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会荣
目的:探究对老年哮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年龄在6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显着优越性,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相对对照组患者要高很多,两者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哮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护患环境,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方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为提高肝硬化出院病人健康教育有效性。方法:自行设计肝硬化患者“自我关爱卡”,将10年1-12月出院肝硬化病人42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在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11年1-12月份出院病人61例作为观察组,在健康教育指导同时发放“自我关爱卡”并讲解其内容。结果: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分别为55.55%和89.34%,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我关爱卡”通过其特殊的设计风格与详尽的信息内容以及与病人间的沟通联系,提高了病人自我关爱能力。
作者:张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小儿患者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0年内至2012年的94例我院小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方法研究,将患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的是红霉素进行和常规的发热治疗,观察组则是使用阿奇霉素和常规发热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9.4%,对比分析说明观察组效果更加明显;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4.3%,对照组为10.6%,说明对照组的安全性比观察组差。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该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低,可靠,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付继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照护体验及照护对其造成的影响,探索其需求,为有效的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患者家属采取深入访谈和观察法获得其真实感受和体验,采用现象学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获得心理负荷过重,家庭生活满意度降低,人身自由受限,经济负担过大,健康水平下降5个主题。结论:在研究与关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不应忽视患者家属在照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针对性的提供知识、心理援助,减轻其负担,从而提高照护水平。
作者:刘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干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对其用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总结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章陈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抽取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分析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43例,在相同麻醉诱导用药的基础上,运用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比较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分析组,对两组麻醉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上,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死、致残以及并发症发生等几率上,分析组要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来说,使其呼吸道保持通.,通过抗休克治疗并使用正确的麻醉方式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的关键。
作者:张俊燕;贾渊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人工流产是指在妊娠早期采用人工手术的方法终止妊娠。它包括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人工流产钳刮术。人工流产手术是为计划生育失败、或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妊娠的孕妇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也是补救辅助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安全可行。其中极少数人工流产术后会出现并发症,漏吸即是其中之一。人工流产漏吸是指凡因宫内妊娠行人工流产手术,胚胎组织不能完全吸出,以致继续妊娠者。我院门诊部于2009年-2013年共收治人工流产漏吸15例,现对漏吸的原因及处理进行总结:1临床资料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15例人工流产漏吸患者中,有5例来自外院。年龄18-38岁,经产妇为11例,初产妇为4例,其中有剖宫产史者3例。
作者:蔡兴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仅是促进医学研究前进的有力保障,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这要求管理者须从制度建设、信息化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结题管理等多个方面统筹管理。
作者:高伟伟;时钢;门天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误诊率比较高,血钙是常规检查项目,并做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全段以及CT 等辅助检查,提高术前定位准确性。
作者:李荣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包括副反应(副作用)和毒性反应(毒性作用)。轻者仅表现为局部痒、皮疹等,重者可为全身皮疹、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休克症状,甚至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占住院人数的5%-10%;而住院病人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数达10%~20%,致死率为0.24%-2.9%。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涉及生产、运输、储存、应用等许多环节。现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1.1首先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药物的药理反应,由于药物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药物在服用后,可导致一些机体产生超出预期治疗目的的生理反应,例如,服用维生素C可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以及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以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 C 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等。同时药物受到污染或灭菌不彻底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如药物暴露在空气中或者药物微生物超标,造成微生物污染也会出现超出预期治疗目的的治疗结果。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当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根据2012年至2013年我院的护理管理效果来进行分析,根据妇产科在2012年没有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结果与2013年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比的内容涉及了环境、卫生、态度、心理干预等等。结果:2013年我院采取人性化护理工作后,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比2012年未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时候的结果,其存在很大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妇产科中,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护理体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高,护患关系和谐,因此纠纷比较少,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改善,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形象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作者:滕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肠梗阻是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即不能顺利通过肠道时称为肠梗阻,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它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的变化,而且可导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其病情复杂多变,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给以手术治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作者:冯佳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者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饮食原因、药物原因、疾病原因、活动原因等几种。结论: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较多,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则是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现象的关键。
