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赵德东;韦杰
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但应以能改善鼻腔通气,又不致过度影响鼻甲生理功能为首选,且有很好的临床操作性。经鼻内镜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部分)切除术,基本符合上述要求。本文就临床经验角度总结该术式方法及要点、优点,供同行批评借鉴。
作者:何胜;耿勇;朱昱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和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来自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95例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 TRUST 与 TPPA 两种试验检测,比较两种梅毒血清筛选试验方法,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495份血清标本中,TRUST 法检测结果164例阳性,阳性率为33.13%,滴度≥1:32有6例,为1.21%;TPPA 法检测结果417例阳性,阳性率84.24%;TEUST 和 TPPA 法同时检测结果162例阳性,占32.73%,TRUST 检查阴性而TPPA 法检测结果170例阳性,占34.34%。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减少漏检,提高诊断率,应综合使用 TRUST 与 TPPA 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
作者:谢芳;黄斌;班丽佳;张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眼调节和近视眼的联系。方法:根据50例自愿接受此次研究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对其100只眼睛进行研究,通过屈光不正的情况还有检查的结果来对为患者的近视眼和眼调节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小20岁,大的30岁,屈光不正大为-10D ,为其进行了调节,幅度从6.25D至13.70D ,平均一分钟9.64周。结果显示患者的屈光度和调节幅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而调节敏捷度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屈光不正可以通过眼调节幅度来进行改变,较低的幅度则会产生较高的屈光度,相反亦然,临床中近视患者可以通过对调节幅度进行训练来减慢眼睛近视度数加深的情况。
作者:王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为降低小儿肺炎的病死率、窒息情况等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中为患儿提供周到、细心、体贴的护理,有助于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作者:周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全身麻醉拔管后麻醉恢复早期患者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拔管后麻醉恢复早期患者366例,依照患者的年龄分成小儿组、成人组和老年组三组,每组122例,针对所产生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实施了有效的干预,对其干预方式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少儿组中有8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4%,成人组中有7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7.4%,老年组中有96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8.7%,老年组和少儿组显著高于成人组,三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严密观察麻醉恢复早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留意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以防范,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方式,以此降低危险度,保证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中平稳度过。
作者:王佳;李波;晁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红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进行肾切除术患者30例,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腰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RBC -C3bRR和RBC -ICR测定,比较两组治疗方法下术前、术后、术后1d和术后4d的 RBC -C3bRR和 RBC -ICR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本院分组治疗之后,采用腹腔镜肾切除方法与开放性肾切除测定 RBC -C3bRR和 RBC -ICR数据在术中、术后1d、术后4d比较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于红细胞损害小,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唐一涛;杨国胜;钟瑞伦;王炳卫;刘百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36例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13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名68例,对照组实施消化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感冒、呕吐及腹泻缓解,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感冒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26.72±1.62、12.1±0.35)、32.4±1.46)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快速缓解秋季腹泻患儿感冒、呕吐、腹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屠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院2013年1月至3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通过科学规范治疗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8~85岁;均为支气管哮喘。其中轻度30例,中度12例,重度6例,危重2例;绝大部分支气管哮喘都能得到控制或缓解。2护理2.1环境的洁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每天开窗通风,尽量减少病室内过敏原的存在,如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避免使用陈旧被褥,湿式或使用吸尘器打扫。
作者:纳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院感染指的是医院职工、探视者、病人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血液透析是是慢性肾病终末期替代治疗的重要方法,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透析室内透析时间长、人员更换频率快、医疗设备残留血液,很容易滋生细菌,再加上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频有发生。文章分析了血液透析室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析了血液透析室内医院感染的质量控管对策,旨在为血液透析室内医护人员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患者行彩超检查诊断与超声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拟诊阑尾炎患者17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搜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而分析患者阑尾形态结构与超声表现。结果:170例患者经高频探头检查后检出154例,检出率为90.6%;经低频超声检查后检出93例,检出率为54.7%;超声表现分型分为无结构型、结构部分破坏型、结构完整难辨型以及结构完整清晰型。结论:阑尾炎患者行高频超声诊断,可有效提高检出率,有利于超声分型,且对后期临床治疗的意义重大。
作者:雷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护理因素的相关性,以正确指导结核病患者的服药及增强其依从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结核病患者(300例),以全国结核病年龄段患病率为参照,在各年龄段中按比例随机抽取,并设计调查表调查被抽取患者,后分析护理因素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结果:300例被调查者中服药依从性良好者157例,构成比为52、33%,服药依从性较差者143例,构成比为47、67%。服药依从性良好组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及胃肠道等生理反应均低于服药依从性较差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组患者与亲戚同事沟通的次数及受到的关心略高于依从性差组;认知管理评分为3.38±0.56,与医生沟通评分为3.42±0.66,症状管理评分为7.51±1、23,疾病共性管理评分为7.62±1.12各项比较均高于依从性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自我管理、医护人员的关心及对疾病的认知可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如何针对临床用血紧张原因采取措施。方法:总结与分析近年本市用血紧张原因。结论:通过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保障临床充分血液供应。
作者:高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老年病房患者安全护理隐患,有效提升对病患的认知与临床安全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老年病患的安全护理隐患与相应护理措施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病患护理安全存在隐患包括病患生理性因素、心理因素、疾病性因素、药物性因素四个主要方面,应该针对存在的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护措施。结论:护理工作中安全无疑是排在首要位置的,提升医护人员对老年病患护理安全存在隐患认知并准确依据病患病情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能够保障病患的安全,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唐颖;薛勤;彭英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对支气管哮喘病的知晓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本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要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P<0.05),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本病的知晓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改善。
作者:蔡培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病使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09年至2010年我院接收的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对他们使用针灸推拿疗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更高一些,效果更好一些。结论:颈椎病的治疗采用针灸推拿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对治疗效果进行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郭松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肥胖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临床诊断以及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治疗的方式进行研究。结论: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强度,改善饮食结构,防止低血钾和室颤。如果饮食和运动均不能够产生效果,那么需要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作者:刘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干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对其用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总结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章陈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矫形支具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根据侧弯情况予以矫形支具治疗,疗程9-12月,对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前后Cobb角对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矫形支具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
作者:任凯;龚晓明;章荣;曾祥斌;詹俊杰;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VSD负压引流技术是当前治疗手足等器官软组织严重感染创面的新型引流技术,目前在手足外科广泛应用,是一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以微生物半透明膜为全密封材料覆盖,封闭整个创面,将引流管与中心负压连接,使整个创面形成全封闭负压引流状态,它利用高负压将引流区内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及时清除,同时有利于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的消退,并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组织的修复。在当前企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由于操作不慎等原因导致的手指等器官软组织严重创伤感染等现象比较常见,并且由于手指功能的极其精细、复杂,医护人员对于病人的术后护理质量的高低,将严重影响病人康复后的日常工作及生活,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谈谈 VSD负压引流技术在术后护理中的体会。
作者:蒋燕飞;何冰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胰十二指肠肿瘤唯一有效方法。患者全身情况差、手术范围大、并发症多、危险性大。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心理护理: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比其他肿瘤术前心态还要差。除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由于频繁呕吐、腹胀、腹痛、皮肤瘙痒、使患者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向病人家属清楚交代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作者:刘丽善;孙延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