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内固定材料植入治疗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刘海涛;汤明玥

关键词:骨不连, 内固定, 胫骨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材料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植入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科采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植入治疗胫骨骨不连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髓内钉固定植骨组和加压钢板固定植骨组,以髓内钉固定植骨组为实验组,加压钢板固定植骨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处的愈合情况、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关节活动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实验组的影像学显示骨不连愈合例数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和加压钢板固定植骨均为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但髓内钉固定植骨法比加压钢板固定植骨法在愈合时间、愈合率、患肢功能恢复上更有优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T CI 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 T 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麻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 T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 HR和 MAP等指标。结果:实验中,T2时间段,实验组 HR和 MAP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 P<0.05);T3和 T7两个时间点,对照组的 HR及 MAP与 T0段相比升高,而实验组水平保持稳定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等均缩短(P<0.05)。结论:临床上,T 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龙;鲁晓红;宋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内镜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经内镜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 NUGIB患者根据内镜治疗方法分为注射组、金属钛夹组、喷洒组、微波组各38例。结果:金属钛夹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明显优于注射组、喷洒组、微波组的81.58%、63.16%、47.37%(P<0.05);金属钛夹组的立即止血率也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针对 NUGIB患者,应用金属钛夹的止血效果为明显;应根据患者病变特点、范围,选择佳的治疗方式,保障治疗质量。

    作者:李红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治疗法应用在社区老年糖尿病上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治疗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法,运用胰岛素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注,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治疗后15d、30d、60d时进行复检两组患者尿糖情况;治疗后60d进行回顾整理,计算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判断综合治疗法应用在老年糖尿病上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高血糖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60d后计算总有效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治疗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较传统常规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86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年龄超过60岁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左氧氟沙星药物及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给药方法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重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马幸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ET/CT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甲状腺癌常见病理类型。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其中女性约是男性患者的3倍。该病病史较长,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90%以上[1]。但易发生区域淋巴转移,文献报道淋巴转移率达27%~82%,目前手术治疗是 P T C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包括原发及颈淋巴结的处理。所以更准确的在术前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本文就PET/CT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优势报告如下:1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处理原则临床上对于cN0患者的处理争论关键是相当部分的 cN0患者实为N+且术前较难界定。吴毅等[2]回顾性分析181例cN0甲状腺癌未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复发率,随访2~17年,复发率仅为6.0%(10/168),全组仅1例因远处转移死亡。殷玉林等[3]回顾性分析4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其中166例cN0患者经过10年以上观察,颈部复发率13.9%(23/166),23例颈部复发患者再行治疗性颈清扫后的10年生存率,与258例cN+初治时行治疗性颈清扫患者的10年生存率(82.2%比80.4%)相似,因而大多数学者认为cN0患者不必行选择性颈部淋巴清扫术,如果发生颈部淋巴复发也不会影响患者生存。

    作者:王睿;万海涛;徐鹏;张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胞衰老与长寿

    细胞的衰老是一项复杂的机制,怎样延缓衰老、延长寿限历来也是众人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细胞衰老的机理,探讨了细胞衰老与人类长寿的关系。

    作者:吴霞;隋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种它汀类药物在高脂血症兔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高脂血症兔体内应用三种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其体内要动力学及药效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兔模型,并对其进行分组,三种药物均进行高、低剂量(15mg/L、5 mg/L)进行灌服,进行为期20天的观测,并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三种他汀类药物在对试验兔灌服20天后,高脂血症兔的 T C及 T G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三种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赛藏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胆外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探讨

    目的:探析肝胆外科护理投诉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68例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投诉的资料,分析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总结分析科室针对护理投诉制定的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68例护理投诉主要原因为:执行岗位职责不到位20例(28.41%)、护理技术23例(33.82%)、服务态度9例(13.24%)、法律意识浅薄8例(11.76%)、其他8例(11.76%)。结论: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正确对待并积极解决患者护理投诉,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浦会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对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治疗后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70例接受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对这些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经治疗和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皮瓣成功存货率来作为依据。结果:70例患者经过观察护理后,皮瓣完全成功存活67例(95.71%),皮瓣部分成功存活2例(2.86%),皮瓣边缘坏死1例(1.43%),护理总有效率为92.86%。经统计学处理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观察护理来让高压电烧伤皮瓣修复患者得到比较高的修复率,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伤性癫痫50例手术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手术治疗后的的相关护理方式与要点等。方法:对于外伤性癫痫的5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对其进行了严密的观察,加强对其的监测与护理,在康复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进行有效的加强。结果:在手术结束半年后对其进行访问,其中有38例患者对于治疗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结果,4例患者在术后的疗效较为显著,5例疗效相对较好,而有3例患者则效果不明显。结论:外伤性癫痫属于顽固性的癫痫手术中好的一种方式,在术前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基础与前提,而在手术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护理则是对其康复或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出血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回顾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1月行剖宫产术590例护理体会。结果:590例患者全部痊愈,患者状态良好,没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剖腹产患者手术后护理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顺利努力完成。

