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和护理分析

王海花

关键词:营养支持, 神经外科, 鼻饲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33例,全部患者在伤后48h、肠鸣音恢复、无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下给予鼻饲饮食,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均未发生营养不良情况,在整个肠内营养支持过程出现严重腹泻2例,轻度腹泻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全部并发症患者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后好转。33例患者死亡5例。结论: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而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还需要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护理高龄烧伤患者的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至2012年期间接受治疗的65例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之后的效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前后情绪状态变化。结果:治疗期间,患者发生感染5例、压疮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均痊愈或好转,有效率达100.00%。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患者SAS 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烧伤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其恢复状态比较好。

    作者:石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家庭功能与成年人情绪管理的关联性分析

    情绪没有好坏或对错,但表现情绪的方式则有恰当与不恰当的分别。当个体的情绪状态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时,个体就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使之与所处的环境氛围相协调。本研究经由文献分析法针对家庭功能与成年人情绪管理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徐渊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即为腰椎压缩性骨折,古称“腰骨损断”,也是脊柱骨折中多见的一种类型。从中医康复护理即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形体和精神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的方法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中,对此方法的应用来进行研究就是本文讨论和辨析的目的。继而得出结论即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作者:谢亚莉;任芳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行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Meta分析法对 CAP 患者行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10项研究结果未见显著异质性(P>0.05);有效率、痊愈率与细菌清除率经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后RR值分别为1.1、1.2与1.1(P<0.05),不良反应RR值为1.0(P>0.05)。结论:CAP患者行莫西沙星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

    作者:刘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行业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环境与以前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在新时期,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我国医药行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现状做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供借鉴。

    作者:袁丹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2010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21例因脑出血导致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21例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经过临床积极综合治疗后,6例患者在4h内急性肺水肿症状纠正或缓解。治疗有效率为28.57%。死亡15例,占71.43%。其中死亡原因:9例死于急性肺水肿;2例死于脑疝;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损害。结论:脑出血引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临床约为90%,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来改善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贾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际沟通理论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际沟通理论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我院实际,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各类急诊科护理人员为观察研究对象,以带教实践中进行人际沟通理论指导的效果进行评定,指导临床护理带教实践。结果: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人际沟通理论后,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焦虑等方面均好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带教中进行人际沟通理论培训与实践,有利于强化护理细节管理,缓解医护和患者间压力,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是指经过腹腔镜将子宫周围的韧带、血管、阴道壁切断,将子宫切除后经自阴道取出,具有手术创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腹部伤口小等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腹腔镜手术,我院于2009年开始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子宫切除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特点及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0例均为女性,主要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6.5岁,全部病例均行宫颈刮片组织学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盆腔无严重粘连。2护理方法2.1术前准备: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阅读病历,了解病情并制定护理计划,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优越性及术后注意事项,有助于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物品准备:30°腹腔镜韵砂、10mm 的 Trocor2个、5mm 的 Trocor2个、气腹针、分离钳5mm转换器、持针器、单极电钩、瓜钳、吸引器、腹腔镜高清晰度摄像临时系统、冷光源系统、CO2气腹系统、单双极电凝器、冲洗吸引装置、图文工作站一套、PK 刀、举宫器、宫颈钳等。体位物品:腿架、腿套、肩托、消毒巾、约束带等。

    作者:周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意义探讨

    目的:探究可吸收封线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24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患者分为妇科组和产科组,然后将患者随机的均分成立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缝线进行缝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妇科组中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以及脂肪液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患者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伤口感染率以及脂肪液化率等都明显对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缝线能够显著的降低手术时间、伤口感染以及脂肪液化等,改善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指导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到二百多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年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脑卒中分类:脑中风包括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行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作者:李亚男;赵秀玲;张秀利;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诊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此项微创技术也已成为肝胆外科医生必备的技术之一,但其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却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更高,已由0.1%~0.2%上升至0.4%~0.7%。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此术式已成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极大地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怎样及早发现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鹏;孙礼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儿童性遗尿症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儿童鞋遗尿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接收的42例功能性遗尿症儿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三组,一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均在5岁以上。实验1组使用药物和膀胱功能训练,实验2组使用药物和心理辅导,对照组采取心理辅导和膀胱训练,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随访,实验1组治愈率为78.6%,实验2组治愈率为85.7%,对照组治愈率为57.1%。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治愈率为57.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次研究的这几种治疗方法对于儿童遗尿症具有效果,而药物和膀胱训练的方法效果是其中优秀的方法。

