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万海涛;徐鹏;张林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应用固本止崩汤在治疗女性崩漏疾病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在我站治疗的34例崩漏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行针灸进行治疗,并加减固本止崩汤水煎服;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肌注黄体酮20mg/日进行止血,后口服雌孕激素药物。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非经期出血量明显减少或消失,经期、血量、周期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具有优势,P<0.05。结论:应用针灸联合固本止崩汤治疗女性崩漏患者在非经期止血,调节生理周期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具有在中医妇科推广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预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静脉血栓患者6例,占总比例的15%,对照组并发静脉血栓患者15例,占总比例的37.5%,观察组康复率为85%,对照组康复率为6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患者给予有效的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结局。
作者: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方法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观察组患儿复发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临床处理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在急救过程中,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急救效果,改善患儿预后,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黄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胸部叩击排痰组)64例和观察组(体外振动排痰仪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排痰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洋;姜鹏;马丽丽;金环宇;安娜;赵悦;刘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照护体验及照护对其造成的影响,探索其需求,为有效的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患者家属采取深入访谈和观察法获得其真实感受和体验,采用现象学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获得心理负荷过重,家庭生活满意度降低,人身自由受限,经济负担过大,健康水平下降5个主题。结论:在研究与关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不应忽视患者家属在照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针对性的提供知识、心理援助,减轻其负担,从而提高照护水平。
作者:方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单用阿德福韦酯以及双虎清肝颗粒治疗乙肝肝硬化,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肝功能 ALT 复常率、HBV -DNA 复常率,以评估疗效。结果:双虎清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及单用阿德福韦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HBVDNA 转阴率分别为85%、50%,ALT 复常率比较,统计学显示两者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虎清肝颗粒提高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改善肝功能。
作者:薛建华;杜秀萍;陈建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研究探讨了临床上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方法,并就其方法进行了效果分析。2004-2012年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4例,分别接受保守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保守组:A 组37例。开腹手术组:B组7例。对上述各组患者的孕周、B超检查、血β- HCG 水平、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运用以上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可降低出血风险,保留生育功能,临床上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刘小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非典型性肺结核的X线和CT 扫描特征,探讨非典型性肺结核的X线和CT 诊断的方法以及相关病理分析。方法:选择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非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 组20例,使用X线进行诊断,B组20例,使用C T 进行诊断,C组20例,使用X线和CT 进行联合诊断,然后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诊断准确率,后对三组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A 组与B组诊断准确率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是,A 组和B组与C组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使用X线和CT 联合对非典型性肺结核进行检查,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性使用单一诊断手段。这说明X线和CT 联合有助于对非典型性肺结核进行诊断分型,有助于尽早治疗,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陈凤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某院出院病历中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5-9月住院患者病历并筛选PPI病历,对 PPI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取患者病历1059份,其中 PPI病历344份(32.48%);无指征用药占比大,为214例(62.20%),启用指征中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多,为69例(20.05%),消化性溃疡为34例(9.88%),消化道出血为27例(7.84%);用药剂量、用药频次不合理134例(38.95%);主要科室分布为内一科80份(23.26%),外一科76份(22.09%),内二科62份(18.02%)。结论:某院 PPI应用广泛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针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医生合理应用。
作者:赵远宏;邓泽宜;张新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精神分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对应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86.67%,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锥外体系不良反应率为6.67%,利培酮这一比例为22.22%,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且相比利培酮不良反应率较低,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想药物。
作者:梁绍兴;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仅为83.6%,两组患者满意度也是实验组比较高,说明实验组的效果和患者接受度都比较理想。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不错的效果,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
作者:田锦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20例,采用对照研究,选择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前后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总结冠心病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实施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施风险管理使护士风险意识得到了提高,使其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可采取积极的对策,规避部分风险的发生,保障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安全。
作者:毕泗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肝病合并结合病的患者临床采取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式来进行研究,对其临床症状改善、疾病特点等进行观察,制定对患者的护理方案。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58.8%,有效率为21.4%,无效率11.8%。结论:肝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他们临床中需要使用比较好的护理干预来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够让治疗的效果得到发挥,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让患者获得更加安全的治疗。
作者:王冰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频治疗尖锐湿疣及在整个过程中的护理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高频治疗及其局部护理,宣教相关知识,加强自我管理。结果:高频治疗尖锐湿疣后加强护理可以使病人更积极配合治疗,良好的护理防止术后感染和疤痕的形成,有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结论:高频治疗尖锐湿疣配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率,降低复发率效果理想。
作者:李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的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 Hb、BNP、Ccr、CI等的情况。结果:在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功能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较大,能够使患者的左心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郭红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流脑是由 Nm经空气飞沫传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具有季节性发病高峰,在高发地区还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儿童发病率比成人发病率高,90%以上的病例是由 A、B和 C群 N m 引起的。虽然目前在我国由B群 Nm致病有所增多,但仍以 A 群 Nm 引起的病例多见。 Nm感染性强,人被感染后大多表现为鼻咽部带菌状态或出现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只有少数受感染者发展为流脑病人。 A 群 Nm 可以引起世界范围的流脑大流行,而B群和C群 Nm 主要引起局部地区流行或散发。人被 Nm感染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尽管 Nm 感染性强,但它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在外环境中存活能力差。因此对流脑的预防应采取以注射菌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重点预防的对象是易感人群。
作者:王春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采用螺旋C T 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 扫描图像检查,对其临床特征和C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位置均处于胰腺体尾部;大小为4.6~8.1cm ,平均大小为6.3cm ;数目为单发,形态均具有规则性,类圆形,2例患者主要呈浅分叶状;密度:其病灶主要以实性为主。结论: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特征性特点,可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术前进行诊断。
作者:马正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的作用,能够对女性患者的妊娠进行终止,因此临床中主要是应用于避孕、各个时期妊娠的终止,现在在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中也有所应用。
作者:侯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卵巢囊肿患者90例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研究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并发症几率比较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满意度比较高。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的恢复,可以改善其疼痛感,让其得到比较好的恢复状态。
作者:方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在小儿骨科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30例小儿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随机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量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及家长对骨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小儿骨头特点掌握(90.43%)、上肢骨折外固定知识(88.70%)、骨折后观察及护理掌握(93.04%)、临床骨性愈合率(97.39%)、功能完全恢复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儿及家长掌握小儿骨折的基本知识,促进小儿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吴亚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