    作者:李国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护理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09至2011年我院共有20例患者接受气管管套护理,他们均是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论: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需要提供气管套管护理服务,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胡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按照个人意愿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64例患者给予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2.2±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4±2.8)分,且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其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李家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气血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及SaO2检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耳道胆脂瘤致耳道闭锁2例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EACC )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但临床上误诊时有发生。本院收治2例临床初诊“外耳道新生物”,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胆脂瘤,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均为青年男性,其中:例1,32岁,因“左耳闷伴听力下降一年”入院。三年前有外耳道流脓史,否认其他耳病史。专科检查:左外耳道粉红色球形新生物封闭,表面光滑,触之软,疼痛不明显。CT 示:左外耳道低密度影,呈膨胀性生长,耳道后壁及乳突骨质部分吸收,中耳腔正常。例2,24岁,因“左侧间歇性耳漏二月,伴有左耳胀痛,听力下降”入院,专科检查以及CT表现同例1相似。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耳显微镜下行左侧外耳道新生物切除术。术中见左外耳道软骨部膜状组织封闭,膜厚约1mm ,切开后见耳道内充填白色“豆渣样”物。完全清理后见骨性外耳道后壁破坏明显,部分皮肤缺损,鼓膜完整但菲薄。术后病理示外耳道胆脂瘤。耳道内填塞碘仿纱条,定期换药复查,随访半年以上均未见复发。

    作者:钱俊勇;郭金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程序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交接中的应用。方法: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100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全身麻醉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按常规送至麻醉复苏室复苏,其中对照组按巡回护士常规交接习惯与复苏室护士交接,实验组按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交接。比较两组交接有无漏洞。结果:实验组在交接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高于安全对照组。结论: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应在科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伦江;陈豫;唐淋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潮气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肺炎潮气肺功能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治和评估的作用。方法:对42例 RS V 肺炎患儿(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及25例正常婴幼儿进行潮气肺功能检查,观察潮气流速-容量环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呼吸频率(RR)升高,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下降,与恢复期比较,RR、tI/tE、tPTEF/tE有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期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呼吸频率(RR)、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则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RSV导致的肺炎在急性期时主要表现是小气道通气的受阻,在恢复期时,肺功能仍存在部分异常情况。潮气量是判断患儿肺功能状况、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观察针灸联合固本止崩汤治疗女性崩漏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应用固本止崩汤在治疗女性崩漏疾病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在我站治疗的34例崩漏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行针灸进行治疗,并加减固本止崩汤水煎服;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肌注黄体酮20mg/日进行止血,后口服雌孕激素药物。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非经期出血量明显减少或消失,经期、血量、周期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具有优势,P<0.05。结论:应用针灸联合固本止崩汤治疗女性崩漏患者在非经期止血,调节生理周期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具有在中医妇科推广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苦瓜多肽对 SD 大鼠降血脂作用研究

    以水提法对苦瓜多肽进行提取,并以柱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苦瓜多肽喂饲SD大鼠。结果表明:各剂量的苦瓜多肽对大鼠体重没有显著影响。苦瓜多肽显著降低肾周脂肪含量,明显降低血清中 TG水平,其中50mg/kg的苦瓜多肽显著提高了中剂量组大鼠 HDL -C 水平,同时降低了LDL -C的水平。苦瓜多肽具有降甘油三酯作用,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疗作用。

    作者:王东红;吴雨真;殷军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气促、胸闷或咳嗽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急剧加重,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1]。因此,在早期哮喘急性发作时进行有效干预,可及时缓解病情,防止症状恶化。本次实验观察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2]。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37岁至63岁,平均年龄(51.2±2.7)岁,支气管哮喘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病程时间(4.7±0.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文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