    作者:魏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内固定材料植入治疗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材料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植入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科采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植入治疗胫骨骨不连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髓内钉固定植骨组和加压钢板固定植骨组,以髓内钉固定植骨组为实验组,加压钢板固定植骨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处的愈合情况、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关节活动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实验组的影像学显示骨不连愈合例数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和加压钢板固定植骨均为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但髓内钉固定植骨法比加压钢板固定植骨法在愈合时间、愈合率、患肢功能恢复上更有优势。

    作者:刘海涛;汤明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非典型性肺结核的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非典型性肺结核的X线和CT 扫描特征,探讨非典型性肺结核的X线和CT 诊断的方法以及相关病理分析。方法:选择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非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 组20例,使用X线进行诊断,B组20例,使用C T 进行诊断,C组20例,使用X线和CT 进行联合诊断,然后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诊断准确率,后对三组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A 组与B组诊断准确率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是,A 组和B组与C组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使用X线和CT 联合对非典型性肺结核进行检查,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性使用单一诊断手段。这说明X线和CT 联合有助于对非典型性肺结核进行诊断分型,有助于尽早治疗,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陈凤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水痘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对水痘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药物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感染科就诊的水痘患儿共4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所有患儿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加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相关项目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两组40例患儿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55.00%,观察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病程,提升治愈率,还能够避免抗生素的过多使用。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喜炎平能够作为临床治疗水痘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抢救措施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病因迄今不明,除特发性、家族遗传性外,近年来认为持续病毒感染是其重要原因,持续病毒感染对心肌组织的损伤、自身免疫包括细胞、自身抗体或细胞因子介导的心肌损伤等可导致或诱发扩张型心肌病。此外尚有围生期、酒精中毒、抗癌药物、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和神经激素受体异常等多因素也可引起本病。以心腔扩张为主,肉眼可见心室扩张,室壁多变薄,纤维瘢痕形成,且常伴有附壁血栓。瓣膜、冠状动脉多无改变。组织学为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特别是程度不同心肌疾病的纤维化等病变混合存在。起病缓慢,多在临床症状明显时方就诊,如有气急,甚至端坐呼吸、水肿和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时,始被诊断。部分患者可发生栓塞或猝死。主要体征为心脏扩大,常可听到第三或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常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近期由于人们对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增强,在心肌炎后常紧密随访,有时可发现早期无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而仅有左室增大的扩张型心肌病,事实上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延续。

    作者:马慧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病使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09年至2010年我院接收的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对他们使用针灸推拿疗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更高一些,效果更好一些。结论:颈椎病的治疗采用针灸推拿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对治疗效果进行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郭松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对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治疗后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70例接受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对这些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经治疗和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皮瓣成功存货率来作为依据。结果:70例患者经过观察护理后,皮瓣完全成功存活67例(95.71%),皮瓣部分成功存活2例(2.86%),皮瓣边缘坏死1例(1.43%),护理总有效率为92.86%。经统计学处理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观察护理来让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患者得到比较高的修复率,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急症的急诊治疗与随访观察

    目的:对高血压急症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并进行随访工作,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记录。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急症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其中高血压脑病患者有5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有7例,恶性高血压患者有10例,并发症脑卒中患者有8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3例。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高血压脑病治愈人数为39例(75%),高血压危象治愈人数4例(57.14%),恶性高血压治愈人数6例(60%),并发症脑卒中治愈人数6例(75%),并发性心肌梗死治愈人数2例(66.67%)。结论: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当患者出院之后也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随访观察,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以免病情恶化。

    作者:宋海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社区护理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有效率为50%,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社区护理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作者:徐敏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