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冰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检查术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390例电子喉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1例和对照组149例,分别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患者满意度达到99.17%;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满意度达到91.9%,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患者接受电子喉镜检查术中,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心理恐惧,提高了检查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仅为83.6%,两组患者满意度也是实验组比较高,说明实验组的效果和患者接受度都比较理想。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不错的效果,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
作者:田锦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分析近年来我院抗生素使用下的不良反应病例,总结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发热器官以及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013年抗生素使用患者,选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统计每年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数目,观察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趋势以及抗生素副作用累及的器官组织。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抗生素在我院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20.1%增长到2013年40.1%;主要引起副作用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累及器官有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其中累及皮肤的副作用多,比例达29.2%,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禁止滥用抗生素,提倡联合用药降低不良反应与提高疗效。
作者:梁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79例仅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更显著的降低血压和心率,并且两者联合用药无严重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用药方案。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共40例,根据患者临床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0例,临床期间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20例,临床期间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袁之翔;邹文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发生不同程度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分为初次骨折组41例与23例再次骨折组。详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病程、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并检测记录患者骨密度 T值、Charlson合并症指数、站立时间、平侧卧时间及躺卧和站立转换间隔时间等结果。结果:初次骨折组2年随访期间发生2例(4.88%)再骨折,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主要有女性、高龄(>75岁)、初次骨折部位为椎骨及股骨、骨密度 T 值<-3.5、躺卧和站立转换间隔时间长等。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由多种临床风险因素导致,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上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具有显著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德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慢性盆腔炎使用中医疗法获得的效果不错,该疾病的产生多是因为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者是患者的体质偏弱,导致了病程的延长,引起的,有些患者在患有慢性盆腔炎之前并没有出现该类疾病的情况,说明其他疾病也是引起慢性盆腔炎的病因,比如说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输卵管炎症。慢性盆腔炎的发病诱因临床中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该类疾病的患者在妇科门诊中经常可见,属于妇科常见多发疾病。该疾病患病后需要比较长的治疗周期,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目前使用的西医疗法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该疾病对女性身体健康产生了比较大的危害,使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而且患者病情反复,增加了其经济负担,久治不愈,让患者心理压力比较大。
作者:侯敬丽;李天舒;刘树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行业标准的实施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有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各种培训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作者:易显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诊疗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某院收治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4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7.3±2.3)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0.4)月;6个月后优秀19例(55.88%)、良好13例(38.24%),不同性别、年龄、Neer分级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安全可靠。
作者:范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 )临床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际意义。方法:以我院接收的糖尿病肾病22例,糖尿病患者2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将健康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三组患者的血浆、血肌酐、尿素氮的水平来作为分析的依据。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比糖尿病患者的水平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查能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是早期诊断标准之一,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贾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对口腔科消毒室护士的职业暴露,进行自我防护,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发生。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医护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1)化学检测对各种器械包、储物容器贴有灭菌指示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3 M 胶带灭菌后看有无变色。(2)生物监测对高压灭菌器进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监测。(3)严格标明物品的开启时间。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妇产科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阴道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的西医治疗,口服西药、外用西药洗液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抗生素,采用中药洗液治疗,治疗1个疗程,记录复诊以及复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明显的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阴道炎的治疗,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总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曾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在课程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以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为主、相关功能为辅。对于刚接触医学知识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本门课程的知识点繁杂,涉及的组织微观结构过于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也是困扰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首创“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教学理念,在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医学院首次使用,指导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达到建构知识、获得经验的目的[1]。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核心是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使学生投入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本文初步探讨 PBL 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赵文珍;何颖红;杨勇琴;王云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此项微创技术也已成为肝胆外科医生必备的技术之一,但其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却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更高,已由0.1%~0.2%上升至0.4%~0.7%。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此术式已成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极大地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怎样及早发现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鹏;孙礼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际沟通理论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我院实际,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各类急诊科护理人员为观察研究对象,以带教实践中进行人际沟通理论指导的效果进行评定,指导临床护理带教实践。结果: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人际沟通理论后,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焦虑等方面均好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带教中进行人际沟通理论培训与实践,有利于强化护理细节管理,缓解医护和患者间压力,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米索)终止6~16周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来自我院的160例孕6~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按孕周分成2种不同的治疗组。 A 组:100例,米非司酮25mg ,每天2次,连服3天(总量150mg ),第3天晨口服米索0.6mg ,;B组:60例,米非司酮50mg每天2次,连服3天(总量300mg),第3天晨口服米索0.6mg ,无效者,4小时后加服0.6mg。结果:A 组24h内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5%。B组的成功率88.3%。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是终止6~16周妊娠的有效方法,可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左瑞云;陈洪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替勃龙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18例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为替勃龙联合纳米凝胶银,对照组为替勃龙联合甲硝唑栓。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替勃龙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降低了复发率、减轻阴道粘膜刺激作用、减少耐药性。
作者:段彩梅;夏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肝胆外科护理投诉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68例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投诉的资料,分析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总结分析科室针对护理投诉制定的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68例护理投诉主要原因为:执行岗位职责不到位20例(28.41%)、护理技术23例(33.82%)、服务态度9例(13.24%)、法律意识浅薄8例(11.76%)、其他8例(11.76%)。结论: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正确对待并积极解决患者护理投诉,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浦会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抽取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分析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43例,在相同麻醉诱导用药的基础上,运用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比较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分析组,对两组麻醉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上,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死、致残以及并发症发生等几率上,分析组要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来说,使其呼吸道保持通.,通过抗休克治疗并使用正确的麻醉方式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的关键。
作者:张俊燕;贾渊昊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