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目的:研究动脉血气剩余血在危重病患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危重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血生化检验方法,观察组采取动脉血、剩余血生化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失血量情况。结果:TBIL、TBA、LDH、AST 、ALB、HBDH、GLU 生化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T 、DBIL 及 AK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相对偏移值在实验室允许误差内。观察组利用2.4毫升动脉血就能完成血气分析以及20项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完成检验需要9毫升左右的血液。结论:动脉血气剩余血不仅可以完成生化检验且检验结果准确性高,而且能减少患者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郑嫦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与溴已新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120例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名。两组患者均在联合抗炎、抗病毒、持续低流量吸氧、支气管扩张剂应用及机械通气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溴已新4-8mg 静脉滴注bid 治疗,治疗组给予氨溴索30-60mg静脉滴注 bid治疗,7-10天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和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肺功能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在喘憋时间,咳嗽的剧烈程度及痰堵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氨溴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曾祥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到2012年两年的糖尿病患者处方为分析对象,对该项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近年来,我院门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片、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格列喹酮、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格列吡嗪、格列吡嗪缓释片、吡格列酮十一种,分为第二代磺酰脲类、α2葡萄糖苷酶抑制物、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与胰岛素促泌剂几种类型。在2011年与2012年销售金额排名第一的是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的使用金额下降,二甲双胍变动情况不大,格列吡嗪变动情况较大,在2011年与2012年,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片使用始终排在前三名,变化大的为格列吡嗪,由2011年的第4名下降为2012年的11名,其他药物两年的排名变化并不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因素实施不同的阶梯治疗方案。
作者:黄大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旨在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抽号结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多潘立酮单独用药方法,观察组在多潘立酮基础上给予复方消化酶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0例(66.67%),有效9例(30%),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5例(50%),有效10例(3.3%),总有效率8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徒手腹部加压术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阴道助产以及徒手腹部加压术的产妇各55例,按生产时间分别设为 A、B两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会阴Ⅱ°及以上裂伤3例,母婴损伤率为5.5%,B组会阴Ⅱ°及以上裂伤8例,婴儿头皮血肿6例,婴儿颅内出血4例,母婴损伤率为32.7%。两组对比,两组对比B组母婴损伤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徒手腹部加压术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对母婴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龙胜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健康教育影响着全人类,已在全球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医院健康教育的内涵、国内外差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几个方面阐述医院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并作回顾性综述。
作者:王洪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观察组实行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9例(30%),部分缓解12例(40%)治疗总有效率70%;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13.33%),部分缓解6例(20%),治疗总有效率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肿瘤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可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罗文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所致眩晕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结果:全部病人均给予内科治疗,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脑代谢改善剂、对症及支持疗法;11例好转出院,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以眩晕为首发表现、出血量小、无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的自发性小脑出血,由于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应及时行C T 或 M RI检查明确诊断,而内科治疗对小或中等量出血是可行的。
作者:张雪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30),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取微创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优者12例(40%),良者14例(46.66%),优良率86.66%;对照组优者9例(32.14%),良者6例(21.43%),优良率53.57%。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较少,可作为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伦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的216例牙隐裂患者的238颗牙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他们的年龄结构、牙位分布、病因等进行统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0到59岁是牙隐裂多发年龄,一般出现在下颌磨牙。此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5.8%。结论:牙尖斜度过大是导致牙隐裂的主要原因,采用高嵌体和全冠修复是目前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束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保证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降低其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探讨有效的防跌倒干预措施。方法:运用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制定并落实跌倒的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跌倒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2例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对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2例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中,3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59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62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都超过0.80,62例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中死亡21人,死亡率达到了33.9%。结论: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具有急、危、重等特点,不仅有很高的致死率,而且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很高,需要医护人员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提高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达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重症病例与轻症病例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按照体温、白细胞数、呼吸频率及心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与轻症病例的发热、口腔疱疹及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口腔疱疹及抽搐抖动易惊等神经系统症状已成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危重信号。
作者:李召森;丁兆玲;王均林;王淑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影响糖尿病足发病率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4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性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24例患者糖尿病足发病的机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的习惯及方式,进而显著性减少糖尿病足发病的机率。
作者:赵文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躁狂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它的危害较大,因此引起国内外医药领域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入,躁狂症的作用机制也在逐步被揭示,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也层出不穷。因此,对国内有关抗躁狂症类药物文献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找出其中方法学上的不足,提出简明的治疗参考方案,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可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杨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方面的应用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髓炎、骨关节感染等患有骨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术护理,给予研究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创伤面愈合、感染复发以及住院时间等各方面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换引流管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感染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7.8±5.3)天,明显较短;治疗费用为(5589.7±325.4)元,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方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创伤面的愈合速度较快,能够大大缩短治疗时间、为患者合理节省部分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洁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铜仁市城镇人口正常人群的骨密度(BMD)情况,并讨论BMD的分布规律及铜仁市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BMD 测试方法采用法国O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将所有参测者按年龄和性别分为7段,采用峰值BMD 减去2.5SD 为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 SOS 指标上,女性与男性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性的跟骨超声速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而同年龄段两性之间,女性跟骨超声速率均比男性低。在骨质疏松发病率方面,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比男性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铜仁市6000例正常人群调查,得到骨质疏松的预防重点对象是女性群体,但是老年群体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也同样不可忽略,需加强预防和防护。
作者:张劢;晏兴凤;向静;朱继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以及心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肺部微循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对肺心病和并心衰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肱骨肝手术不论何种形式,都会容易对患者的桡神经产生副损伤,所以,对于肱骨的解剖以及桡神经之间的联系是必须非常清楚了解的事情。
作者:白秋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规范治疗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6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外60例给予临床规范治疗(研究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相应治疗,研究组中有50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中有40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情况上,治疗组出现恶心和呕吐的有2例,对照组有3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不良反应情况均消失。结论: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上,运用临床规范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坤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