对口腔修复是非常有效的。结论:预成纤维桩作为口腔修复的一种新疗法,适用于实践当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作者:巨美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1-2013年开远市育龄妇女TORCH检测分析

    目的:具体了解我市育龄妇女TORCH检测情况,并分析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从源头上降低出生缺陷的风险。方法:对2011年-2013年到我站进行优生检测的育龄妇女TORCH资料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总结检测抗体阳性人群的具体情况(年龄、居住地等)。结果:共检测育龄妇女2684人,其检测结果RV-lgG阳性2404(89.6%);HCMV-lgM阳性12人(0.45%),HCMV-lgG阳性2509人(93.4%);TOX-lgM阳性8人(0.3%),TOX-lgG阳性129人(4.6%)。lgG抗体阳性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感染数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增加趋势,而且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居住地分为城市与农村两组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城市与农村在感染率上没有差异(P>0.05).结论:我市TORCH感染人群广泛,通过对育龄妇女TORCH的检测,针对感染者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指导,在孕前落实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芳;郭亚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砖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某砖厂为了识别整个生产线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或存在的对劳动者有害的危害因素,为了预防、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和建议,为更好地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利。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查表法对该砖厂进行评价,分析生产线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风险水平。结果:该砖厂主要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生料粉尘和噪声及高温。结论:该砖厂粉尘危害严重超标,噪声危害较轻,需加强粉尘控制,防尘防噪保护措施应该更加完善,建议采取综合整治,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障职工健康权益,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作者:李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