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等待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张艳平;刘颖

关键词:健康教育, 等候室, 多媒体, 家属
摘要:目的:通过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更好的护理患者,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在家属等待区设置宣传栏,装配电子信息等候系统,扩音器传唤家属,爱心留言区,儿童活动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手术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属了解了一般麻醉和手术的护理要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增加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家属是患者治疗护理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健康教育应与手术室优质护理有机结合,有利于术后恢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干眼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干眼症,又称干燥性角结膜炎,是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泪液和眼表疾病,包括眼表不适症状,视力变化和泪膜不稳定并且有潜在眼表损害,伴随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反应[1]。干眼症的常见症状主要有:眼睛干涩、异物感、痛灼热感、疲倦、眼痒、黏稠的分泌物、畏光、严重者影响视力,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干眼症的患者日益增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干眼的患病率约为7.8%~33.78%[2],干眼症的诊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杨京京;尹素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阑尾炎彩超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炎患者行彩超检查诊断与超声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拟诊阑尾炎患者17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搜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而分析患者阑尾形态结构与超声表现。结果:170例患者经高频探头检查后检出154例,检出率为90.6%;经低频超声检查后检出93例,检出率为54.7%;超声表现分型分为无结构型、结构部分破坏型、结构完整难辨型以及结构完整清晰型。结论:阑尾炎患者行高频超声诊断,可有效提高检出率,有利于超声分型,且对后期临床治疗的意义重大。

    作者:雷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小儿患者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0年内至2012年的94例我院小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方法研究,将患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的是红霉素进行和常规的发热治疗,观察组则是使用阿奇霉素和常规发热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9.4%,对比分析说明观察组效果更加明显;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4.3%,对照组为10.6%,说明对照组的安全性比观察组差。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该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低,可靠,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付继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用药结构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用药结构的现状。方法:对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抗感染用药的份额稳步下降。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存在一些不合理性,需进一步干预。

    作者:孙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流脑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探讨

    流脑是由 Nm经空气飞沫传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具有季节性发病高峰,在高发地区还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儿童发病率比成人发病率高,90%以上的病例是由 A、B和 C群 N m 引起的。虽然目前在我国由B群 Nm致病有所增多,但仍以 A 群 Nm 引起的病例多见。 Nm感染性强,人被感染后大多表现为鼻咽部带菌状态或出现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只有少数受感染者发展为流脑病人。 A 群 Nm 可以引起世界范围的流脑大流行,而B群和C群 Nm 主要引起局部地区流行或散发。人被 Nm感染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尽管 Nm 感染性强,但它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在外环境中存活能力差。因此对流脑的预防应采取以注射菌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重点预防的对象是易感人群。

    作者:王春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帕金森氏病人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的“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美国 APDA 称年龄小于四十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有患者这样向他读幼儿园的女儿解析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就是让你不能动的病”一般在五十至六十五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六十随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70岁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我国目前大概有一百七十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护理: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护理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晚期卧床的病人,其护理任务则越来越重。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注意膳食和营养,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给与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疗者宜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因蛋白质可影响多巴胺的治疗效果。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全日总量40~50g。在限制范围内多选用乳、蛋、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适量进食海鲜类,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供给应充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作者:张秀利;赵秀玲;李亚男;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仅为83.6%,两组患者满意度也是实验组比较高,说明实验组的效果和患者接受度都比较理想。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不错的效果,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

    作者:田锦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慢性盆腔炎经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慢性盆腔炎使用中医疗法获得的效果不错,该疾病的产生多是因为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者是患者的体质偏弱,导致了病程的延长,引起的,有些患者在患有慢性盆腔炎之前并没有出现该类疾病的情况,说明其他疾病也是引起慢性盆腔炎的病因,比如说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输卵管炎症。慢性盆腔炎的发病诱因临床中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该类疾病的患者在妇科门诊中经常可见,属于妇科常见多发疾病。该疾病患病后需要比较长的治疗周期,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目前使用的西医疗法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该疾病对女性身体健康产生了比较大的危害,使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而且患者病情反复,增加了其经济负担,久治不愈,让患者心理压力比较大。

    作者:侯敬丽;李天舒;刘树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1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4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经过病情及治疗方法的告知,根据病人的要求分为治疗组(针刺加中药治疗)88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后,经t检验两组患者疗效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结核病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其生命也是一种威胁,并且对于身边的人来说,其传染性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旦染上结核病就必须要进行正规系统的诊疗,否则极易转成治疗更加困难的耐药性结核。以下所阐述的就是根本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一些注意事项,旨在找出治疗结核病更加有效的方案,供同行业参考。

