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病防治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梁健

关键词:传染病, 防治管理, 同题, 应对策略
摘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动物流感,特别是禽流感突破种属屏障而感染人类的疫情发生,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流行。传染病的暴发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以及越来越多经济体的繁荣稳定,但全球只有不到20%的国家能有效地预防、发现和应对由新兴传染病导致的全球卫生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和认识传染病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动物感染人类以及传播的规律,对于新时期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探讨染病防治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有助于加强我国的公共卫生能力建设,防控潜在的传染病威胁。需关注的传染病病原体可以是自然产生、人为制造或是实验室事故无意泄漏的。在预防、发现和应对传染病的工作上,我们应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量化目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指引的临床作应用价值,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董纪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治疗较为困难,如何控制这种炎症极为重要,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和应激反应等功能,如何利用糖皮质激素在炎症调节中的作用在该病治疗中极为重要。

    作者:马利;么冰;王献章;陈思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易引发患者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归纳分析在2003年到2013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0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有60例患者在患病期间并发了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率达8.33%)。临床发现由于脑出血导致的患者的模糊的意识状态,其意识情况愈差,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临床资料显示患发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6.66%。结论:由于脑出血并发产生上消化道出血,是患者的病危信号之一。

    作者:帕提曼·艾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胸部叩击排痰组)64例和观察组(体外振动排痰仪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排痰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洋;姜鹏;马丽丽;金环宇;安娜;赵悦;刘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子宫收缩与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临床关系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收缩和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之间的联系。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70例子前置胎盘患者来监测其子宫收缩强度,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中有88.6%的患者出现了产前出血的情况,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子宫收缩情况,治疗时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来减少出血量,控制出血的总体有效率为93.5%,孕周延长天数平均26.5天。结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和子宫收缩之间的关系,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能够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来控制出血情况。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拟加味正气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5例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健脾益肾的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加味正气散(黄芪、灵芝、紫河车、山药、白术、陈皮、黄芩、防风、乌梅、煅牡蛎、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5例。结果:总有效率96.5%。结论:自拟加味正气散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通过益气固表、健脾益肾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路云霞;张兆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因素对肺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护理因素的相关性,以正确指导结核病患者的服药及增强其依从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结核病患者(300例),以全国结核病年龄段患病率为参照,在各年龄段中按比例随机抽取,并设计调查表调查被抽取患者,后分析护理因素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结果:300例被调查者中服药依从性良好者157例,构成比为52、33%,服药依从性较差者143例,构成比为47、67%。服药依从性良好组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及胃肠道等生理反应均低于服药依从性较差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组患者与亲戚同事沟通的次数及受到的关心略高于依从性差组;认知管理评分为3.38±0.56,与医生沟通评分为3.42±0.66,症状管理评分为7.51±1、23,疾病共性管理评分为7.62±1.12各项比较均高于依从性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自我管理、医护人员的关心及对疾病的认知可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V SD 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术后护理中的体会

    VSD负压引流技术是当前治疗手足等器官软组织严重感染创面的新型引流技术,目前在手足外科广泛应用,是一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以微生物半透明膜为全密封材料覆盖,封闭整个创面,将引流管与中心负压连接,使整个创面形成全封闭负压引流状态,它利用高负压将引流区内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及时清除,同时有利于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的消退,并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组织的修复。在当前企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由于操作不慎等原因导致的手指等器官软组织严重创伤感染等现象比较常见,并且由于手指功能的极其精细、复杂,医护人员对于病人的术后护理质量的高低,将严重影响病人康复后的日常工作及生活,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谈谈 VSD负压引流技术在术后护理中的体会。

    作者:蒋燕飞;何冰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意义探讨

    目的:探究可吸收封线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24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患者分为妇科组和产科组,然后将患者随机的均分成立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缝线进行缝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妇科组中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以及脂肪液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患者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伤口感染率以及脂肪液化率等都明显对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缝线能够显著的降低手术时间、伤口感染以及脂肪液化等,改善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综合征患者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一例

