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萍
目的:探讨在激光治疗基础上增加宫颈炎康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并确诊为中重度宫颈糜烂的112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11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只给予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宫颈炎康栓阴道塞药治疗。在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禁止进行性生活,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1年后各进行1次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1年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2.86%、100%,对照组为80.36%、82.14%,2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利用宫颈炎康栓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宫颈糜烂,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许月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对老年患者冬季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方法:冬季入住我科老年患者375例,病室设置96.67%在温暖如春的南向房间;比较冬季晴天南向与北向病室室温、热水袋使用率、手臂温暖静脉穿刺成功率与输液过程舒适度。结果:冬季入住我科患者南向病室温度舒适度明显高于北向病室,热水袋使用率南向低于北向病室,患者手臂温暖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输液过程中手臂发麻及疼痛感减轻。结论:通过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加强老年住院患者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提高老年患者温暖舒适、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防范了医院不安全因素中温度性损伤[1]中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非细胞毒性病毒,宿主在 HBV 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应答在 HBV 清除及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乙型肝炎的转归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其中 T 淋巴细胞作为主要的效应细胞,与病毒清除和细胞损伤的发生直接相关。白细胞分化抗原(C D )是不同血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与 T 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有CD2、CD3、CD4、CD8、CD28、CD58、CD80、CD86等,深入了解各种CD分子在 HBV 感染中的功能及变化,将为理解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作者:吴敏;徐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医疗体系结构的进一步改革完善,为了满足医院环境建设的需要,在神经内科中护理工作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与患者建立新型的护理观念。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份风险与难度并存的工作,护理问题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的全过程。因此,本文对神经内科现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人性化护理以及改进措施,从而保障医患双方权益。
作者:张学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86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2013年5月接诊,全部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同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81.40%(35/4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率,大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莉;王淑会;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照护体验及照护对其造成的影响,探索其需求,为有效的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患者家属采取深入访谈和观察法获得其真实感受和体验,采用现象学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获得心理负荷过重,家庭生活满意度降低,人身自由受限,经济负担过大,健康水平下降5个主题。结论:在研究与关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不应忽视患者家属在照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针对性的提供知识、心理援助,减轻其负担,从而提高照护水平。
作者:方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和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来自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95例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 TRUST 与 TPPA 两种试验检测,比较两种梅毒血清筛选试验方法,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495份血清标本中,TRUST 法检测结果164例阳性,阳性率为33.13%,滴度≥1:32有6例,为1.21%;TPPA 法检测结果417例阳性,阳性率84.24%;TEUST 和 TPPA 法同时检测结果162例阳性,占32.73%,TRUST 检查阴性而TPPA 法检测结果170例阳性,占34.34%。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减少漏检,提高诊断率,应综合使用 TRUST 与 TPPA 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
作者:谢芳;黄斌;班丽佳;张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更好的护理患者,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在家属等待区设置宣传栏,装配电子信息等候系统,扩音器传唤家属,爱心留言区,儿童活动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手术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属了解了一般麻醉和手术的护理要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增加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家属是患者治疗护理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健康教育应与手术室优质护理有机结合,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张艳平;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1例,占总数的77.5%,有效7例,占总数的17.5%,无效2例,占总数的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显效24例,占总数的60.0%,有效7例,占总数的17.5%,无效9例,占总数的22.5%,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述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交接中的应用。方法: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100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全身麻醉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按常规送至麻醉复苏室复苏,其中对照组按巡回护士常规交接习惯与复苏室护士交接,实验组按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交接。比较两组交接有无漏洞。结果:实验组在交接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高于安全对照组。结论: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应在科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伦江;陈豫;唐淋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了120例肿瘤内科患者,将患者分组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对照组使用深部组织肿瘤热疗,观察组使用营养支持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仅为85%,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优秀。结论:肿瘤内科使用营养治疗的效果比较好,患者的营养情况获得了很好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作者:李凯;韩荣晶;王凤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护理人文关怀在老年护理中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尤为凸显,护理人文关怀不仅引起护理人员角色的改变,也为护理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为护理者提出更高的医德要求。
作者:马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50名行阴式子宫全切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名行腹式子宫全切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子宫质量、术中出血量。结果:对比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子宫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是临床上的两种常用子宫切除方法,而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溫智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利尿剂,ACEI及/或 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三组:收缩性心衰组(30例)、舒张性心衰组(30例)、混合性心衰组(30例),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种类所占比例由高至低分别为利尿剂,ACEI 及/或A 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其中舒张性心衰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洋地黄药物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经住院用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以利尿剂,ACEI及/或 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为主要治疗用药,但从统计分析结果观察,临床应加强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的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周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心绞痛治疗中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效果。方法:64例心绞痛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采用单纯硝酸甘油治疗和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接受硝酸甘油以及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可有效治疗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卜广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及雌激素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稽留流产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及戊酸雌二醇治疗稽留流产;对照组服用戊酸雌二醇片治疗。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清宫术。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行清宫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1次清宫成功率较对照组均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及戊酸雌二醇治疗女性稽留流产患者具有出血量低、安全、疗效好的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叶仁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单用阿德福韦酯以及双虎清肝颗粒治疗乙肝肝硬化,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肝功能 ALT 复常率、HBV -DNA 复常率,以评估疗效。结果:双虎清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及单用阿德福韦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HBVDNA 转阴率分别为85%、50%,ALT 复常率比较,统计学显示两者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虎清肝颗粒提高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改善肝功能。
作者:薛建华;杜秀萍;陈建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红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进行肾切除术患者30例,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腰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RBC -C3bRR和RBC -ICR测定,比较两组治疗方法下术前、术后、术后1d和术后4d的 RBC -C3bRR和 RBC -ICR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本院分组治疗之后,采用腹腔镜肾切除方法与开放性肾切除测定 RBC -C3bRR和 RBC -ICR数据在术中、术后1d、术后4d比较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于红细胞损害小,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唐一涛;杨国胜;钟瑞伦;王炳卫;刘百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用药结构的现状。方法:对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抗感染用药的份额稳步下降。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存在一些不合理性,需进一步干预。
作者:孙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 )临床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际意义。方法:以我院接收的糖尿病肾病22例,糖尿病患者2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将健康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三组患者的血浆、血肌酐、尿素氮的水平来作为分析的依据。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比糖尿病患者的水平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查能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是早期诊断标准之一,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贾爽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