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军
高血压脑病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压突发急骤升高,导致脑小动脉痉挛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控,产生严重脑水肿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病为内科较为常见的急症,是指脑细小动脉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痉挛或广泛微血管栓塞,脑供血发生急性障碍,也可能脑内小动脉因血压极度升高而被迫扩张,从而使大脑过度灌注,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作者:丰化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急腹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特征.多数因腹内脏器病变引起,如急性炎症、梗阻、穿孔、出血或绞窄等.还有的因外伤、暴力引起,如不及时治疗,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可危及生命.这就要求预检、分诊人员要熟悉引发急腹症的发病因素,掌握和识别各种腹痛的性质、特点和临床表现,在短暂的接诊中,通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色、表情、体位,询问病史及诱发因素等,尽快确定腹痛的病因,分析病变所在的部位,才能正确分诊,力争避免病人辗转各科延误治疗.在短时间内做到准确预诊,正确分诊,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才能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池秀莲;单淑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或减少这些隐患的发生.方法:综合分析了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了有效地的干预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控制预防措施,降低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完善的制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把握好每一个护理环节,是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的关键.
作者:董青;崔岩红;吕慧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吐血,是指血由胃而来,经口而出,甚则倾盆盈碗的出血病证.其血色鲜红或紫红,并伴有大便色黑.吐血,虽多属胃的疾患,但往往由于他脏的影响,而导致胃络受伤.如肝郁化火,脉络瘀滞,逆乘于胃,损伤阳络而发;饮食劳倦,脾胃受伤,气不摄血,血失所统而吐血;胃络瘀阻,血不循经,亦可发生吐血.
作者:魏江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脏内膜的微生物感染,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赘生物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常累及心脏瓣膜,也可累及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及心壁内膜.有时动脉内膜也可发生感染,导致动脉内膜炎.
作者:崔艳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肝胆管结石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主要包括胆酸钠和维生素C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进行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肝胆结管石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随访,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基本治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李国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独采用甲氨喋呤进行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成功率高达92.25%,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的72.25%.组间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联合用药方式疗效高于单独用药方式,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副作用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医院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准,医院护理人员与预防医院感染关系为密切,护理工作更是预防医院感染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医院护理队伍的管理,也是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者:于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我院不同科室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为日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从我院的不同科室随机抽取应用过抗感染药物的患者168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中使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以及氟喹诺酮类等,并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使用,各类药物的剂量相对比较合理,尤其是一些术后患者,几乎78%的患者都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他们对抗感染药物的依赖性比较大.除此之外抗感染联合用药比较普遍,而且药敏试验率低于1.2%.结论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其抗感染类药物的使用相对比较合理,但是其中有些环节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确保每一位患者接受安全的治疗.
作者:农凤江;黄永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案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随访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总优良率为85.6%.结论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要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作者:王长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1组患者运用丙戊酸镁+利培酮进行治疗,2组患者运用丙戊酸镁+利培酮进行治疗,3组患者单纯应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在开始治疗时就联合应用丙戊酸镁,分别在治疗前后的2周及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阳性率及阴性症状.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AN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两周末,2组比其他两组的PANSS评分更具差异性,4周末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D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两周及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前两组的差异也较为显著(P<0.01).结论:对伴有攻击性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选择联合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进行治疗,这样不但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还能够明显的降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自制五子复聪散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耳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治疗,每周一次,辅以口服激素及抗生素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用自制五子复聪散外敷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五子复聪散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作者:孙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分析尿激酶溶栓对伴和不伴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来医院治疗脑缺血的患者中选取80例伴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其中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8例和无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病情发作中进行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即静脉滴注复方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口服阿司匹林静推肝素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进行观察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的治愈率(P<0.05),且尿激酶溶栓比常规药物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小.结论:尿激酶对脑缺血的疗效显著,是临床上治疗伴和不伴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频繁短暂性脑缺血的佳药物,且对治疗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脑缺血发作效果明显.
作者:陈开勇;万玉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分型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60例头痛患者中偏头痛630例,占32.1%;血管神经性头痛600例,占30.6%,紧张型头痛420例,占21.4%,丛集性头痛260例,占13.3%,头痛性癫痫50例,占2.6%.结论头痛的病因较复杂,综合分析门诊患者头痛的类型,依据病因治疗,改善门诊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秦运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临床上行皮下注射经常会出现皮下出血致腹壁瘀点、淤斑甚至硬结等现象,引起患者的紧张和担忧.笔者在呼吸内科工作中观察发现其不良反应除血小板减少,轻微出血外,引起皮肤瘀斑为常见.长期注射,可使注射部位肚脐周围瘀斑连成一片,对患者及家属精神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本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董巧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对比针刺颈椎病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80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病穴组和夹脊组各40例,病穴组通过选取颈椎局部穴位加以针刺治疗;夹脊组不选取颈椎局部穴位而是单纯针刺夹脊穴,与病穴组形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病穴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有32例患者疼痛消失,只有6例患者遗留轻度疼痛、1例患者遗留中度疼痛、1例患者遗留重度疼痛,相较于夹脊组的11例、11例、12例、6例,病穴组改善疼痛的能力更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穴组患者经过针刺颈椎病变穴位后有21例患者症状缓解,17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其总有效率为95%,相较于夹脊组的7例、21例及70%,病穴组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针刺范围更广的颈椎病变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根型颈椎病,其疗效和改善疼痛的能力要明显好于只做局部针刺处理的夹脊穴治疗方法.
作者:刘东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麻醉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对其临床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因合并伤严重或病情过重出现死亡4例,病死率为13.3%,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其余2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麻醉管理,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麻醉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田彩;朱新娜;刘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酵母菌,用API 20CAUX鉴定,ATB Fungus药敏板测定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药敏结果.纸片扩散法测定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药敏结果.结果在123株临床分离株中,白色念珠菌为80株(65%),其他酵母菌为43株(35%).白色念珠菌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73.3%、66.7%、63.3% ,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 100%、90%、100%,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为97.8%.结论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酵母菌的感染机会,应加强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友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在提高消毒灭菌质量的职责;方法对医院医疗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以便加强护士长的素质和职责教育;结果护士长在工作当中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其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可提高医院医疗人员对其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进而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良好开展.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控制感染的关键.护士长应具备较好的沟通和技术能力.明确其职责范围,同时加强工作监督和考核.这样才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作者:段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对住院精神病人肺结核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有效控制精神病区肺结核病传播和蔓延提供数据.方法 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PPD检查,PPD强阳性人员进行胸部X线摄片.结果 经检查发现陈旧性肺结核14例,确诊新发活动性肺结核2例,排除肺结核792例.结论 经本此研究发现,住院精神病人肺结核患病率为2.48‰.关注住院精神病人肺结核患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筛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媛媛;高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