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瑜
儿科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引起,尤其呼吸道病毒感染,干扰素被证实具有广泛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作用。由于其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不易产生中和抗体等优点,近年来干扰素α在治疗儿科呼吸道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薛俊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T RFIA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上升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是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血清学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谭有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质增生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骨质增生临床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结论: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可达到理想效果,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病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苏金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梗阻性黄疸对于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涵盖了机械、生物及免疫屏障等多层次、多因素的病理演变阶段,同时又有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性的变化、氧化应激反应、细胞自我再生修复能力的下降和肠道菌群失调等众多因素的参与,这使得人们对于小肠微环境及其所发挥的免疫防御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地加以重视。
作者:项田岗;张兴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集束化护理模式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包括 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干预前后血气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 VAP发生率是11.1%,比对照组患者(31.1%)的低,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患者明显长于实验者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PO2比干预前显著提高,而PCO2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唐玲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为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80例产妇,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做常规的孕产期检查和护理,同时加强孕期的宣教、分娩时的体贴关爱以及产后的细心护理等护理工作;对照组做常规的孕产期检查和护理。结果:实验组有5例(5.56%)发现产后沮丧等情绪,没有发生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对照组3例(3.33%)出现产后抑郁症,7例(7.78%)发现产后沮丧等情绪,没有发生严重的产后抑郁症。结论:心理压力、生理因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产后抑郁症,因此需要家庭、医院、社会共同关注、预防同时进行积极治疗。
作者:雷永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脓肿CT 三期增强检查中伴发的异常灌注(THPD)征象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证实、CT 增强显示 T HPD征象的图像资料,对不同时相出现 T HPD病例的CT 表现、原因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CT 增强显示动脉期17例高灌注 T HPD ,2例同时有高灌注和低灌注 T HPD两种表现,1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门脉期表现为高灌注 T HPD 者3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者4例。结论:动脉期T HPD有助于肝脓肿诊断,T HPD表现多样,与其产生机制多种、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孙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IRSplus是一键式 AV 间期。对于房室传导功能良好的患者,通过一键打开IRSplus功能,就可以大程度的减少不必要的心室起搏比例。
作者:施露;张天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白内停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白内障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水平恢复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颈椎疾病患者可以通过术后护理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提供帮助。术后的各项护理服务都是为了提升治疗效果而进行的,因此非常重要,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技巧,并且对于患者的心理和饮食提供指导,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商兴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肝病合并结合病的患者临床采取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式来进行研究,对其临床症状改善、疾病特点等进行观察,制定对患者的护理方案。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58.8%,有效率为21.4%,无效率11.8%。结论:肝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他们临床中需要使用比较好的护理干预来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够让治疗的效果得到发挥,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让患者获得更加安全的治疗。
作者:王冰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行业标准的实施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有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各种培训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作者:易显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在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从2012年2月份到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患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干扰素雾化治疗,两组治疗相同时间后对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结果:两组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实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疗效总有效率、退烧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雾化在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疗效显著,能使患儿临床获益。
作者:金唐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超市熟食制品微生物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关对策,大限度的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选取 xx 区销售熟食制品的超市共计10家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在超市中正常销售的熟食制品共计15类(200份)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我国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与肉制品检验》中的相关规范展开检验作业。参照《熟肉制品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对检测样本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5类(200份)熟食制品中,共检出合格熟食制品73份,检出合格率为36.50%,未合格率为63.50%。共32份熟食制品中检出致病菌,检出菌株数为45株。45株致病菌中,31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8.89%,明显高于其他致病菌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x x 区超市熟食制品微生物污染问题严重,存在可能诱发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污染问题,需要从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从法律管理措施的落实、以及从技术标准的提升方面入手,加以改进,权利提高超市熟食制品卫生检验的合格率。
作者:王爱华;赵德东;韦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胸部叩击排痰组)64例和观察组(体外振动排痰仪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排痰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洋;姜鹏;马丽丽;金环宇;安娜;赵悦;刘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仅为83.6%,两组患者满意度也是实验组比较高,说明实验组的效果和患者接受度都比较理想。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不错的效果,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
作者:田锦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因素和防止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8月住院分娩产妇出现产后出血80例,分析出血的原因、正确诊断、积极防治措施。结果:产妇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其他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防止产后出血关键是减少宫缩乏力,积极防止妊娠并发疾病和不必要的流产、引产手术。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针对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使用希森美康XS -800i血液分析仪、迈瑞800生化仪检验中的60例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标本,对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60例血液检验误差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将出现血液检验误差的因素归结为四种:血液样本采集原因(18.33%)、患者自身原因(61.67%)、血液标本送检原因(13.33%)以及血液标本的检验原因(6.67%)。对血液标本检验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原因分析,归结为四种原因,对这个四种原因产生进行分析,主要的因素是医务人员操作不合理造成的。结论:血液标本检验中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很多中,为了提高血液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保证血液检测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提高医务人员血液检的意识,规范血液检验各项工作,降低血液检验误差。
作者:徐卫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人们对于生活治疗的要求体现。对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提升是目前我科提升服务质量的首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就内分泌科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进行了一些对策给予,希望能够让我科的护理人员获得比较好的质量提升方法,并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李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中学生癔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析56例患有癔症的中学生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学生的癔症表现并不相同,而是多种多样,但通常都表现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或者曲体障碍,情绪是引起癔症发作的主要原因,一般采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并且大多都能治愈。结论:必须高度关注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多沟通和联系,保证中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赵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