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总医院2012年21548份病案病种构成及费用统计分析

闫建红

关键词: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疾病顺位, 费用分析
摘要:了解我院2012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人均费用的变化。分析该区域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为医院在人、财、物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内固定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30),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取微创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优者12例(40%),良者14例(46.66%),优良率86.66%;对照组优者9例(32.14%),良者6例(21.43%),优良率53.57%。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较少,可作为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伦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慢性咳嗽19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特点,进行临床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慢性咳嗽患者194例进行临床分析,按患儿年龄分组,对所有病例进行X线胸片、血清免疫球蛋白、血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沉检查。结果:小儿慢性咳嗽发病主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鼻后滴漏综合症、肺结核、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异物、心因性咳嗽等。讨论:小儿慢性咳嗽发病原因有年龄差异,进行临床诊断时,必须结合具体病因,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哺乳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寻找新生儿哺乳后足跟血采集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出生婴儿中的1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充分哺乳后按照据末次哺乳相隔时间进行采血,分别为半个小时内、0.5h至1.5h之间、1.5h 至2h 之间以及两小时以上。对四组采血难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哺乳末次足跟热敷采血效果明显且不同时间段采血难易程度不一:小于0.5h容易率为60%,0.5至1.5h容易率为94.55%,1.5至2h容易率为80%,大于2h容易率为33.33%。可见0.5至1.5h容易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为哺乳后0.5至1.5h之间。

    作者:周香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护士护理评估技术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的护士对于护理评估技术的掌握情况。方法:2013年10月,我院自制护理评估技术的调查问卷,分发给本院的96名护士,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75%的基层医院护士不够重视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技术为良好,为合格,为不合格;合格的护士的护理评估技术是通过专题教育讲座获取的,而不合格的护士从未通过该途径学习护理评估技术知识。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应重视护理评估技术,可通过专题教育讲座学习专业的护理评估知识,以提高护理评估技术。

    作者:贺小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采用优质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3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的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病儿童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对患病儿童实施优质临床护理,临床护理以后对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采用优质护理,可以获得明显临床效果,不但可以使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也使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感染性眼内炎眼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眼科B型超声对感染性眼内炎诊断的作用。方法:对37例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眼科B超检查作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与玻璃体手术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眼科B超诊断眼内炎符合率为87.5%,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程度、形态、分布的特点,与术中观察结果相符。结论:B超对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采用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0例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基础对症治疗,实验组接受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利巴韦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药物,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其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康复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康复期护理计划,并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10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康复期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实施循证护理,不仅丰富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打破了护理人员固有的护理、思维模式,而且科学实用的护理模式使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和护理学的专业价值。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对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后,护理干预对于患者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护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易发因素进行分析并互相比较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DV T 形成发生率为2.7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3.7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的各项数据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易发因素和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蕊;张丽美;周颖;顾顺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谈新农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几个“抓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民生在党的工作中的份量有多重,党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新农合是一项惠民民生工程,如何看待和检验这项工作的成效呢?依据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和医改相关文件精神,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抓手”,多管齐下加强管理,新农合工作就会党心民心心心相连,不断作出新贡献。

    作者:鮑欢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支原体感染后引起肺炎的50例儿童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并比较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诊断的50例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患者及5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从而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临床检查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实验组的血沉及CRP指标属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MP-IgM阳性率、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以及血清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因此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诊断时需在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血清分析、MP-IgM实验及冷凝集试验等检验指标结果,综合诊断,以避免误诊及漏诊。

    作者:黄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及关系讨论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对老年护理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个社区为研究试点,每个社区随机选取1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为期6个月的老年护理工作,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与老年护理的地位及关系。结果: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入选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摒弃了不良生活方式,增强了了面对疾病的信心。结论:老年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可大大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作者:赵新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5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良好的护理对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治疗的符合要求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的资料。结果:其中治愈出院的41例(82%),好转出院的5例(10%),无明显效果放弃治疗出院的2例(4%),经治疗死亡的2例(4%)。结论:良好的护理方式对肝硬化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平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患沟通在妇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剖析医患沟通在妇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入院沟通、术前沟通、术程陪伴、术后指导等环节,来减轻患者思想负担、消除恐惧感。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患者自诉归属感增强、疼痛感减轻、全身异常反应少。平稳度过围手术期。讨论:医患沟通在妇科手术中应用可以住院日缩短,住院费减少,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作者:薛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铜仁市城镇人口正常人群6000例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铜仁市城镇人口正常人群的骨密度(BMD)情况,并讨论BMD的分布规律及铜仁市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BMD 测试方法采用法国O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将所有参测者按年龄和性别分为7段,采用峰值BMD 减去2.5SD 为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 SOS 指标上,女性与男性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性的跟骨超声速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而同年龄段两性之间,女性跟骨超声速率均比男性低。在骨质疏松发病率方面,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比男性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铜仁市6000例正常人群调查,得到骨质疏松的预防重点对象是女性群体,但是老年群体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也同样不可忽略,需加强预防和防护。

    作者:张劢;晏兴凤;向静;朱继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躁狂症的药物治疗现状述评

    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躁狂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它的危害较大,因此引起国内外医药领域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入,躁狂症的作用机制也在逐步被揭示,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也层出不穷。因此,对国内有关抗躁狂症类药物文献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找出其中方法学上的不足,提出简明的治疗参考方案,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可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杨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论罗哌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临床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全麻下施行妇科的腹腔镜手术患者224例,分为两组,每组112例,对照组不予其他处理,研究组在手术开始之前予以腹膜内的罗哌卡因的灌洗治疗,对两组患者肩部疼痛的发生情况、VAS 评分情况、镇痛需求与恶心呕吐的情况、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肩部疼痛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2h、4h、8h、12h、24hVAS 的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48h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痛需求率为2.68%,低于对照组1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6h之内恶心呕吐的评分为(0.46±0.84)分,同对照组(0.36±0.7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情况发生,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患者的治疗中,罗哌卡因的灌洗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吴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碘131治疗甲亢10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碘131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门诊部就诊的100例甲亢患者,本院给予患者采用空腹服用碘131制剂的方式治疗,每天服用1次,定期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经过两年的治疗,100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64%,另外有3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有6例患者出现了甲减,甲减发生率为6%。剩余的为无效和复发患者,占4%。从总体的治疗效果上看,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碘131治疗甲亢患者,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副作用较少,并且服用方便且经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厚军;江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6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及长期随访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和长期随访复发的关系。方法:依照ALL-XH-99方案将60例患儿分为高危患儿组,中危患儿组,低危患儿组,所有患儿均进行ALL-XH-99方案化疗,随访时间为6~30个月。使用CD45/SSC双参数图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结果:高危组患儿在诱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时微小残留病阳性率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患儿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儿在进行化疗6个月时微小残留病阳性率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患儿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残留病水平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有关,是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余霞;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参附注射液与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与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为 HIE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1例足月 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 A 30例和对照组B 30例,对照组 A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照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参附注射液与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患儿治疗症状改善的情况,同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评分,进行三组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①治疗组患儿各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指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A、B ,差异亦存在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A、B ,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NBNA)评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治疗后7天和14天治疗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A、B ,差异亦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缩短神经损伤修复时间,加快症状改善速度,能够优化 HIE现有治疗方案。

    作者:彭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