作者:史恩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镇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的整体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我镇的免疫规划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常规查漏补种工作要求,逐家逐户对我辖区所有学龄前儿童进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调查,记录每个人预防接种情况,并对调查到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原因。结果:共调查学龄前儿童3177人,无卡107人,无证39/人,外来儿童四种接种率为 OPV(92.0%)、DPT(91.5%)、、MMR (87.9%)、A 群流脑疫苗(90.0%),和本地儿童的接种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二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效果,受多因素影响,要找出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
作者:郑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为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80例产妇,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做常规的孕产期检查和护理,同时加强孕期的宣教、分娩时的体贴关爱以及产后的细心护理等护理工作;对照组做常规的孕产期检查和护理。结果:实验组有5例(5.56%)发现产后沮丧等情绪,没有发生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对照组3例(3.33%)出现产后抑郁症,7例(7.78%)发现产后沮丧等情绪,没有发生严重的产后抑郁症。结论:心理压力、生理因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产后抑郁症,因此需要家庭、医院、社会共同关注、预防同时进行积极治疗。
作者:雷永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护理因素的相关性,以正确指导结核病患者的服药及增强其依从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结核病患者(300例),以全国结核病年龄段患病率为参照,在各年龄段中按比例随机抽取,并设计调查表调查被抽取患者,后分析护理因素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结果:300例被调查者中服药依从性良好者157例,构成比为52、33%,服药依从性较差者143例,构成比为47、67%。服药依从性良好组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及胃肠道等生理反应均低于服药依从性较差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组患者与亲戚同事沟通的次数及受到的关心略高于依从性差组;认知管理评分为3.38±0.56,与医生沟通评分为3.42±0.66,症状管理评分为7.51±1、23,疾病共性管理评分为7.62±1.12各项比较均高于依从性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自我管理、医护人员的关心及对疾病的认知可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引起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3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386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共30例,占到了全部手术患者的7.77%,其中60岁及以上的患者共占83.33%(25例),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共占16.67%(5例),存在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共占86.67%(26例),无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共占13.33%(4例)。引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术后反流,共占26.67%(8例),管理不善,共占23.33%(7例),因喉返神经损伤导致的肺部感染占10.00%(3例)。其中无通气功能障碍以及轻度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共占16.67%(5例),中度以及重度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共占83.33%(25例)。30例患者中共有20.00%(6例)的患者因肺部感染严重而引发呼吸衰竭,2例的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6.67%。讨论:导致食管癌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大小、是否存在吸烟史、进行手术前是否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手术过程中对于呼吸道的管理是否科学规范、术后是否发生胃食反流以及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等几个方面,因此医护人员应当特别加强对以上方面的管理,降低和避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整体治愈率。
作者:范晋蓉;冯秋霞;杨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以水提法对苦瓜多肽进行提取,并以柱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苦瓜多肽喂饲SD大鼠。结果表明:各剂量的苦瓜多肽对大鼠体重没有显著影响。苦瓜多肽显著降低肾周脂肪含量,明显降低血清中 TG水平,其中50mg/kg的苦瓜多肽显著提高了中剂量组大鼠 HDL -C 水平,同时降低了LDL -C的水平。苦瓜多肽具有降甘油三酯作用,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疗作用。
作者:王东红;吴雨真;殷军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观察失眠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谷维素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对照组中治疗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失眠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依赖性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晓玲;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的“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美国 APDA 称年龄小于四十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有患者这样向他读幼儿园的女儿解析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就是让你不能动的病”一般在五十至六十五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六十随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70岁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我国目前大概有一百七十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护理: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护理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晚期卧床的病人,其护理任务则越来越重。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注意膳食和营养,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给与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疗者宜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因蛋白质可影响多巴胺的治疗效果。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全日总量40~50g。在限制范围内多选用乳、蛋、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适量进食海鲜类,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供给应充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作者:张秀利;赵秀玲;李亚男;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