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继承
肺栓塞是一种急性胸部疾病,在美国年发病约60万人,错过诊断达1/3[1]。适当的诊疗估计可以降低死亡率达30%。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栓塞(DVT)是一种关联性疾病,前者为 DVT 的后果。对没有 DVT 症状的患者而言,血栓栓塞的诊断难度更大。影像医生多主张 CT 肺动脉造影,但与换气灌注扫描之间存在争议。从2010年开始,我们开发了一个C T 肺动脉造影后继续检查臀部与腘窝深静脉的扫描程序。因为不是从足部静脉注射造影剂,将其称为直接的CT 肺动脉造影和间接地深静脉造影。在此提出我们的研究结果。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有20人(男=14,女=6),平均年龄52岁(48-81岁)。为了确定下肢深静脉佳强化的延迟时间,我们在获得了20例 C T 肺动脉造影后立即获得了多个密度测量数据。扫描设备为 Somatom Sensation 64排CT ,扫描条件:120kVp、240mAs ,标准的螺旋 CT 扫描模式。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140ml ,300mg/ml ,注射速率:3ml/s。延迟扫描时间28秒。扫描范围自下肺静脉到主动脉弓,大约长度12-15cm ,层宽3mm ,螺距1.6-1,重建间隔1mm ,剩余胸部做标准扫描。因为首要观察的是肺栓塞,我们的程序是先实施 CT 肺动脉造影使肺动脉增强。然后间断性地获取胸部、盆腔及下肢到膝关节的追踪图像。
作者:徐昕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非细胞毒性病毒,宿主在 HBV 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应答在 HBV 清除及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乙型肝炎的转归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其中 T 淋巴细胞作为主要的效应细胞,与病毒清除和细胞损伤的发生直接相关。白细胞分化抗原(C D )是不同血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与 T 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有CD2、CD3、CD4、CD8、CD28、CD58、CD80、CD86等,深入了解各种CD分子在 HBV 感染中的功能及变化,将为理解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作者:吴敏;徐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96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其采取的手术和保守两种治疗方法来进行研究。结果:保守治疗的效果并没有手术治疗好,此次研究中总体有效率为99.48%。结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比较适合接收手术治疗,而且早期的确诊对于后续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姜永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80例患者,手术包括病灶清除,植入自体髂骨植骨以及同种异体髂骨块,或植入同种异体骨钛笼进行融合,应用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对患者采用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正中劈开暴露病灶,彻底清除结核肉芽组织、脓液、死骨等进行脊髓减压,次全切除相应椎体,植入同种异体髂骨块以及自体骨块或植入同种异体骨钛笼进行融合重建前柱、前方钉板内固定。结果:80例患者进行6~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1例出现喉返神经受损症状,2个月后缓解;1例切口愈合差,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结核病灶复发,神经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至后1次随访时79例植骨病例X线均表现为融合迹象,1例融合不确切,融合时间6~20个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彻底清除病灶,重建颈胸段的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具有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彻底减压恢复截瘫,病灶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胡济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齐拉西酮(思贝格)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4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和对照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思贝格)联合小剂量氯氮平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与利培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68.18%,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具有治疗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戴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统计分析中医院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中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收的820例传染病患者,对其疫情存档资料、疾病报告卡、疫情管理记录等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中医院传染病发病共计820例,其中2011年280例(34.15%),2012年275例(33.54%),2013年265例(32.32%)。3年内我院传染病发病前5位的是手足口病、肺结核、梅毒、丙肝、水痘。结论:对医院传染病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可以有效监控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情况,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赖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09至2011年我院共有20例患者接受气管管套护理,他们均是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论: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需要提供气管套管护理服务,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胡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误诊率比较高,血钙是常规检查项目,并做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全段以及CT 等辅助检查,提高术前定位准确性。
作者:李荣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其生命也是一种威胁,并且对于身边的人来说,其传染性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旦染上结核病就必须要进行正规系统的诊疗,否则极易转成治疗更加困难的耐药性结核。以下所阐述的就是根本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一些注意事项,旨在找出治疗结核病更加有效的方案,供同行业参考。
作者:郑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讨论利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接诊牙周病患者100例,不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因素,将其无差别随机分配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生效率达到88.5%,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生效率仅为62.3%。结论:利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治疗牙周病具有显著效果,经过临床实践检验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胡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和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来自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95例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 TRUST 与 TPPA 两种试验检测,比较两种梅毒血清筛选试验方法,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495份血清标本中,TRUST 法检测结果164例阳性,阳性率为33.13%,滴度≥1:32有6例,为1.21%;TPPA 法检测结果417例阳性,阳性率84.24%;TEUST 和 TPPA 法同时检测结果162例阳性,占32.73%,TRUST 检查阴性而TPPA 法检测结果170例阳性,占34.34%。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减少漏检,提高诊断率,应综合使用 TRUST 与 TPPA 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
