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苏宝荣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防控, 问题, 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校园健康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卫生水平的持续进步,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阐述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学校传染病防控问题对策进行了分析。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到2012年两年的糖尿病患者处方为分析对象,对该项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近年来,我院门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片、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格列喹酮、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格列吡嗪、格列吡嗪缓释片、吡格列酮十一种,分为第二代磺酰脲类、α2葡萄糖苷酶抑制物、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与胰岛素促泌剂几种类型。在2011年与2012年销售金额排名第一的是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的使用金额下降,二甲双胍变动情况不大,格列吡嗪变动情况较大,在2011年与2012年,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片使用始终排在前三名,变化大的为格列吡嗪,由2011年的第4名下降为2012年的11名,其他药物两年的排名变化并不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因素实施不同的阶梯治疗方案。

    作者:黄大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的西地那非(SIL)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因呼吸窘迫综合症所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4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给予剂量为0.3 mg/kg、0.6 mg/kg、1.2 mg/kg、2.0 mg/kg 西地那非治疗。结果: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6~12h、24~48h、48~72h、72~96h、96~120h患儿肺动脉压力(S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循环收缩压(SB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论:口服 SIL 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有效剂量为每次0.25-2.0mg/kg ,6h给药1次,随着剂量增加,降低肺动脉压力效果逐渐增加,显示存在一定剂量依从关系。

    作者:孙淑兰;张俊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2%,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7.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5.1%,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低,安全有效。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讨低体质量特大面积烧伤的护理效果

    目的:总结低体质量特大面积烧伤的护理效果,探讨整体护理方法对于低体质量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2例2012年2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低体质量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将其随之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整体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在12例低体质量患儿特大面积烧伤患者中,试验组中有5例患者病情稳定,伤口大部分创面已愈合,另外对照组中只有2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P<0.05)。二者在护理效果上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体质量特大烧伤患者,因自身条件有限,极易发生危险,护士作为药物的执行者,准确及时地用药,并进行观察用药反应,报告病情对医生的治疗至关重要,所以做好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非常关键。

    作者:邓红梅;唐明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内科体检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的:讨论心内科体检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从我院心内科体检人员随即抽取120人,针对体检时护理服务评价,作为对照组。对服务护理人员全方面培训后,再随机选取120人对护理服务做评价。结果:改进后,认为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为87.2%,高于之前64.1%;认为护理人员专业素养高66.3%,高于之前的54.8%;认为体检环境满意为94.6%,高于之前的85.3%;认为服务理念好为91.6%,高于之前的83.9%。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找出体检时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陈婷婷;褚南疆;崔昵;何发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中十分常见,其中甚至型并尺偏者多,此型易并发肘内翻畸形。我院2001-2010年收治270例,其中资料完整并有1-3年以上随访200例,现对其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苏富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病区开展全科护理技术对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病区开展全科护理技术对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66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100.0%,无不满意患者,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72.7%,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区开展全科护理技术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小燕;杨秀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B 超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B超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临床确诊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B超诊断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肝脏疾病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肝炎者57例,其中乙型肝炎患者所占比例高,其次为甲型肝炎。结论:经B超检查对肝脏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较高,值得关注。

    作者:乔成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曲马多、多虑平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马多、多虑平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5人。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曲马多、多虑平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在96%,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曲马多、多虑平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正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抗HIV结果可靠性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三种方法检测抗 HIV 结果可靠性差异。方法:对卫生部全国血站系统免疫检验2010年室间质量评价血清18份、卫生部不定量临床检验中心定值参比血清2NCU/ml和4 NCU/ml 以及无偿献血血清200份分别行上述三种检验方法检测,比较三种方法检测可靠性差异。结果: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血清、2NCU/ml 血清、4NCU/ml血清和无偿献血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100.0%和0.0%;而金免疫层析试验依次诊断上述四项血清阳性率为94.4%、100.0%、88.9%和0.5%;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依次诊断上述四项血清阳性率为83.3%、94.4%、100.0%、1.5%。结论:三种方法中,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诊断准确性高,可靠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性病后综合症方法探讨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性病后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针对我科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地均分成两组,每组49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为71.43%,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法在治疗性病后综合症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到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应用与小儿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于小儿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哮喘患儿76例,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儿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控制好,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哮喘患儿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及明显缓解,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内固定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30),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取微创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优者12例(40%),良者14例(46.66%),优良率86.66%;对照组优者9例(32.14%),良者6例(21.43%),优良率53.57%。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较少,可作为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伦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组合型人工肾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血液透析,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约4h)和观察组(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每周组合型人工肾透析1次、普通血液透析2次,透析时间均为4h),每组各24例,对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β2MG、iPTH水平明显降低,Hb、H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校园健康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卫生水平的持续进步,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阐述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学校传染病防控问题对策进行了分析。

    作者:苏宝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及关系讨论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对老年护理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个社区为研究试点,每个社区随机选取1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为期6个月的老年护理工作,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与老年护理的地位及关系。结果: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入选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摒弃了不良生活方式,增强了了面对疾病的信心。结论:老年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可大大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作者:赵新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碘131治疗甲亢10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碘131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门诊部就诊的100例甲亢患者,本院给予患者采用空腹服用碘131制剂的方式治疗,每天服用1次,定期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经过两年的治疗,100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64%,另外有3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有6例患者出现了甲减,甲减发生率为6%。剩余的为无效和复发患者,占4%。从总体的治疗效果上看,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碘131治疗甲亢患者,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副作用较少,并且服用方便且经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厚军;江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接诊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2例,采用苯巴比妥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其他抗惊厥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皆给予>6个月跟踪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与随访疗效。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 NBNA 评分皆有明显升高,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 NBNA 评分升高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可知,研究组治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治愈率为82.50%(33/4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转归与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作者: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体检的6860例体检者,按照体检顺序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430例,观察组在体检中采用健康体检路径模式,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体检缺陷发生率、体检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体检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中对护理人员采用健康体检路径有助于提高体检工作率,减少体检缺陷,提高体检满意度。

    作者:朱小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西药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保证

    自从我们从二十世纪跨越到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纪范围内的医疗科技水平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我国的医药事业也是如此,具有较高的成熟度。西药片剂在医疗治疗中是一个非常中药的基础,其质量问题又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使用效果,甚至是生命健康,因此西药片剂的质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监督。西药片剂的生产过程会有许多的关于其质量问题的控制,本文主要是对西药片剂生产时的一些比较多见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且对于解决措施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西药片剂生产事业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李滨;侯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