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坤
目的:探讨E H 患者白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相关性。方法:收集E H 患者800例,行相关检测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63例占7.88%,尿蛋白异常242例占30.25%,微量尿蛋白强阳性者糖尿病比例92.31%高于阴性1.97%、弱阳性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 患者白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是反映肾脏损害的重要标志,患者应进行随检,以防病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作者:贺亚峰;何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到2012年两年的糖尿病患者处方为分析对象,对该项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近年来,我院门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片、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格列喹酮、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格列吡嗪、格列吡嗪缓释片、吡格列酮十一种,分为第二代磺酰脲类、α2葡萄糖苷酶抑制物、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与胰岛素促泌剂几种类型。在2011年与2012年销售金额排名第一的是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的使用金额下降,二甲双胍变动情况不大,格列吡嗪变动情况较大,在2011年与2012年,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片使用始终排在前三名,变化大的为格列吡嗪,由2011年的第4名下降为2012年的11名,其他药物两年的排名变化并不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因素实施不同的阶梯治疗方案。
作者:黄大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保证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降低其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探讨有效的防跌倒干预措施。方法:运用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制定并落实跌倒的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跌倒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动脉血气剩余血在危重病患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危重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血生化检验方法,观察组采取动脉血、剩余血生化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失血量情况。结果:TBIL、TBA、LDH、AST 、ALB、HBDH、GLU 生化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T 、DBIL 及 AK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相对偏移值在实验室允许误差内。观察组利用2.4毫升动脉血就能完成血气分析以及20项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完成检验需要9毫升左右的血液。结论:动脉血气剩余血不仅可以完成生化检验且检验结果准确性高,而且能减少患者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郑嫦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及分析体检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医院2012年至2013年之间各个科室300病人作为对象,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给与普通护理,二组给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对比两组的恢复疗效和满意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二组较一组更更有益于患者的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可以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使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沟通,缓解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李梅艳;罗海燕;潘莉莉;孙燕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可乐丽菲露树脂和氟化玻璃聚合体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牙体缺损患者186例,其中93例牙体缺损患者使用可乐丽菲露树脂进行修复,另外93例牙体缺损患者使用氟化玻璃聚合体进行修复,对可乐丽菲露树脂和氟化玻璃聚合体在牙体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乐丽菲露树脂在牙体缺损患者牙体修复的有效性是83.59%,氟化玻璃聚合体在牙体缺损患者牙体修复的有效性是81.82%。结论:可乐丽菲露树脂和氟化玻璃聚合体在牙体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牙体缺损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且有效提高了牙体缺损患者的满意度,符合牙体缺损患者对于美观度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跃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肥胖2型糖尿病利用艾塞那肽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将其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胰岛素注射方法来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二甲双胍基础上,以艾塞那肽皮下注射方法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中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肥胖2型糖尿病以艾塞那肽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能够有效控制其体质量,对脂代谢进行有效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与意义,在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佳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几年因丙肝而来我院医治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α-2b干扰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α-2b干扰素治疗组的患者需服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安福隆),同时口服利巴韦林片配合治疗,每个疗程3个月,共设2个疗程,患者的每天服用量是500MU。同时常规治疗组的患者需服用门冬氨酸、维他命C作为对照治疗。治疗结束后用患者血清中的HCV-RN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HCV-RNA以及抗一HCV三项指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α-2b干扰素治疗组患者的三项疗效评价指标的转阴率均远远高于常规治疗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α-2b干扰素在用于治疗慢性丙肝时,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
作者:杨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炎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肺炎患者,根据患者用药剂量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0mg 盐酸氨溴索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60mg 盐酸氨溴索给予临床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气喘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等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给予临床治疗,获得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徐铁红;张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肖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2例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对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2例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中,3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59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62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都超过0.80,62例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中死亡21人,死亡率达到了33.9%。结论: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具有急、危、重等特点,不仅有很高的致死率,而且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很高,需要医护人员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提高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达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寻常痤疮患者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60例寻常痤疮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调理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75/80),对照组则为75.00%(60/8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寻常痤疮患者,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曾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进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在术后放置节育环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1年12月来我院做人流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自愿进行节育环放置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月经干净3-7天内在经期进行节育环放置术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研究并观察两组患者上环的成功率、手术后的出血时间、手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上环时间等状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上环时间短,成功率高,且在术后的并发症较少;两组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研究显示,在无痛人流术进行后的患者体内放置节育环可以提高其成功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机体的痛苦,在临床上取得极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精神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即为精神分裂症,得益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不断的发展,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方面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本篇文章分析了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使用药物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以期提供给临床医生一定的参考,同时提供新的一些临床数据,以服务于抗精神分裂药物的快速持续发展。
作者:秦群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2名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均经血常规、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 VCS 参数检查确诊,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平均中性粒细胞体积、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指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通过血液净化治疗后有40名患者痊愈出院,1名患者因家庭原因及个人原因放弃治疗,另外1名患者因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抢治疗有效率为95.24%。结论:血常规、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 VCS参数可作为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肺感染的依据,采用血液净化的方式可提高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袁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院自2005年8月-2007年8月行胆囊切除术病人共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6-80岁,伴高血压的病人8例,糖尿病的病人9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6例,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感染。下面把行胆囊切除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介绍一下。
作者:王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寻找更优的预防 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 PICC 置管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统计出现发生脱管和进管例数、进入颈静脉例数、出现上臂静脉炎、肿胀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脱管和进管的发生情况、进入颈静脉例数、出现上臂静脉炎、肿胀的情况,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理疗热垫敷、以拉直水平固定的方式、依赖重力配合加压静脉注入液体置管方式这几种方法的结合有利于降低并发症,效果较好。
作者:李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除手术中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对急症子宫切除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56例接受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56例患者当中,17例为正常阴道分娩,39例为剖宫产分娩,手术指征包括29例胎盘因素、16例宫缩乏力、7例子宫破裂、4例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是导致经产产妇发生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导致初产产妇出现这类病症的因素则是宫缩力量不够,一般来说患者曾经接受过子宫手术或剖宫产,就会有很大几率出现胎盘异常。结论:胎盘是引发急症子宫切除的大因素,在对产妇分娩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胎盘异常进行避免和预防是提升产妇安全生产以及降低发病几率的主要途径。
作者:尹艳英;耿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 V )感染住院婴儿的临床检验及疾病治疗转归。方法:对符合(CM V )感染的69例侵袭神经系统婴儿进行实验室检查、脑干视听觉诱发电位及疾病转归综合分析。结果:除神经系统损伤外,肝功能异常41例,心肌损伤者22例,贫血15例。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后,68例临床治愈,1例无效。结论:人巨细胞病毒(HCM N )感染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单磷酸在治疗方面有很好疗效。
作者:赵晓瑞;杜开先;黎伟;臧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进入老年后,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肌力减退;骨骼关节和韧带退行性变化,表现为行动迟缓、行走不便等,易发生摔跤、磕碰等意外伤害。此外老年人钙丢失严重,骨质疏松,所以发生意外后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骨折。
作者:刘连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