    目的:通过长期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典型心绞痛病史,根据CCS分级为1级,积极给予肠溶阿司匹林50mg 加泰嘉50mg ,每天晚餐后按时口服一次,疗效已两年,观察正规科学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自持续小剂量双抗治疗两年,现患者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已明显缓解,疗效显著。结论:长期小剂量双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从而证明阿司匹林加泰嘉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无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白海渊;王志禄;元朝波;朱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治疗肥胖性心肌病

    目的:对肥胖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临床诊断以及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治疗的方式进行研究。结论: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强度,改善饮食结构,防止低血钾和室颤。如果饮食和运动均不能够产生效果,那么需要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作者:刘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方剂中有效成分的配伍问题,提高用药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靠现代技术进行有效成分配伍。通过举例说明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应用,阐述方剂配伍的优点及意义。结果: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使得用药更加准确,更具针对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好。但仍须进一步利用现代技术对成分进行分析和配伍,深入研究。结论:现代技术对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李利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尖锐湿疣26例的高频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高频治疗尖锐湿疣及在整个过程中的护理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高频治疗及其局部护理,宣教相关知识,加强自我管理。结果:高频治疗尖锐湿疣后加强护理可以使病人更积极配合治疗,良好的护理防止术后感染和疤痕的形成,有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结论:高频治疗尖锐湿疣配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率,降低复发率效果理想。

    作者:李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4例盆腔炎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其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总有效率高,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明显。

    作者:舒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优质护理术后的颈椎病患者

    颈椎疾病患者可以通过术后护理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提供帮助。术后的各项护理服务都是为了提升治疗效果而进行的,因此非常重要,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技巧,并且对于患者的心理和饮食提供指导,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商兴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比较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法判断患者血尿来源的准确性

    目的:观察比较在血尿来源判断过程中,应用显微镜法与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法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取170例血尿病人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类型不同将其分为 A 组(肾小球病变组)90例和B组(非肾小球病变组)80例,对170例分别以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法和显微镜法检测两组尿液红细胞(RBC)形态,对二者判断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镜检法的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71.3%;自动尿沉渣分析法的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83.8%,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鉴别血尿过程中,自动尿沉渣分析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传统显微镜法相比,其在血尿来源判断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20例,采用对照研究,选择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前后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总结冠心病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实施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施风险管理使护士风险意识得到了提高,使其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可采取积极的对策,规避部分风险的发生,保障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安全。

    作者:毕泗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近视眼与眼调节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分析眼调节和近视眼的联系。方法:根据50例自愿接受此次研究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对其100只眼睛进行研究,通过屈光不正的情况还有检查的结果来对为患者的近视眼和眼调节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小20岁,大的30岁,屈光不正大为-10D ,为其进行了调节,幅度从6.25D至13.70D ,平均一分钟9.64周。结果显示患者的屈光度和调节幅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而调节敏捷度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屈光不正可以通过眼调节幅度来进行改变,较低的幅度则会产生较高的屈光度,相反亦然,临床中近视患者可以通过对调节幅度进行训练来减慢眼睛近视度数加深的情况。

    作者:王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神经内科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随着医疗体系结构的进一步改革完善,为了满足医院环境建设的需要,在神经内科中护理工作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与患者建立新型的护理观念。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份风险与难度并存的工作,护理问题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的全过程。因此,本文对神经内科现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人性化护理以及改进措施,从而保障医患双方权益。

    作者:张学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身麻醉拔管后麻醉恢复早期患者干预探讨

    目的:对全身麻醉拔管后麻醉恢复早期患者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拔管后麻醉恢复早期患者366例,依照患者的年龄分成小儿组、成人组和老年组三组,每组122例,针对所产生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实施了有效的干预,对其干预方式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少儿组中有8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4%,成人组中有7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7.4%,老年组中有96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8.7%,老年组和少儿组显著高于成人组,三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严密观察麻醉恢复早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留意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以防范,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方式,以此降低危险度,保证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中平稳度过。

    作者:王佳;李波;晁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