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冰;袁智敏;赵泳谊;欧俏文
目的: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34例,对患者麻醉的时间、清醒的时间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术后因病情过重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为4例(11.76%),肺部出现感染的患者为3例,器官功能出现衰竭的患者为2例,其余2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73.52%).结论:充分的做好患者术前的准备工作,针对出现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合适的麻醉,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在手术中的成功率,加强麻醉的管理,降低了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风险率.
作者:祁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传染病的得病几率已经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传染病仍然在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着困扰,其中,肠道传染病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一般主要发生在夏季,并且其症状表现为方方面面,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原因也有很多,本文就肠道传染病的控制进行简单的探讨.
作者:修国静;李东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种植体周围炎病例资料35例,行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后,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药物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后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对种植体周围炎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霍俊峰;国庆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发病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6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的使用双黄连粉针剂发生不良反应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变态反应为双黄连粉针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占62.2%),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占8.1%).结论 应重视和防范双黄连粉针剂所致不良反应,规范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炳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克氏针张力带钢缆与单纯钢缆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克氏针张力带钢缆组39 例,单纯钢缆环扎组45 例,平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SPSS16.0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克氏针张力带钢缆组在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单纯钢缆环扎(P<0.05).结论 克氏针张力带钢缆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新程;何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的改变,为了顺应发展的需要,通过树立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并通过加强药品管理、建立便捷的用药供应模式、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及药学信息咨询服务、做好药学监护及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服务等措施,改进药学管理系统,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作者:姜敬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养阴潜阳类中药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宫宁汤(生地、玄参、麦冬、白芍、地骨皮、女贞子等)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方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有甘寒养阴,育阴潜阳的疗效.
作者:乔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并分析其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患者入院时的MMSE评分均高于不稳定斑块组,且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不稳定斑块组,且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性质有助于判断神经功能,斑块性质越不稳定、神经功能越差,表现为MMSE评分越低,CSS评分、NIHSS评分越高.
作者:胡曙光;额尔敦朝鲁;周铁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0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18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对照组103例患者采用噻氯吡啶片治疗,实验组79例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安全可靠.
作者:郭桂荧;徐姗姗;李红;张慧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初,心血管病给全球带来新的严峻挑战.WTO发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高,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大疾病.因此,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约1700万人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塞.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迅速老龄化,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占总死亡的38.6%,为各类疾病的死因之首位,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伴有斑块破溃、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管腔急性闭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持续而激烈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的演变等表现.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而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是较为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降低死亡率,挽救频死心肌,提高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做好病情观察、心理、生活、饮食等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王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随着计算机及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不断更新,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当代医学新兴的一门重要学科.而超声领域电子科技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飞速发展,使超声影像技术成为临床医疗诊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新型学科,尤其是妇产科超声检查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产前筛查、手术难度的评估等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由于妇产科盆腔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得某些图像不易被辨别,这给超声医学影像教育提出了新任务.现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何更好地传授超声影像专业的基础知识、临床操作方法及诊治技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影像医学教学改革.
作者:刘凤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静脉曲张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临床路径加强静脉曲张疾病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合理、优质的护理静脉曲张疾病患者的流程图,实施高效、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严格按临床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具体化、程序化.结果:临床路径用于静脉曲张疾病的护理管理中,保证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主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升高.
作者:谢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情感障碍,其中焦虑、抑郁较为常见,本研究旨在观察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进行长期系统随访,合理指导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结果发现,系统随访及合理二级预防能改善初发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功能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复发率降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贵玲;李伟;张红梅;王金果;韩雪;张世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1岁以内婴幼儿便血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 100 例便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肠套叠患儿60 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21 例,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患儿10例,细菌感染性肠炎患儿2 例,肠息肉患儿5 例, 麦克尔憩室患儿1 例,肠重复畸形患儿 1 例,结论肠套叠过敏性结肠炎及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是1岁以内婴幼儿便血的常见原因, 大部分小儿经 B 超及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过敏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超过细菌感染性肠炎,明确病因方可采取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宝凌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8位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23)与对照组(25),对照组患者采取胆囊切除术,治疗组患者采取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探查术.结果:在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可以采取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探查术,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周观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及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2009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住的36例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记录临床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在第1年内复发;10例在第2年复发;2例第3年复发;16例随访结束时仍正常.结论 子宫内膜癌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疗效肯定,能够延长患者的存活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制度辅助下的医院绩效考核系统设计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在信息化管理辅助之下进行考核系统构建与落实一年后的效果数据,了解绩效考核的效果.结果:绩效考核一年之后,医护人员满意度内部测试和患者好评外部测试都获得明显提高.结论:以信息化管理制度辅助医院绩效考核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障考核的准确度,实际效果显著,值得有效推广.
作者:向孟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本院自2009年8月成立心胸外科以来,至2013年7月共收治右室双出口45例,手术年龄2岁-12岁岁;体重5.5公斤- 40公斤.其中伴右室流出道2梗阻5例, 肺动脉高压14例, 肺动脉瓣闭锁1 例,艾森门格型1 例, 法乐四联症型3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随访1 个月-1年, 2 例有轻度流出道残余梗阻,无死亡病人, 仍在随访中.结论:心室内隧道法是主要的手术方法,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高压者, 必须早期手术, 防止肺血管病变发生.重建通畅良好的左或右室流出道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认清病理解剖关系.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 尽量在幼儿期行根治手术, 加强术后监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月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管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把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诊的30例患者的资料分成观察组与对比组,采用卡方检验对临床疗效进行数据处理,并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结果 胆囊切除患者观察组中没有出现一例的上腹痛、腹胀以及发热等症状,而在对比组中出现了3例上腹痛症状、2例肩痛症状和4例发热的症状.通过B超检查证实了腹部胆囊窝区处存在少量的积液,而经过SPSS 19.0的数据处理只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肠瘘观察组的自愈率为87.5%,只有2例患者需要行肠瘘的确定性手术才能痊愈,而对比组中的自愈率只有56.3%,有7例患者无法一次性痊愈,且它们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普外科腹部手术中采用腹腔引流管存在较高的临床效果且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云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患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 20例病人全部治愈.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皮瓣坏死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缩短病程的作用,并且价格低廉、经济、操作简单,易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锦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