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李焱;杨敬敬;侯林;杨志峰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6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定义为实验组,未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 151例并发心律失常,占73.3%.所有患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性均为阳性,两组患者的 cTnI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密切相关,但心肌酶学指标定量、cTnI定性不能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是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作者:杨李鹏;张宁;王颖;高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胆道闭锁(BA)和婴儿肝炎综合症(IHS)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婴儿黄疸的超声结果,并比较临床和外科手术中的新发现,寻找能够区分胆道闭锁和肝炎综合症的超声特点.利用超声获取胆囊形状和肝门系统结构图像.结果:182例进行术中胆管造影,胆管发育不良2例,胆道闭锁151例,其中超声可见胆囊97例,占64.24%,肝炎综合症患儿29例,其中超声可见胆囊24例,占82.7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闭锁患儿的胆囊平均长度是1.28cm,平均体积0.27ml,肝炎综合症患儿的胆囊平均长度是2.03cm,平均体积0.61ml,二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胆道闭锁的超声特点可以用来检测胆囊大小,观察肝门系统区域的胆道湖的形成.
作者:刘清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析宫外孕未破裂型实施多普勒阴道彩超及腹部彩超联合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经病理、外科手术、临床诊断证实宫外孕患者64例分为无症状组和有明显症状组,各34例,无症状组实施多普勒阴道彩超及腹部彩超联合检查,有明显症状组实施腹部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的准确诊断率和B超彩色多普勒子宫情况.结果 无症状组29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3例误诊,为卵巢黄体,无症状组的准确诊断率明显高于有明显症状组(90.63%vs.75%,p<0.05),无症状组的宫外孕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外孕未破裂型实施多普勒阴道彩超及腹部彩超联合检查,临床诊断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可作为宫外孕未破裂型的首选确诊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建嫦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与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此期间内60名在我院进行健康体验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的血糖、血脂、尿素氮、肌酐、Hcy等指标进行检测,并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与下肢动脉硬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有吸烟、酗酒生活习惯以及合并有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中,Hcy水平相对更高,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呈正相关;另外,下肢动脉硬化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肌酐及Hcy等有直接关系.结论:Hcy与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硬化有直接关系,可以作为临床对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依据.
作者:努尔古丽·卡斯木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护理等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内容庞杂、概念繁多、结构式抽象难懂,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加之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多,使该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较为平淡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这种平铺直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应积极探索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将医学生化中的多个知识点生活化,用教具体现我们身边的生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毛伟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发病原因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和病例个案调查.结果共发生病例9例,经调查发病的病例均有饮用生水史,从学校的二次供水水源中检出痢疾杆菌.结论本次事件是因学校的二次供水被污染,学生饮用生水后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
作者:向荣;甘武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对被确诊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序贯治疗,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22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比观察,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1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治疗费用.结果 采用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序贯治疗的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1.89%,而采用单一头孢曲松静脉注射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19%,两组数据对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均治疗费用为80.25±15.55元,对照组的日均治疗费用为115.46±16.56元,两组数据对比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被确诊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序贯治疗虽然在疗效上与单一头孢曲松静脉注射无太大差别,但其经济性较强,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雷利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对气管插管时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方法:搜集2010年2-4月到就诊的54例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人,分别在利用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进行手术诱导,等到患者的意识消失以后再给予琥珀胆碱.一会之后再分别给各组患者2mg/Kg的丙泊酚、1mg/Kg的艾司洛尔以及1ug/Kg的瑞芬太尼.40秒后就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步骤.医务人员要及时.准确记录下患者进行诱导前、插管前及插管后一段时间内的心率和血压水平.结果:将三组患者的进行各项步骤时的状况相比较,发现诱导前患者的收缩压及心率明显高于插管前,插管后在一定时间内其收缩压和心率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上升(P<0.05).另外,丙泊酚组和艾司洛尔组的患者在插管后的收缩压较大(P<0.05).丙泊酚组插管后的心率也有所增加(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的患者,要想有效地减小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反应,就要在插管前40秒给予2mg/Kg的丙泊酚及1mg/Kg的艾司洛尔.
