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杰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静脉曲张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临床路径加强静脉曲张疾病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合理、优质的护理静脉曲张疾病患者的流程图,实施高效、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严格按临床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具体化、程序化.结果:临床路径用于静脉曲张疾病的护理管理中,保证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主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升高.
作者:谢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正生长的骨骼因缺乏维生素D,在成骨过程中不能正常沉着钙盐,导致骨软化并可致骨骼畸形而命名.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据有关资料统计,如不加强预防,发病率与出生率成正比趋势,同时在发病的时候,特别是在早期症状发生时,如果单纯依靠光照射疗效不够显著,应用传统的口服给药途径影响吸收.因小儿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或患儿腹泻,加之北方地区早春晚秋及冬季三个季节日照时间短等特点,由于气候所致加之所采取的方式有限等,均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使多数患儿病情发展加重甚至导致骨骼畸形及影响生长发育.我们从2010年~2013年对96例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小儿进行了维生素D3肌肉注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董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胆系不同部位结石症的诊断,探讨B超在胆石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胆石症患者共102 例,对其进行B 超检查,并将B 超检查结果与患者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B 超检查的准确性.结果对胆石症患者进行B 超检查显示,B 超对于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而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低,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石症患者进行B 超检查,能够对胆囊结石进行准确的诊断,而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但只要采用适当的操作方式,就能提高胆管结石的检出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纪南帅;蒋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50岁以上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对梗阻症状重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方法.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术的发展,前列腺电切术广(TURP)广泛应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该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创伤出血少、腹部无切口、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病死率低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首选方法[1].但是术后出血仍是其主要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熟练掌握并发症的防治,是临床泌尿外科医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收集在我院行TURP术后出血患者20例,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均止血成功.现就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曹锡锋;黄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β-羟丁酸与血酮体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均进行β-羟丁酸与血酮体测定,其中酮体采用了亚硝基铁氰化钠法,β-羟丁酸的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β-羟丁酸试剂进行测定.比较其两种测定方法的阳性率.结果: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β-羟丁酸检测的结果为242μmol/L-2902μmol/L.β-羟丁酸测定呈现阳性的患者有36例,阴性的患者有4例,血酮体测定呈现阳性的患者有29例,阴性的患者有11例.β-羟丁酸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血酮体测定的阳性率.β-羟丁酸检测更为有效.结论:β-羟丁酸与血酮体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在临床上可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发现和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作者:任晓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式.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2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失血性休克发病率为0.14%.病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等致产后出血.治疗采取对症治疗及手术治疗.结论:及早止血,纠正休克,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子宫切除率,避免产妇死亡.
作者:杨利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宫颈癌与其致病因子----乳头状瘤病毒即HPV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提前防止宫颈癌的发生,通过观察妇科临床病例很有必要.首先了解有关病例的基本资料,然后通过研究采集的样本加以分析,介绍如何运用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得到结论.
作者:刘志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借鉴漏诊病例的经验教训,分析胸部X线肋骨骨折漏诊原因,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骨折漏诊病例.结论:肋骨骨折漏诊原因很多,要不断分析、总结、改进,才能减少漏诊,提高检出率.
作者:方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将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具体内容制定为调查表格,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我院的门诊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般性描述分析,另一方面是对部分调查指标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因素分析,后统一整理所有的调查表格,并采用logestic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多因素评判.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处方中大约有百分之七的处方存在不合理,一些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结论:临床处方和使用药物存在着一些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加强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管理和提高相关人员对药物的认识,同时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从而降低这些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作者:谢成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本文结合当前中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医院等三方面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对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中医走出困境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罗毅;何亮;姜孟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2组均以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5%,对照组为68.97%;尿微量白蛋白有效率:治疗组为89.66%,对照组为48.2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有效地降低、消除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和改善临床症状,对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高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手术处理方法,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76例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本次实验中,患者普外科疾病均治愈,平均住院天数10.8d,住院期间切口感染2例,切口积液裂开4例,肺部感染2例,经积极处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
作者:李永贵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脂肪栓寒综合征( fat embolism syndrome,FES) 系指血管内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致低氧血症、神经系统病变和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1].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常见于长骨和骨盆骨折,闭合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5% ~ 2%,在多发性骨折或骨盆骨折中约为5% ~ 10%.但在骨折创伤的死亡病例中,病检脂栓发生率,低为24%,高达90% ~ 100%,本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极为严重,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和病残率甚高,其死亡率低0% ~ 5. 5%.高死亡率多见于股骨干合并多发性骨折,或合并休克者,分别可达50%和62%.
作者:牛黎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的的高速发展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要求,医院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具有高效、自动、方便和准确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医院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作者:陈文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名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 pugk分级分为A级组、B级组、C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SH, FT3,血清水平.结果:C组患者血清FT3, FT4表达水平低于A级组,TSH表达水平三组间无差异.结论:TSH, FT3, FT4表达水平变化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作者:赵军;贾正鸿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3d内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加基础治疗)及对照组31例(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以治疗第14天分值的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能有效改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炎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邵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新发传染病(EID)指近三十年来人群当中新出现的到存在一定区域性或具有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传染性疾病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新发传染疾类型存在较大改变,主要特点为人兽共患、传播方法多样、潜伏期长、传播快速、危害性增加、变异年龄强、防治困难等.根据新发传染病需应用合理方法进行防控,避免其传播.
作者:盛佩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GABA受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鼠模型,通过膜片钳技术,分析视网膜双极细胞GABA受体活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鼠视网膜双极细胞GABA受体活动上调,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左移.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GABA受体的活动得到增强.
作者:姜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重点病员管理在老年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重点病员管理,对我院2011年、2012年、2013年重点病员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这三年基础护理的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投诉的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我院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基础护理的质量分别为92.4%、95.6%、98.9%[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分别为10例、6例、2例[患者投诉的例数分别为6例、2例和0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3.1%、96.3%、98.2%.结论 在老年精神科的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重点病员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护理的安全,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夏丽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急性期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各类抑郁急性发作的老年患者,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单盲对照治疗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2周时西酞普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较高,且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组见效较快,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急性期治疗.
作者:孙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