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军
目的:观察以抑酸、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为主要治则,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拟黄连乌贝散加减(黄连、乌贼骨、白及、元胡、浙贝母、砂仁、赤芍、白芍、黄芪、甘草等)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患者62例。结果:总有效为96.8%。结论:本法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有抑酸、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功效。
作者:张金绪;路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儿科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诊疗。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40例,其中对照采用苯巴比妥来予以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和地西泮来予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明显要短,且病情复发情况也明显比较优,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在小儿热性惊厥临床诊疗中,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和地西泮来予以治疗,所获成效良好,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作者:王幼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重症监护室(IC U )是近20余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它的创建和完善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这些 ICU 患者通常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且常留置了多项侵入性检查与治疗装置(如导尿管、血管内装置和呼吸治疗装置等),这就使得IC 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这些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抢救的终失败,也使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所以,控制和预防ICU 医院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2013年1~12月我科重症监护室86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2013年1~12月我科重症监护室的86例医院感染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6.5岁,60岁以上的患者61例。所有患者的医院感染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作者:纳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肥胖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临床诊断以及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治疗的方式进行研究。结论: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强度,改善饮食结构,防止低血钾和室颤。如果饮食和运动均不能够产生效果,那么需要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作者:刘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55例,采取科学、全面的临床护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和系统的临床护理后,痊愈31例(占56.4%),显效17例(占30.9%),无效7例(占12.7%),其总有效率达87.3%。结论:对于原发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金丽华;安怀银;杨通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历资料如下:患者李某,男,75岁,于2012年07月2日以“右大隐静脉曲张术后3天”为主诉。入院3日前在上级医院因右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剥脱术,术后3日,病情稳定,坚决要求出院回我院治疗。既往冠心病心衰,慢支,高血压病史多年。入院查体:T、37℃,P、92次/分,BP、200/90mmHg,神清语明,抬入病房,查体合作,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喘鸣音,心界叩之明显增大,心率绝对不齐。人院诊断:右大隐静脉术后、冠心病房颤,心衰II度,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炎、扩血管、降压、对症等治疗。因患者曾在我院多次住院,无头孢他啶及青霉素过敏史,在上级医院入院前一直使用头孢类抗菌素,临床医生未做试敏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0加入0.9%盐水100ml中静滴抗炎治疗输液时。用药5分钟左右,患者家属诉患者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值班医生和护士即刻到病房查看,见患者神志不清,颜面发绀,呼吸浅慢,双肺痰鸣音。即刻组织医护人员抢救,并立即停止头孢他啶输液,新建2个静脉通路,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注,给予肾上腺素0.7mg静注,纳洛酮0.8mg静注。同时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准备气管插管,血压显示60/30mmHg。1分钟后患者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患者瞳孔略大,即行吸痰后气管插管,行胸外按压抱球呼吸等心肺复苏。并给人心脏呼吸三联针,同时行抗过敏、抗休克等综合治疗。2分钟后出现室扑继而室颤,即刻床旁非同步电除颤200J1次,胸外按压与抱球呼吸比30∶2,5分钟左右患者心跳恢复46次/分,呼吸浅慢,颈动脉搏动可触及,散大瞳孔缩小,15分钟患者意识恢复,30分钟后患者呼吸平稳吸痰后拔出气管插管,经抗过敏、升压,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药等综合治疗后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并无明显意识障碍,住院14天刀口甲级愈合出院。
作者:王汉民;赵维;颜景荣;马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流行性角结膜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结膜伪膜及角膜上皮下浸润的治疗效果进行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膜伪膜及角膜上皮下浸润有效率分别为94.87%、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8%、53.8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缪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儿科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引起,尤其呼吸道病毒感染,干扰素被证实具有广泛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作用。由于其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不易产生中和抗体等优点,近年来干扰素α在治疗儿科呼吸道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薛俊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对比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LM组和TAM组各25例。LM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TAM组给予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和治疗后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LM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T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M组手术时间、剥除肌瘤数目占B超检查出数目的比例、住院费用均优于L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总有效率为92.00%,TAM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M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TAM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复发情况无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临床疗效优越且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其并不能完全取代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
作者:王学玲;盛修贵;牛余霞;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的作用,能够对女性患者的妊娠进行终止,因此临床中主要是应用于避孕、各个时期妊娠的终止,现在在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中也有所应用。
作者:侯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矫形支具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根据侧弯情况予以矫形支具治疗,疗程9-12月,对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前后Cobb角对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矫形支具对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
作者:任凯;龚晓明;章荣;曾祥斌;詹俊杰;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全麻和连续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30例患者给予静脉全麻(A 组),30例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阻滞(B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aCO2(二氧化碳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但 A 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SpO2较B组患者更佳稳定,且PaCO2明显低于B组,比较两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相比于连续硬膜外阻滞,静脉全麻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更加稳定,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丁学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预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静脉血栓患者6例,占总比例的15%,对照组并发静脉血栓患者15例,占总比例的37.5%,观察组康复率为85%,对照组康复率为6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患者给予有效的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结局。
作者: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对水痘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药物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感染科就诊的水痘患儿共4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所有患儿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加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相关项目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两组40例患儿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55.00%,观察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病程,提升治愈率,还能够避免抗生素的过多使用。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喜炎平能够作为临床治疗水痘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气促、胸闷或咳嗽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急剧加重,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1]。因此,在早期哮喘急性发作时进行有效干预,可及时缓解病情,防止症状恶化。本次实验观察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2]。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37岁至63岁,平均年龄(51.2±2.7)岁,支气管哮喘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病程时间(4.7±0.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文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前期的必经阶段,目前常规的肝功能试验无法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因此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在临床上有重要诊断价值。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间质的结缔组织增生,其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还有各种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
作者:李建辉;王心佳;卞晓璐;姜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医院的经营活动必须以会计核算为依据,通过财务控制,分析评价经营成果,加强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才能增强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医院财务行为,使医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医院财务管理1.1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组织内部设计的管理控制程序:其目的是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及有效利用;资料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尽量减少成本、费用并保持赢利;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差错和舞弊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此医院领导和财务负责人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展开内部控制大检查,监督和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作者:刘彬彬;高天旭;刘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根据80例我院接收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则是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静脉血栓,2例炎性肠梗阻,1例切口裂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观察组中,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切口裂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5%,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说效果比较好,围手术期提供优质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低,而且,患者对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也是比较认可的,因此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
作者: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在课程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以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为主、相关功能为辅。对于刚接触医学知识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本门课程的知识点繁杂,涉及的组织微观结构过于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也是困扰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首创“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教学理念,在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医学院首次使用,指导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达到建构知识、获得经验的目的[1]。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核心是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使学生投入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本文初步探讨 PBL 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赵文珍;何颖红;杨勇琴;王云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材料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植入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科采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植入治疗胫骨骨不连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髓内钉固定植骨组和加压钢板固定植骨组,以髓内钉固定植骨组为实验组,加压钢板固定植骨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处的愈合情况、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关节活动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实验组的影像学显示骨不连愈合例数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和加压钢板固定植骨均为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但髓内钉固定植骨法比加压钢板固定植骨法在愈合时间、愈合率、患肢功能恢复上更有优势。
作者:刘海涛;汤明玥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