作者:陶加贵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痊愈3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田会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肾微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对儿科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所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过诊治的肾损伤患儿以及同一时间内到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各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均取其10ml的新鲜尿液于-20℃的环境下进行保存检验,并对其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据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尿液检测呈阳性的为100%,而对照组患者尿液的检测呈阳性的仅有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观察组缓则尿中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要高.结论:对肾微损伤患儿进行尿液检查具有简洁快捷等优点,能够辅助临床患儿疾病诊断,从而有利于肾微损伤的发现和治疗.
作者:宋学英;马晨烨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儿童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法:将70名患病儿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组采用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计算和分析两组儿童的CT扫描放射剂量.结果: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是常规剂量扫描的33.3%.结论: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约为常规剂量扫描的1/3,在肺部小结节、肺门淋巴结肿、肺部炎性渗出等筛查中仍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作者:郑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社区卫生服务属于社区建设的关键要素,应在省级卫生部门以及政府领导等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以及全科医师为主,科学的使用社区的资源以及技术,为社区居民解决卫生问题,融合了健康教育、医疗以及保健等功能为一体.文章主要针对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于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分为俩组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然后对比起疗效,分析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如何.首先第一组有98例的患者,这些患者分为各个年龄段,他们症状都是下体会阴会有疼痛的感觉,小便困难,并且通过化验得知,这些患者的白细胞异常,培养出来的细菌也都是呈现阳性.这些症状都符合常规的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对这组的98例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中药药剂,同时西药药剂要配合进行治疗.第二组有80例患者,与第一组的患者症状相同,年龄段也没有太大的差距,可是治疗的方法只采用西药的药剂进行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对俩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的总效果的概率为61%,俩组之间的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区别.结论:通过俩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显然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比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作者:王必秀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使用硝酸盐类联合恬尔心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药上,观察组使用硝酸盐类联合恬尔心,对照组单纯使用硝酸盐类,进行一个月的病情追踪.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的85.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硝酸盐类联合恬尔心能更有效缓解心绞痛,可广泛应用.
作者:杨静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50 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0 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连续监测术中血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发生术后躁动的比例;观察催醒药、术后镇痛的应用与术后躁动的关系.结果:50 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躁动,发生率各种不良刺激所致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 疼痛占74%、气管导管的刺激占10%、尿管刺激占7%、心理应激占5%、制动不当占4%,术后躁动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静吸复合全麻比全凭静脉麻醉发生率高;五官科手术发生率高;术毕使用催醒药易发生术后躁动;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结论: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疼痛刺激是主要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应用充分的术后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及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崔建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0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胃部分切除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远端胃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胃排空功能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5min、60min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了解神经症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方法:对78例神经症患者的脑电图分析.结果:78例神经症患者脑电图轻度异常18例,中度异常4例.结论:各型神经症以及男、女性患者脑电图表现无显著差异,脑电图改变说明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同时存在兴奋与抑制的失调.
作者:吴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总结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10月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有74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4例患者病情加重,转入CCU病房救治,死亡2例,均由乡镇医院转来,转来时已经病危,导致救治无效死亡.对照组40例患者有52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18例患者病情加重,转入CCU病房救治,死亡10例,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玉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腹部超声是目前检测疾病常用的方法.本文阐述了超声的原理,介绍了几种超声技术及其应用,并对一些超声显像实例进行了分析.
作者:步笑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为了了解发生于骨科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即DVT的主要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50例DVT和10例肺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效果.结果抽取的经历骨科大手术的128例患者,DVT的发生率为39.1%,其中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的患者DVT发生率是75%,采取预防措施以后的DVT发生率为15%.结论:经历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容易发生DVT,手术的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的患者DVT发生率越高,基本预防与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相结合能够有效降低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作者:江俊海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