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者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措施分析

史恩明

关键词:糖尿病, 低血糖, 相关因素, 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者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饮食原因、药物原因、疾病原因、活动原因等几种。结论: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较多,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则是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现象的关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本文研究探讨了临床上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方法,并就其方法进行了效果分析。2004-2012年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4例,分别接受保守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保守组:A 组37例。开腹手术组:B组7例。对上述各组患者的孕周、B超检查、血β- HCG 水平、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运用以上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可降低出血风险,保留生育功能,临床上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刘小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子宫收缩与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临床关系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收缩和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之间的联系。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70例子前置胎盘患者来监测其子宫收缩强度,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中有88.6%的患者出现了产前出血的情况,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子宫收缩情况,治疗时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来减少出血量,控制出血的总体有效率为93.5%,孕周延长天数平均26.5天。结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和子宫收缩之间的关系,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能够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来控制出血情况。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是指经过腹腔镜将子宫周围的韧带、血管、阴道壁切断,将子宫切除后经自阴道取出,具有手术创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腹部伤口小等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腹腔镜手术,我院于2009年开始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子宫切除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特点及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0例均为女性,主要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6.5岁,全部病例均行宫颈刮片组织学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盆腔无严重粘连。2护理方法2.1术前准备: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阅读病历,了解病情并制定护理计划,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优越性及术后注意事项,有助于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物品准备:30°腹腔镜韵砂、10mm 的 Trocor2个、5mm 的 Trocor2个、气腹针、分离钳5mm转换器、持针器、单极电钩、瓜钳、吸引器、腹腔镜高清晰度摄像临时系统、冷光源系统、CO2气腹系统、单双极电凝器、冲洗吸引装置、图文工作站一套、PK 刀、举宫器、宫颈钳等。体位物品:腿架、腿套、肩托、消毒巾、约束带等。

    作者:周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行业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环境与以前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在新时期,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我国医药行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现状做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供借鉴。

    作者:袁丹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引起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3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386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共30例,占到了全部手术患者的7.77%,其中60岁及以上的患者共占83.33%(25例),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共占16.67%(5例),存在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共占86.67%(26例),无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共占13.33%(4例)。引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术后反流,共占26.67%(8例),管理不善,共占23.33%(7例),因喉返神经损伤导致的肺部感染占10.00%(3例)。其中无通气功能障碍以及轻度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共占16.67%(5例),中度以及重度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共占83.33%(25例)。30例患者中共有20.00%(6例)的患者因肺部感染严重而引发呼吸衰竭,2例的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6.67%。讨论:导致食管癌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大小、是否存在吸烟史、进行手术前是否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手术过程中对于呼吸道的管理是否科学规范、术后是否发生胃食反流以及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等几个方面,因此医护人员应当特别加强对以上方面的管理,降低和避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整体治愈率。

    作者:范晋蓉;冯秋霞;杨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 CT 表现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采取C T 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的1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进行C T 平扫结果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1例均单发,呈圆形、边缘光滑,9例密度均匀、2例不均匀、1例可见钙化。空气新月征2例,血管贴边征3例。6例增强呈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经过CT 扫描后可见其密度均匀,持续时间比较长,在临床CT 确诊率比较高。

    作者:夏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慢性盆腔炎经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慢性盆腔炎使用中医疗法获得的效果不错,该疾病的产生多是因为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者是患者的体质偏弱,导致了病程的延长,引起的,有些患者在患有慢性盆腔炎之前并没有出现该类疾病的情况,说明其他疾病也是引起慢性盆腔炎的病因,比如说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输卵管炎症。慢性盆腔炎的发病诱因临床中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该类疾病的患者在妇科门诊中经常可见,属于妇科常见多发疾病。该疾病患病后需要比较长的治疗周期,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目前使用的西医疗法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该疾病对女性身体健康产生了比较大的危害,使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而且患者病情反复,增加了其经济负担,久治不愈,让患者心理压力比较大。

    作者:侯敬丽;李天舒;刘树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胆囊腹腔镜术后超声观察

    胆囊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损伤少、恢复快、瘢痕小、住院天数少等优点,深得医生和患者的认同,但术后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如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通过对我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旨在引起以后工作中注意,以提高技术水平,尽可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8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890例患者,于术后当晚和次日上午行3970例次超声扫查,其中女1431例,男1459例,年龄16-78岁,平均44.5岁。

