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华;杜秀萍;陈建杰
目的:调查分析近年来我院抗生素使用下的不良反应病例,总结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发热器官以及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013年抗生素使用患者,选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统计每年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数目,观察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趋势以及抗生素副作用累及的器官组织。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抗生素在我院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20.1%增长到2013年40.1%;主要引起副作用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累及器官有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其中累及皮肤的副作用多,比例达29.2%,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禁止滥用抗生素,提倡联合用药降低不良反应与提高疗效。
作者:梁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照护体验及照护对其造成的影响,探索其需求,为有效的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患者家属采取深入访谈和观察法获得其真实感受和体验,采用现象学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获得心理负荷过重,家庭生活满意度降低,人身自由受限,经济负担过大,健康水平下降5个主题。结论:在研究与关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不应忽视患者家属在照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针对性的提供知识、心理援助,减轻其负担,从而提高照护水平。
作者:刘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抗生素的诞生为人类健康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滥用抗生素后患无穷。近年来,由于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已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滥用抗生素,极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降低疗效,更为甚者是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危害人类生命而无法抗拒的顽敌。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甲艺;宋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9例幽门螺杆菌的患儿,对其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快速尿素酶试验(RU T )、细菌分离培养、组织切片染色法等进行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工作。结果:其中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的患儿测得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阳性率为81.36%,与其他三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即P>0.05。其中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特异性为75%,敏感度为95.92%,阳性值为97.92%,阴性值为81.82%。结论: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具有经济、简单方便、创伤小等特点,可用于诊断及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转阴等工作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梅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长期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典型心绞痛病史,根据CCS分级为1级,积极给予肠溶阿司匹林50mg 加泰嘉50mg ,每天晚餐后按时口服一次,疗效已两年,观察正规科学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自持续小剂量双抗治疗两年,现患者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已明显缓解,疗效显著。结论:长期小剂量双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从而证明阿司匹林加泰嘉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无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白海渊;王志禄;元朝波;朱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接收的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进而评判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为89.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 PaCO2、PaO2较之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心率与呼吸频率不及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 BiPAP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孙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超声检查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笔者所在基层医院自2005年1月到200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23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总结胆囊疾病的超声图像特点,评价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患者23例,经过超声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6例,慢性胆囊炎6例,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样病4例,胆囊继发肝病改变1例,胆囊癌1例。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疾病,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无创的优点,可以作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陈巧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人们对于生活治疗的要求体现。对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提升是目前我科提升服务质量的首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就内分泌科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进行了一些对策给予,希望能够让我科的护理人员获得比较好的质量提升方法,并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李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临床上泌尿外科疾病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3例泌尿外科疾病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护理前后实施SAS评分,发现护理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患者术后仅有2例,发生率为3.77%。结论:对泌尿外科疾病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并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李京;常斌;矣佳艳;许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全麻和连续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30例患者给予静脉全麻(A 组),30例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阻滞(B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aCO2(二氧化碳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但 A 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SpO2较B组患者更佳稳定,且PaCO2明显低于B组,比较两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相比于连续硬膜外阻滞,静脉全麻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更加稳定,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丁学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对老年患者冬季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方法:冬季入住我科老年患者375例,病室设置96.67%在温暖如春的南向房间;比较冬季晴天南向与北向病室室温、热水袋使用率、手臂温暖静脉穿刺成功率与输液过程舒适度。结果:冬季入住我科患者南向病室温度舒适度明显高于北向病室,热水袋使用率南向低于北向病室,患者手臂温暖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输液过程中手臂发麻及疼痛感减轻。结论:通过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加强老年住院患者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提高老年患者温暖舒适、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防范了医院不安全因素中温度性损伤[1]中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使用中药内外合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6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观察组使用葛根芩连五炭汤口服灌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临床中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葛根芩连五炭汤内外合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段江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α-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吸氧、抗生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α-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治疗一疗程后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不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细辛脑治疗新生儿肺炎时,临床疗效好,病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法,运用胰岛素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注,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治疗后15d、30d、60d时进行复检两组患者尿糖情况;治疗后60d进行回顾整理,计算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判断综合治疗法应用在老年糖尿病上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高血糖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60d后计算总有效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治疗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较传统常规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重症监护室(IC U )是近20余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它的创建和完善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这些 ICU 患者通常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且常留置了多项侵入性检查与治疗装置(如导尿管、血管内装置和呼吸治疗装置等),这就使得IC 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这些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抢救的终失败,也使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所以,控制和预防ICU 医院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2013年1~12月我科重症监护室86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2013年1~12月我科重症监护室的86例医院感染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6.5岁,60岁以上的患者61例。所有患者的医院感染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作者:纳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至2012年期间接受治疗的65例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之后的效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前后情绪状态变化。结果:治疗期间,患者发生感染5例、压疮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均痊愈或好转,有效率达100.00%。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患者SAS 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烧伤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其恢复状态比较好。
作者:石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共40例,根据患者临床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0例,临床期间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20例,临床期间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袁之翔;邹文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问题管理和危机管理的角度,医疗服务可能存在或者容易引发种种不满意的病人称为重点病人。但在重点病人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医疗行为,这些行为将导致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风险增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姜梁;胡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T 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麻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 T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 HR和 MAP等指标。结果:实验中,T2时间段,实验组 HR和 MAP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 P<0.05);T3和 T7两个时间点,对照组的 HR及 MAP与 T0段相比升高,而实验组水平保持稳定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等均缩短(P<0.05)。结论:临床上,T 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龙;鲁晓红;宋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几年,我党制定的发展方针为科学发展观,因此,当我们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去,为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蔡帮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