    作者:郑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进行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5日活动距离、时间及复工率、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增加患者满意程度,具有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是通过健康教育唤起患者的健康意识,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健康素质及生活质量。几年来,我院在临床护理中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将患者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活动之中,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学护理知识和健康指导,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患者解决更多的健康问题。因此,在临床护理中作好健康教育非常重要。1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1.1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教育人们树立新的健康观,鼓励人们具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并帮助其实现这一愿望。今年以来,我院对82名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所有患者都认为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作者:纳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与子宫位置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与子宫位置的关系。方法:对320例孕龄≤49天,年龄≤39岁,自愿选择药物流产术的健康妇女,按子宫位置不同,分为5组,即子宫前倾位,子宫前倾前屈位,子宫水平位,子宫后倾位,子宫后倾后屈位。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法行药物流产术,计算5组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结果:320例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子宫水平位组96.5%;子宫前倾位组90.8%;子宫后倾组87.5%;子宫前倾前屈组70%;子宫后倾后屈组61.3%。结论:子宫水平位者药物流产成功率高,子宫后倾后屈位者药物流产成功率低,因此药物流产术成功率与子宫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针对患有急性胃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针对我院急性胃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等。结果:所有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要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0.05。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针对急性胃炎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阿提看木;苏拉依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胸部叩击排痰组)64例和观察组(体外振动排痰仪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排痰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洋;姜鹏;马丽丽;金环宇;安娜;赵悦;刘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替勃龙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替勃龙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18例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为替勃龙联合纳米凝胶银,对照组为替勃龙联合甲硝唑栓。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替勃龙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降低了复发率、减轻阴道粘膜刺激作用、减少耐药性。

    作者:段彩梅;夏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结石1例的诊疗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腹痛、腹胀2天,加重3小时”就诊。查体:患者呈痛苦面容,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正常,心、肺、腹阴性。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腹部B超提示:胃内见多个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较大的长约5.7cm ,胃壁五层结构清楚,未见增厚的胃壁,蠕动存在。追问病史,患者诉因喜吃酸性水果,近半月来每日清晨空腹食用糖山楂球半斤左右。结合病史及腹部B超结果,诊断为:胃结石症(多发)。建议患者行内镜下圈套器碎石术,但患者惧怕胃镜检查,要求给予保守治疗,随自行服用可口可乐500ml ,每日3次,及抗酸药物,连续服用4天后再次来院复诊,腹部B超提示:胃内仍见多个强光团,较大的长约5.5cm ,较前无明显变化。且患者腹痛症状较前无明显减轻,再次建议患者行内镜下圈套器碎石术,征得患者同意后,在内镜室行碎石治疗。内镜下见胃体及胃底部多个形状不同的褐色、黄褐色胃结石,历时3小时,经圈套器碎石后,部分取出,剩余碎裂部分通过胃肠道自行排出。术后给予对症治疗,2周后,腹痛、腹胀症状消失,复查B超及胃镜提示正常。

    作者:贺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特点

    目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使用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81例我院接收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分组研,对照组39例使用保守治疗,观察组42例使用手术治疗,对比分析其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依次为19例和1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2.1%;观察组42例患者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后,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依次为26例和14例,治疗有效率为95.2%,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临床效果比较好,患者得到的治愈率比较高。

    作者:邹云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运动疗法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血管体液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体液因子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自感劳累分级法(RPE)11-13级疲劳程度实施限制性平板试验,分别于试验前及试验后3min常规抽取静脉血测定心血管体液因子变化,并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运动时间、达峰时运动当量、运动前 HR、SBP及 DBP均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后3min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后两组 NO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前SBP、DBP与运动后SBP、DBP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药物控制下配合轻度疲劳程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血管体液因子,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措施的探讨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均可影响通气不足,乃至呼吸停止,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急性呼吸衰竭。还可因急性物理刺激性气体吸入、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引起肺组织损伤,产生渗透性肺水肿所致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急性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严重低氧血症的呼吸衰竭。现场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多突然发生,应在现场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防止和缓解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保护神经、循环、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一般健康人体内存氧量约1.0L ,平静时,每分钟氧耗量为200mL -250mL。一旦突发因素引起呼吸终止,机体能保持肺循环,仍能藉肺泡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继续进行气体交换,这称为弥散呼吸,它可为机体额外提供1.5-2min ,使动脉血氧分压保持在脑组织产生不可逆转损伤水平之上。所以当呼吸停止,应立即在现场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条件下,作间歇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但操作者应注意,先作快速深呼气至残气位,再快速吸气至肺总量,即将气吹入患者口中,这样呼出气的氧浓度较高。如有条件作带气囊导管的口腔插管,可手控简易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如发生心脏骤停,还应采取有效的体外心脏按摩等有关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随后再调用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作者:陈鸿雁;王锐;李春丽;张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