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马幸花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86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年龄超过60岁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左氧氟沙星药物及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给药方法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重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气血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及SaO2检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冬季温度舒适护理与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对老年患者冬季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方法:冬季入住我科老年患者375例,病室设置96.67%在温暖如春的南向房间;比较冬季晴天南向与北向病室室温、热水袋使用率、手臂温暖静脉穿刺成功率与输液过程舒适度。结果:冬季入住我科患者南向病室温度舒适度明显高于北向病室,热水袋使用率南向低于北向病室,患者手臂温暖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输液过程中手臂发麻及疼痛感减轻。结论:通过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加强老年住院患者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提高老年患者温暖舒适、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防范了医院不安全因素中温度性损伤[1]中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急救期的重症烧伤患者实施输液以及临床护理的效果

    目的:对急救期重症烧伤患者提供输液以及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提供比较可靠的方法。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52例重症烧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输液和营养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重复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炎以及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支持10d后的营养状况以及氮平衡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营养支持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症烧伤患者接受输液和营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比较好的治疗基础,其并发症情况得到了控制。

    作者:孙明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易引发患者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归纳分析在2003年到2013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0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有60例患者在患病期间并发了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率达8.33%)。临床发现由于脑出血导致的患者的模糊的意识状态,其意识情况愈差,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临床资料显示患发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6.66%。结论:由于脑出血并发产生上消化道出血,是患者的病危信号之一。

    作者:帕提曼·艾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工流产漏吸15例引发的思考

    人工流产是指在妊娠早期采用人工手术的方法终止妊娠。它包括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人工流产钳刮术。人工流产手术是为计划生育失败、或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妊娠的孕妇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也是补救辅助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安全可行。其中极少数人工流产术后会出现并发症,漏吸即是其中之一。人工流产漏吸是指凡因宫内妊娠行人工流产手术,胚胎组织不能完全吸出,以致继续妊娠者。我院门诊部于2009年-2013年共收治人工流产漏吸15例,现对漏吸的原因及处理进行总结:1临床资料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15例人工流产漏吸患者中,有5例来自外院。年龄18-38岁,经产妇为11例,初产妇为4例,其中有剖宫产史者3例。

    作者:蔡兴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行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Meta分析法对 CAP 患者行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10项研究结果未见显著异质性(P>0.05);有效率、痊愈率与细菌清除率经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后RR值分别为1.1、1.2与1.1(P<0.05),不良反应RR值为1.0(P>0.05)。结论:CAP患者行莫西沙星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

    作者:刘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部肿块的彩色超声诊断与图像分析探讨

    1液体肿块肿块呈无回声暗区,此类肿块大多属良性肿瘤,如肝、胆总管、脾、胰、肾、卵巢和肠系膜等处的囊肿。胆囊、肾盂、膀胱、输尿管和胃肠的液体潴留。结核性、炎性包裹积液。腹主动脉瘤、血肿、脓肿和冷脓肿等;无回声暗区内出现部分细小若回声,提示囊液较稠厚,此地类肿块一般性良性。如皮质囊肿、部分血肿、脓肿、处女膜闭锁或子宫内膜异位时的精血潴留;无回声暗区内有线条状分隔,此类肿块多性良性肿瘤。如多囊肝、多囊肾、卵巢多房性囊肿等;液性肿块内腔不整齐,并有增强小团块状回声向内腔突出呈般考虑囊腺瘤或囊腺癌变。

    作者:赵筱丹;王心佳;田慧玉;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分析尿常规检验的相关要点

    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高尿常规检验合格率及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集的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1000例为研究对象,对尿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0例样本中不合格率为2%。结论: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样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合理、采集量不正确等,要对症下药,提高尿常规检验样本合格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杨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切除后置腹腔引流管引起的66例并发证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引流管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管病人引起并发症的66例病历资料。结果:引流口感染15例,占23%;引流管口出血4例,占6%;引流管内出血8例,占12%;引流管压迫肠道引起肠梗阻3例,占4.5%;引流管引起腹腔脏器损伤2例,占3%;引流管断裂1例,占1.5%;引流管滑入腹腔内1例,占1.5%。结论:腹腔引流管的合理放置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传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目的: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针对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使用希森美康XS -800i血液分析仪、迈瑞800生化仪检验中的60例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标本,对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60例血液检验误差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将出现血液检验误差的因素归结为四种:血液样本采集原因(18.33%)、患者自身原因(61.67%)、血液标本送检原因(13.33%)以及血液标本的检验原因(6.67%)。对血液标本检验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原因分析,归结为四种原因,对这个四种原因产生进行分析,主要的因素是医务人员操作不合理造成的。结论:血液标本检验中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很多中,为了提高血液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保证血液检测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提高医务人员血液检的意识,规范血液检验各项工作,降低血液检验误差。

