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

谭有庆

关键词: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消化性溃疡, 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T RFIA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上升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是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血清学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分娩期疼痛对产妇和胎儿有诸多不良影响,分娩镇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产程中的疼痛,但传统的分娩镇痛一般在活跃期开始实施,这使产妇依然不能接受全程的镇痛,降低了分娩镇痛的整体舒适度。在此背景下,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被提上了日程。现就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磊;郑观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尿病者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者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饮食原因、药物原因、疾病原因、活动原因等几种。结论: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较多,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则是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现象的关键。

    作者:史恩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安脑片治疗高血压头晕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安脑片治疗高血压头晕疗效。方法:高血压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安脑片口服,15天为1疗程。结果:120例门诊患者使用安脑片治疗高血压头晕总有效率达到97.5%,无明显禁忌症和副作用,同时发现安脑片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有特殊的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颜景荣;马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救治肺结核引发大咯血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出现大咳血的患者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根据58例肺结核出现大咳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护理过程进行探讨,研究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之后,患者的咳血情况得到控制,获得较好的治疗,安全出院。结论:肺结核患者临床中会有大咳血的情况,该情况发生的时候,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和护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对患者提供精细的护理服务,能够改善这一情况。

    作者:方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胸部创伤急诊处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胸部创伤患者急诊处理的临床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50例胸部创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维吾尔地区的根据患者是受伤情况采用手术或者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转入到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对于不属于该科室的受伤患者转入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8例,经过治疗之后4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胸部创伤急症患者,绝大部分属于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及时的采用相应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并迅速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对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努尔买买提·米日阿孜木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指引的临床作应用价值,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董纪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集束化护理模式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包括 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干预前后血气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 VAP发生率是11.1%,比对照组患者(31.1%)的低,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患者明显长于实验者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PO2比干预前显著提高,而PCO2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唐玲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程序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交接中的应用。方法: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100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全身麻醉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按常规送至麻醉复苏室复苏,其中对照组按巡回护士常规交接习惯与复苏室护士交接,实验组按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交接。比较两组交接有无漏洞。结果:实验组在交接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高于安全对照组。结论: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应在科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伦江;陈豫;唐淋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中药辨治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缓解时间以及总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计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缓解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77.3%,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8.6%;治疗中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感冒后咳嗽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咳嗽症状,且不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红;田海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红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的:研究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红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进行肾切除术患者30例,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腰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RBC -C3bRR和RBC -ICR测定,比较两组治疗方法下术前、术后、术后1d和术后4d的 RBC -C3bRR和 RBC -ICR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本院分组治疗之后,采用腹腔镜肾切除方法与开放性肾切除测定 RBC -C3bRR和 RBC -ICR数据在术中、术后1d、术后4d比较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于红细胞损害小,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唐一涛;杨国胜;钟瑞伦;王炳卫;刘百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T CI 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 T 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麻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 T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 HR和 MAP等指标。结果:实验中,T2时间段,实验组 HR和 MAP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 P<0.05);T3和 T7两个时间点,对照组的 HR及 MAP与 T0段相比升高,而实验组水平保持稳定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等均缩短(P<0.05)。结论:临床上,T 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在老年麻醉中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龙;鲁晓红;宋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感染的方法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护理相关问题。方法:对2012至2013年我院74例妇产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的是一般护理,实验组使用的是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比起对照组要更加优秀。结论:科学的护理能够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感染率,为患者的治愈带来帮助。

    作者:于慧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共收治甲状腺腺瘤患者110例,按门诊序号将患者平均分为 A、B两组。给予 A 组患者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小切口改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 A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均小于A 组患者两组对比,B组患者手术方式更具优越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相对于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小切口改良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更好,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比较短,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侯树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进性肾炎的诊断治疗对愈后的影响

    急进性肾炎为急性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A PG )的简称。它起病急骤,可在数日数周或数月内肾功能急剧恶化,以少尿(无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多见。多数急骤起病,主要表现为少尿货无尿、血尿(常为肉眼血尿且反复发作)、大量蛋白尿、红细胞管型货不伴水肿高血压,病程迅速进展,病情持续发作,致使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可在数周货数月发展至肾衰竭终末期。它可能有三种转归,(1)在数周内迅速发展为尿毒症,呈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2)肾功能损害的进行速度较慢,在几个月或1年内发展为尿毒症。(3)少数病人治疗后病情稳定,甚至痊愈货残留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

    作者:卞晓璐;姜婷婷;韩悦;李建辉;谢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照护体验及照护对其造成的影响,探索其需求,为有效的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患者家属采取深入访谈和观察法获得其真实感受和体验,采用现象学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获得心理负荷过重,家庭生活满意度降低,人身自由受限,经济负担过大,健康水平下降5个主题。结论:在研究与关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不应忽视患者家属在照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针对性的提供知识、心理援助,减轻其负担,从而提高照护水平。

    作者:方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绞痛治疗中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心绞痛治疗中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效果。方法:64例心绞痛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采用单纯硝酸甘油治疗和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接受硝酸甘油以及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可有效治疗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卜广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6-16周妊娠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米索)终止6~16周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来自我院的160例孕6~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按孕周分成2种不同的治疗组。 A 组:100例,米非司酮25mg ,每天2次,连服3天(总量150mg ),第3天晨口服米索0.6mg ,;B组:60例,米非司酮50mg每天2次,连服3天(总量300mg),第3天晨口服米索0.6mg ,无效者,4小时后加服0.6mg。结果:A 组24h内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5%。B组的成功率88.3%。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是终止6~16周妊娠的有效方法,可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左瑞云;陈洪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20例,采用对照研究,选择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前后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总结冠心病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实施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施风险管理使护士风险意识得到了提高,使其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可采取积极的对策,规避部分风险的发生,保障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安全。

    作者:毕泗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际沟通理论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际沟通理论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我院实际,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各类急诊科护理人员为观察研究对象,以带教实践中进行人际沟通理论指导的效果进行评定,指导临床护理带教实践。结果: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人际沟通理论后,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焦虑等方面均好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带教中进行人际沟通理论培训与实践,有利于强化护理细节管理,缓解医护和患者间压力,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非典型性肺结核的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非典型性肺结核的X线和CT 扫描特征,探讨非典型性肺结核的X线和CT 诊断的方法以及相关病理分析。方法:选择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非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 组20例,使用X线进行诊断,B组20例,使用C T 进行诊断,C组20例,使用X线和CT 进行联合诊断,然后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诊断准确率,后对三组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A 组与B组诊断准确率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是,A 组和B组与C组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使用X线和CT 联合对非典型性肺结核进行检查,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性使用单一诊断手段。这说明X线和CT 联合有助于对非典型性肺结核进行诊断分型,有助于尽早治疗,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陈凤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