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胰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潘敬芳

关键词:胰管结石, 超声诊断, 灵敏度, 特异性
摘要:目的:探讨胰管结石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05年至2009年我院接收的部分胰管结石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此次选取20例患者,为其进行超声、C T 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此次研究的20例患者中经过 B超诊断后,发现全部均为胰管结石患者,说明诊断准确率为100%。而对患者采取C T 诊断后,我们发现有15例患者确诊,有5例漏诊,说明其诊断几率为75%。两种方法对比分析存在较大统计学差异。结论:胰管结石患者临床中采取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相比于CT 检查,其灵敏度有所提升,因此临床中使用超声诊断可以让患者的胰管结石漏诊的情况得到改善,而且使用简单,临床操作方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86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年龄超过60岁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左氧氟沙星药物及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给药方法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重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马幸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脓肿不同时相一过性灌注的 CT 表现及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肝脓肿CT 三期增强检查中伴发的异常灌注(THPD)征象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证实、CT 增强显示 T HPD征象的图像资料,对不同时相出现 T HPD病例的CT 表现、原因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CT 增强显示动脉期17例高灌注 T HPD ,2例同时有高灌注和低灌注 T HPD两种表现,1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门脉期表现为高灌注 T HPD 者3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者4例。结论:动脉期T HPD有助于肝脓肿诊断,T HPD表现多样,与其产生机制多种、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孙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同期50例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相关身体指标水平,包括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舒张压、收缩压、TG、TC、HDL -C、LDL -C等。结果:相比对照组,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收缩压、TG 等指标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确定,腰围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结论:老年男性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戴莉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婴儿采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划分成行喉罩麻醉的实验组与行气管插麻醉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实施喉罩麻醉,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崇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治疗法应用在社区老年糖尿病上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法,运用胰岛素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注,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治疗后15d、30d、60d时进行复检两组患者尿糖情况;治疗后60d进行回顾整理,计算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判断综合治疗法应用在老年糖尿病上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高血糖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60d后计算总有效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治疗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较传统常规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肝病合并结合病的患者临床采取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式来进行研究,对其临床症状改善、疾病特点等进行观察,制定对患者的护理方案。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58.8%,有效率为21.4%,无效率11.8%。结论:肝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他们临床中需要使用比较好的护理干预来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够让治疗的效果得到发挥,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让患者获得更加安全的治疗。

    作者:王冰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正确认识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包括副反应(副作用)和毒性反应(毒性作用)。轻者仅表现为局部痒、皮疹等,重者可为全身皮疹、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休克症状,甚至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占住院人数的5%-10%;而住院病人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数达10%~20%,致死率为0.24%-2.9%。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涉及生产、运输、储存、应用等许多环节。现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1.1首先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药物的药理反应,由于药物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药物在服用后,可导致一些机体产生超出预期治疗目的的生理反应,例如,服用维生素C可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以及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以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 C 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等。同时药物受到污染或灭菌不彻底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如药物暴露在空气中或者药物微生物超标,造成微生物污染也会出现超出预期治疗目的的治疗结果。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络病学说论治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是法定职业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无特效疗法。本文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 HAVD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认为 HAVD是劳伤损害脉络、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所致,寒邪入侵是加重 HAVD 主要因素。治疗当以通络为宜,治法以辛温通络和活血通络为主。根据络病学说结合西医治疗 HAVD的经验制定出的中西医结合 HAVD综合性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取到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邓小峰;李聪;赖丽丽;李斌;曾子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慢性盆腔炎经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慢性盆腔炎使用中医疗法获得的效果不错,该疾病的产生多是因为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者是患者的体质偏弱,导致了病程的延长,引起的,有些患者在患有慢性盆腔炎之前并没有出现该类疾病的情况,说明其他疾病也是引起慢性盆腔炎的病因,比如说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输卵管炎症。慢性盆腔炎的发病诱因临床中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该类疾病的患者在妇科门诊中经常可见,属于妇科常见多发疾病。该疾病患病后需要比较长的治疗周期,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目前使用的西医疗法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该疾病对女性身体健康产生了比较大的危害,使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而且患者病情反复,增加了其经济负担,久治不愈,让患者心理压力比较大。

    作者:侯敬丽;李天舒;刘树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等待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更好的护理患者,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在家属等待区设置宣传栏,装配电子信息等候系统,扩音器传唤家属,爱心留言区,儿童活动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手术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属了解了一般麻醉和手术的护理要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增加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家属是患者治疗护理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健康教育应与手术室优质护理有机结合,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张艳平;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口老令化与护理人文关怀

    中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护理人文关怀在老年护理中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尤为凸显,护理人文关怀不仅引起护理人员角色的改变,也为护理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为护理者提出更高的医德要求。

    作者:马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如何做好社区妇科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妇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降低人群生活质量的社区常见病,通过社区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导致妇科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妇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的身心困扰。同时在社区做好妇科病相关知识的宣传,让广大女性明白常见妇科病病因、自我诊断以及确认患病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及平时的预防和注意事项,从根本上减少妇科病引起的痛苦,建设美好社区。

    作者:胡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发生不同程度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分为初次骨折组41例与23例再次骨折组。详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病程、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并检测记录患者骨密度 T值、Charlson合并症指数、站立时间、平侧卧时间及躺卧和站立转换间隔时间等结果。结果:初次骨折组2年随访期间发生2例(4.88%)再骨折,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主要有女性、高龄(>75岁)、初次骨折部位为椎骨及股骨、骨密度 T 值<-3.5、躺卧和站立转换间隔时间长等。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由多种临床风险因素导致,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质增生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骨质增生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骨质增生临床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结论: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可达到理想效果,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病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苏金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出血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回顾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1月行剖宫产术590例护理体会。结果:590例患者全部痊愈,患者状态良好,没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剖腹产患者手术后护理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顺利努力完成。

    作者:李国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综合征患者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一例

    目的:通过长期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典型心绞痛病史,根据CCS分级为1级,积极给予肠溶阿司匹林50mg 加泰嘉50mg ,每天晚餐后按时口服一次,疗效已两年,观察正规科学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自持续小剂量双抗治疗两年,现患者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已明显缓解,疗效显著。结论:长期小剂量双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从而证明阿司匹林加泰嘉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无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白海渊;王志禄;元朝波;朱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480例肿瘤患者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工作投诉率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工作投诉率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婕;孟宪静;沈丹薇;李翠霞;崔明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指导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到二百多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年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脑卒中分类:脑中风包括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行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作者:李亚男;赵秀玲;张秀利;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社区卫生诊断报告

    目的:深入了解影响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重点干预人群。方法:于2012年7月-2012年10月进行社区现有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800户居民家庭,调查问卷统一收回,用 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20.80%,老龄化程度较高,居民前五种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症。结论:应加强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吸引力,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

    作者:高宇;万雪莲;雷晓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胰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05年至2009年我院接收的部分胰管结石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此次选取20例患者,为其进行超声、C T 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此次研究的20例患者中经过 B超诊断后,发现全部均为胰管结石患者,说明诊断准确率为100%。而对患者采取C T 诊断后,我们发现有15例患者确诊,有5例漏诊,说明其诊断几率为75%。两种方法对比分析存在较大统计学差异。结论:胰管结石患者临床中采取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相比于CT 检查,其灵敏度有所提升,因此临床中使用超声诊断可以让患者的胰管结石漏诊的情况得到改善,而且使用简单,临床操作方便。

    作者:潘敬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