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幸花
肠梗阻是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即不能顺利通过肠道时称为肠梗阻,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它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的变化,而且可导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其病情复杂多变,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给以手术治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作者:冯佳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更好的护理患者,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在家属等待区设置宣传栏,装配电子信息等候系统,扩音器传唤家属,爱心留言区,儿童活动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手术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属了解了一般麻醉和手术的护理要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增加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家属是患者治疗护理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健康教育应与手术室优质护理有机结合,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张艳平;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52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治疗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各76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9.2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0.79%,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其疗效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李崇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骨科多发性创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2010年至2011年我院共有5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接受治疗,对其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来划分为治疗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实验组使用骨科急诊手术,对比分析效果。结果:试验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消化道、颅内、伤口再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急诊手术治疗能够对多发性创伤患者提供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几率均比较低,临床安全性比极高,因此比较适合广泛使用。
作者:公大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研究分析不同情况烧伤患者的护理方式,为临床中对烧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提供帮助。根据患者的烧伤情况以及人数来进行多种护理过程的介绍,研究分析这一整套的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提供的帮助进行探讨。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75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对照组共有25例子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共有50例患者,采取的是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有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6例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76%,说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优秀。结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临床中使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比较优秀,患者的有效率比较高。
作者:吴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的作用,能够对女性患者的妊娠进行终止,因此临床中主要是应用于避孕、各个时期妊娠的终止,现在在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中也有所应用。
作者:侯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骨伤膏联合篙白伤湿气雾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3年4月我院急诊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300人,并合理分配为两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人。就治疗组的患者而言,在治疗的时候采用骨伤膏联合篙白伤湿气雾剂治疗;而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他们所受到的治疗就是传统的骨伤膏治疗。然后总结评价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就两组患者的痊愈率相比较而言,治疗组是87.7%,对照组是80.7%,并且两组都具备着统计学意义(P<0.05);就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较而言,治疗组是99.0%,对照组是98.3%,其中,P>0.05。结论:在骨伤膏联合篙白伤湿气雾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基础上,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很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的疼痛与肿胀,还能缩短恢复功能活动的时间。
作者:樊启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小儿患者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0年内至2012年的94例我院小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方法研究,将患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的是红霉素进行和常规的发热治疗,观察组则是使用阿奇霉素和常规发热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9.4%,对比分析说明观察组效果更加明显;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4.3%,对照组为10.6%,说明对照组的安全性比观察组差。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该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低,可靠,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付继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心绞痛治疗中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效果。方法:64例心绞痛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采用单纯硝酸甘油治疗和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接受硝酸甘油以及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可有效治疗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卜广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处于心脏缺血状态的患者在恢复血流灌注过程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医护人员严密监护心电变化,积极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对症治疗,保护好患者的心脏功能;积极改善患者血液供应,对症处理;对症用药,确保提高患者溶栓治愈率。本文入选的60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病率42%,多发生在胸痛缓解、S T 段下移之后持续2-120min。其中,AIVR发病率占12.1%,BHS发病率占11.5%,新出现室早或室早增多发病率占9.8%,室颤发病率占5.3%。入选的60例患者,经过临床救治均康复出院。
作者:侯吉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气血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及SaO2检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在小儿骨科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30例小儿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随机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量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及家长对骨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小儿骨头特点掌握(90.43%)、上肢骨折外固定知识(88.70%)、骨折后观察及护理掌握(93.04%)、临床骨性愈合率(97.39%)、功能完全恢复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儿及家长掌握小儿骨折的基本知识,促进小儿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吴亚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精神分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对应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86.67%,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锥外体系不良反应率为6.67%,利培酮这一比例为22.22%,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且相比利培酮不良反应率较低,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想药物。
作者:梁绍兴;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激光治疗基础上增加宫颈炎康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并确诊为中重度宫颈糜烂的112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11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只给予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宫颈炎康栓阴道塞药治疗。在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禁止进行性生活,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1年后各进行1次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1年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2.86%、100%,对照组为80.36%、82.14%,2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利用宫颈炎康栓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宫颈糜烂,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许月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因粥样斑块处形成血栓或出现持久痉挛,造成动脉管腔闭塞,血流中断,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量短暂,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以致出现一过性心肌缺血,不会造成心肌坏死。临床上以持久的胸骨剧烈镇痛,发热和血清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动态改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为特征,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在工业化国家是常见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常见病,病死率也较高。1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肌坏死、新功能减退,心输出量降低引起中药器官的功能变化。可因梗死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的情况及患者的体质等不同而差异较大。
作者:姜婷婷;卞晓璐;姚志丹;李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康复治疗对矽肺壹期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情稳定的矽肺壹期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组(n=30)与对照组(n=30),肺康复组给予体能锻炼、呼吸肌锻炼、心理干预等肺康复治疗措施,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定肺通气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通气功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肺康复治疗可提高矽肺壹期患者肺通气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马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分析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穿刺点定位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32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 Kilka推荐的定位方法做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该组患者的穿刺点定位在 K 线的中点;对照组用 Greher 推荐的定位方法做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指标,仔细观察是否出现气胸、血管刺破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的概率分别是52.8%和15.4%,前三次穿刺成功的总概率分别是84.7%和49.3%,放弃的概率分别是7.4%和10.7%,27例穿刺成功的平均进针深度是36(24~50)mm。结论:单独考虑穿刺成功率,Kilka的定位方法是效果较好的穿刺定位法,对成年患者的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适用,其进针深度在48mm 之内。
作者:陆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健脾益肾的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加味正气散(黄芪、灵芝、紫河车、山药、白术、陈皮、黄芩、防风、乌梅、煅牡蛎、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5例。结果:总有效率96.5%。结论:自拟加味正气散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通过益气固表、健脾益肾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路云霞;张兆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老年病房患者安全护理隐患,有效提升对病患的认知与临床安全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老年病患的安全护理隐患与相应护理措施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病患护理安全存在隐患包括病患生理性因素、心理因素、疾病性因素、药物性因素四个主要方面,应该针对存在的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护措施。结论:护理工作中安全无疑是排在首要位置的,提升医护人员对老年病患护理安全存在隐患认知并准确依据病患病情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能够保障病患的安全,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唐颖;薛勤;彭英娇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