    作者:张正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患者接受的麻醉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的84例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使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对比分析其麻醉效果。结果:在对患者使用麻醉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生效时间短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也是观察组比较优秀。另外在新生儿 Apgar评分、NBNA 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方式其效果比硬膜外麻醉要好,患者的生效时间短。

    作者:王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建立医院科研经费科学管理机制的思考

    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仅是促进医学研究前进的有力保障,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这要求管理者须从制度建设、信息化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结题管理等多个方面统筹管理。

    作者:高伟伟;时钢;门天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的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的疼痛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224例妇产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疼痛护理,对照组则是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轻,获得了比较好的恢复效果,而且对于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比较高,对照组则相对要差一些。结论:妇产科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配合优质的疼痛护理,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其术后的疼痛感,帮助患者获得比较好的恢复效果。

    作者:杨伟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及改进方法探析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室当中的效果与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根据需要进行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服务,同时为观察组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任芳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T CI 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 T 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麻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 T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 HR和 MAP等指标。结果:实验中,T2时间段,实验组 HR和 MAP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 P<0.05);T3和 T7两个时间点,对照组的 HR及 MAP与 T0段相比升高,而实验组水平保持稳定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等均缩短(P<0.05)。结论:临床上,T 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龙;鲁晓红;宋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内镜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经内镜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 NUGIB患者根据内镜治疗方法分为注射组、金属钛夹组、喷洒组、微波组各38例。结果:金属钛夹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明显优于注射组、喷洒组、微波组的81.58%、63.16%、47.37%(P<0.05);金属钛夹组的立即止血率也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针对 NUGIB患者,应用金属钛夹的止血效果为明显;应根据患者病变特点、范围,选择佳的治疗方式,保障治疗质量。

    作者:李红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6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研究

    急性阑尾炎是目前外科为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患者就诊一般多见转移性的下腹剧烈疼痛病症,并且右下腹部位有压痛点。对于急性阑尾炎一般选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考虑到手术周期短,因此,术后的针对性护理对于患者恢复意义重大。本院在2013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来我院就诊的36例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现将护理效果做如下分析。

    作者:王水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缓解早产儿疼痛的非药物性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早产儿疼痛的非药物缓解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0年至2013年我院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对早产儿提供了非药物性疼痛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采取非药物性护理能够对早产儿的疼痛情况得到缓解。结论:非药物性护理在早产儿的疼痛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消除一定的因为疼痛引起的影响。

    作者:史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等待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更好的护理患者,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在家属等待区设置宣传栏,装配电子信息等候系统,扩音器传唤家属,爱心留言区,儿童活动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手术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属了解了一般麻醉和手术的护理要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增加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家属是患者治疗护理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健康教育应与手术室优质护理有机结合,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张艳平;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穿刺点定位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穿刺点定位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32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 Kilka推荐的定位方法做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该组患者的穿刺点定位在 K 线的中点;对照组用 Greher 推荐的定位方法做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指标,仔细观察是否出现气胸、血管刺破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的概率分别是52.8%和15.4%,前三次穿刺成功的总概率分别是84.7%和49.3%,放弃的概率分别是7.4%和10.7%,27例穿刺成功的平均进针深度是36(24~50)mm。结论:单独考虑穿刺成功率,Kilka的定位方法是效果较好的穿刺定位法,对成年患者的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适用,其进针深度在48mm 之内。

    作者:陆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行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Meta分析法对 CAP 患者行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10项研究结果未见显著异质性(P>0.05);有效率、痊愈率与细菌清除率经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后RR值分别为1.1、1.2与1.1(P<0.05),不良反应RR值为1.0(P>0.05)。结论:CAP患者行莫西沙星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

    作者:刘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脏疾病的检验与临床诊断意义的分析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前期的必经阶段,目前常规的肝功能试验无法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因此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在临床上有重要诊断价值。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间质的结缔组织增生,其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还有各种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

    作者:李建辉;王心佳;卞晓璐;姜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