    作者:徐卫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体位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以来收治的68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不同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上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给予舒适体位护理,可加强临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舒适性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穿刺点定位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穿刺点定位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32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 Kilka推荐的定位方法做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该组患者的穿刺点定位在 K 线的中点;对照组用 Greher 推荐的定位方法做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指标,仔细观察是否出现气胸、血管刺破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的概率分别是52.8%和15.4%,前三次穿刺成功的总概率分别是84.7%和49.3%,放弃的概率分别是7.4%和10.7%,27例穿刺成功的平均进针深度是36(24~50)mm。结论:单独考虑穿刺成功率,Kilka的定位方法是效果较好的穿刺定位法,对成年患者的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适用,其进针深度在48mm 之内。

    作者:陆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经中药内外合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使用中药内外合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6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观察组使用葛根芩连五炭汤口服灌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临床中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葛根芩连五炭汤内外合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段江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86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2013年5月接诊,全部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同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81.40%(35/4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率,大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莉;王淑会;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措施的探讨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均可影响通气不足,乃至呼吸停止,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急性呼吸衰竭。还可因急性物理刺激性气体吸入、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引起肺组织损伤,产生渗透性肺水肿所致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急性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严重低氧血症的呼吸衰竭。现场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多突然发生,应在现场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防止和缓解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保护神经、循环、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一般健康人体内存氧量约1.0L ,平静时,每分钟氧耗量为200mL -250mL。一旦突发因素引起呼吸终止,机体能保持肺循环,仍能藉肺泡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继续进行气体交换,这称为弥散呼吸,它可为机体额外提供1.5-2min ,使动脉血氧分压保持在脑组织产生不可逆转损伤水平之上。所以当呼吸停止,应立即在现场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条件下,作间歇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但操作者应注意,先作快速深呼气至残气位,再快速吸气至肺总量,即将气吹入患者口中,这样呼出气的氧浓度较高。如有条件作带气囊导管的口腔插管,可手控简易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如发生心脏骤停,还应采取有效的体外心脏按摩等有关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随后再调用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作者:陈鸿雁;王锐;李春丽;张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胸部叩击排痰组)64例和观察组(体外振动排痰仪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排痰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洋;姜鹏;马丽丽;金环宇;安娜;赵悦;刘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 CT 检查与超声的影像对比分析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C T 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的效果对比进行研究。方法2009年至2013年一共有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治疗,对其进行了CT 和超声检查诊断分析。结果轻型 AP患者中,超声及CT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重症AP患者中,临床CT 检查结果显著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对急性胰腺炎轻型症状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CT 和超声影像均无明显差异,而对重症患者来说,CT 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

    作者:孙玉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保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2月随机选取我院120例移位妊娠患者(观察组)和120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根据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移位妊娠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重复性异位妊娠史、不孕史、口服避孕药、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初次妊娠史、宫内放置节育环史、输卵管结扎术史、手术史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炎、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宫内放置节育环史、输卵管结扎术史为引发移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盆腔炎、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宫内放置节育环史、输卵管结扎术史为引发移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其中人工流产是主要的发病因素,提示患者应当加强对人工流产的重视度,降低人工流产手术发生率,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作者:李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生儿游泳与足跟采血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从临床选取18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在游泳后采集足跟血,对照组新生儿在沐浴后采集足跟血,比较两组采血难易程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后进行足跟采血可以明显提高采血成功率。

    作者:陈白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患者接受的麻醉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的84例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使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对比分析其麻醉效果。结果:在对患者使用麻醉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生效时间短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也是观察组比较优秀。另外在新生儿 Apgar评分、NBNA 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方式其效果比硬膜外麻醉要好,患者的生效时间短。

    作者:王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