作者:谢芳;黄斌;班丽佳;张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应用固本止崩汤在治疗女性崩漏疾病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在我站治疗的34例崩漏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行针灸进行治疗,并加减固本止崩汤水煎服;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肌注黄体酮20mg/日进行止血,后口服雌孕激素药物。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非经期出血量明显减少或消失,经期、血量、周期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具有优势,P<0.05。结论:应用针灸联合固本止崩汤治疗女性崩漏患者在非经期止血,调节生理周期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具有在中医妇科推广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对其治疗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与2007年至2013年间接受治疗的36例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失血量、X线透视时间以及Sanders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在失血量和X线透视时间方面均较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Sanders 评分方面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髋螺钉退出,1例出现髋螺钉切割并诱发髋内翻畸形。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具有固定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较之于动力髋螺钉(DHS)应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红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进行肾切除术患者30例,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腰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RBC -C3bRR和RBC -ICR测定,比较两组治疗方法下术前、术后、术后1d和术后4d的 RBC -C3bRR和 RBC -ICR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本院分组治疗之后,采用腹腔镜肾切除方法与开放性肾切除测定 RBC -C3bRR和 RBC -ICR数据在术中、术后1d、术后4d比较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于红细胞损害小,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唐一涛;杨国胜;钟瑞伦;王炳卫;刘百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联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以我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资料来进行探讨分析,对患者的疾病资料以及检查治疗资料来采用Gensini积分判断。结果:男性患者且体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毫升每升以上的患者其评分结果比低于3毫升每升的女性患者要高。该次评分结果与患者的吸烟史、血脂、血压等等身体指标没有关联性。结论:临床总对于冠心病患者采用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监测,可以对病变情况进行预测,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让患者获得比较高效的治疗效果,降低病变的风险性。
作者:尹相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常见的一些风险以及处理的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的住院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50例是实行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的,对照组50例没有采用风险防范措施,观察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量、以及医疗失误、投诉率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采用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其中,实验组在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知识的普及、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训练,完善医护之间的沟通,加强医疗设备与药品的监督管理,在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对照组组产妇在住院期间共投诉26例,投诉率5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25例,满意度50%,医疗失误发生11次;实验组采取风险控制之后,住院期间共投诉3例,投诉率6%,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46例,满意度92%,医疗失误发生0次。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综合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1-2]。结论:通过采用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对妇产科患者在护理可能存在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医疗失误,降低患者的投诉率,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式。
作者:王焕琴;冀新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问题管理和危机管理的角度,医疗服务可能存在或者容易引发种种不满意的病人称为重点病人。但在重点病人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医疗行为,这些行为将导致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风险增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姜梁;胡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进性肾炎为急性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A PG )的简称。它起病急骤,可在数日数周或数月内肾功能急剧恶化,以少尿(无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多见。多数急骤起病,主要表现为少尿货无尿、血尿(常为肉眼血尿且反复发作)、大量蛋白尿、红细胞管型货不伴水肿高血压,病程迅速进展,病情持续发作,致使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可在数周货数月发展至肾衰竭终末期。它可能有三种转归,(1)在数周内迅速发展为尿毒症,呈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2)肾功能损害的进行速度较慢,在几个月或1年内发展为尿毒症。(3)少数病人治疗后病情稳定,甚至痊愈货残留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
作者:卞晓璐;姜婷婷;韩悦;李建辉;谢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9例幽门螺杆菌的患儿,对其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快速尿素酶试验(RU T )、细菌分离培养、组织切片染色法等进行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工作。结果:其中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的患儿测得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阳性率为81.36%,与其他三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即P>0.05。其中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特异性为75%,敏感度为95.92%,阳性值为97.92%,阴性值为81.82%。结论: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具有经济、简单方便、创伤小等特点,可用于诊断及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转阴等工作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梅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以来收治的68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不同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上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给予舒适体位护理,可加强临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舒适性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