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院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性分析

赵远宏;邓泽宜;张新龙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消化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 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评价某院出院病历中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5-9月住院患者病历并筛选PPI病历,对 PPI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取患者病历1059份,其中 PPI病历344份(32.48%);无指征用药占比大,为214例(62.20%),启用指征中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多,为69例(20.05%),消化性溃疡为34例(9.88%),消化道出血为27例(7.84%);用药剂量、用药频次不合理134例(38.95%);主要科室分布为内一科80份(23.26%),外一科76份(22.09%),内二科62份(18.02%)。结论:某院 PPI应用广泛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针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医生合理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指导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到二百多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年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脑卒中分类:脑中风包括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行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作者:李亚男;赵秀玲;张秀利;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外孕术后合并自发性气胸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已婚,因“停经48天,阴道流血10余天,下腹痛半天”于2012-10-07急诊入院。既往史:2005年及2007年分别顺产1次,人流5次,药物流产1次。查体:体温:36.2℃,脉搏:88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92/64mmHg。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下腹部及右下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患者10分钟后突发下腹痛加剧,即测血压88/50mmHg ,精神萎靡,自觉头晕、乏力,急诊B超示:右附件包块5cm ×5cm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0.0g/l ,生化全套未见异常,行后穹窿穿刺抽搐不凝血4ml ,考虑盆腔内出血,异位妊娠破裂可能性大,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急诊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病人清醒术毕安返病房,即测血压111/68mmHg ,术后给予心电监测,测血压、脉搏、血氧1次/半小时,予头孢孟多酯钠2g ,2次/日抗感染、注射液白眉蛇毒凝酶2单位,2次/日止血,血浆500ml补充凝血因子,补液等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患者夜里咳嗽后诉胸闷,给予低流量吸氧,症状无明显改善,胸闷加重,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血氧饱和度80%并逐渐下降,低至50%急请呼吸科会诊,医生会诊后示:患者精神差,血压105/65mmHg ,左肺呼吸音正常,右肺呼吸音减低,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30次/分,心律齐。初步诊断:肺栓塞,急查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全套、血清肌钙蛋白、血清肌红蛋白、凝血全套、D -二聚体,床边心电图,转 IC U 给予呼吸机辅助面罩给氧,进一步检查排除DIC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暂停输血,控制液体输入量,患者血氧饱和度90%以上,血常规未见异常,生化全套未见异常,血气分析示: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07.8mmHg。心电图正常,床边胸片见右侧气胸,右肺大部分萎缩,双肺纹理明显增粗,追问病史,患者诉3天前出现胸痛、胸闷,可自行缓解,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未在意,未就诊,考虑患者气胸为肺炎导致自发性气胸可能性大。请呼吸科医生给予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可见大量气体排出,患者胸闷症状明显好转,停呼吸机辅助治疗,自主呼吸后血氧饱和度维持95%以上。患者术后尿量少,术中及术后补液估计5000ml ,为预防肺气肿,给予速尿20mg静脉推注,控制液体滴速,减少液体输入量,患者双肺纹理明显增粗,考虑双肺炎症,因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未能行胸片检查,根据其胸片炎症表现,考虑为入院前感染可能性大,同时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行气管插管,为预防误吸导致肺部厌氧菌感染,改抗生素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2.25g ,1次/8小时抗感染联合奥硝唑治疗,继续观察病情变化,术后9天患者恢复正常,给予办理出院手续。

    作者:王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分娩期疼痛对产妇和胎儿有诸多不良影响,分娩镇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产程中的疼痛,但传统的分娩镇痛一般在活跃期开始实施,这使产妇依然不能接受全程的镇痛,降低了分娩镇痛的整体舒适度。在此背景下,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被提上了日程。现就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磊;郑观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柴胡舒肝散联合和解方剂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柴胡舒肝散联合和解方剂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1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药物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接受柴胡舒肝散联合和解方剂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我们发现实验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柴胡舒肝散联合和解方剂用于消化内科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今后可将其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6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研究

    急性阑尾炎是目前外科为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患者就诊一般多见转移性的下腹剧烈疼痛病症,并且右下腹部位有压痛点。对于急性阑尾炎一般选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考虑到手术周期短,因此,术后的针对性护理对于患者恢复意义重大。本院在2013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来我院就诊的36例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现将护理效果做如下分析。

    作者:王水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拟加味正气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5例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健脾益肾的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加味正气散(黄芪、灵芝、紫河车、山药、白术、陈皮、黄芩、防风、乌梅、煅牡蛎、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5例。结果:总有效率96.5%。结论:自拟加味正气散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通过益气固表、健脾益肾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路云霞;张兆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究如何将素质教育渗透入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

    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教学过程中的一项新兴教学理念,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终目标。而急危重症护理学为护理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将素质教育渗透入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现已成为需讨论及面临的问题。将素质教育渗透入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不仅可帮助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到扎实的操作技能,更能够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值得推广。

    作者:丁雪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例左房粘液瘤患者的护理

    通过一例左房粘液瘤患者的护理,了解左房粘液瘤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重点,以及该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作者:杜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9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支原体感染患儿97例,对其临床特点以及诊治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以阵发性剧烈咳嗽显著,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气促,喘憋,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多不明显,影像学检查肺部改变明显,肺炎支原体抗体(M P -lg M )≥1∶40患儿占89.9%,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治疗临床疗效好,有效率达94.8%。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体征不一致,早期诊断难,大环内酯类治疗有效。

    作者:秦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耳道胆脂瘤致耳道闭锁2例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EACC )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但临床上误诊时有发生。本院收治2例临床初诊“外耳道新生物”,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胆脂瘤,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均为青年男性,其中:例1,32岁,因“左耳闷伴听力下降一年”入院。三年前有外耳道流脓史,否认其他耳病史。专科检查:左外耳道粉红色球形新生物封闭,表面光滑,触之软,疼痛不明显。CT 示:左外耳道低密度影,呈膨胀性生长,耳道后壁及乳突骨质部分吸收,中耳腔正常。例2,24岁,因“左侧间歇性耳漏二月,伴有左耳胀痛,听力下降”入院,专科检查以及CT表现同例1相似。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耳显微镜下行左侧外耳道新生物切除术。术中见左外耳道软骨部膜状组织封闭,膜厚约1mm ,切开后见耳道内充填白色“豆渣样”物。完全清理后见骨性外耳道后壁破坏明显,部分皮肤缺损,鼓膜完整但菲薄。术后病理示外耳道胆脂瘤。耳道内填塞碘仿纱条,定期换药复查,随访半年以上均未见复发。

    作者:钱俊勇;郭金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护理高龄烧伤患者的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至2012年期间接受治疗的65例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之后的效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前后情绪状态变化。结果:治疗期间,患者发生感染5例、压疮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均痊愈或好转,有效率达100.00%。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患者SAS 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烧伤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其恢复状态比较好。

    作者:石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 )临床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际意义。方法:以我院接收的糖尿病肾病22例,糖尿病患者2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将健康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三组患者的血浆、血肌酐、尿素氮的水平来作为分析的依据。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比糖尿病患者的水平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查能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是早期诊断标准之一,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贾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易引发患者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归纳分析在2003年到2013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0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有60例患者在患病期间并发了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率达8.33%)。临床发现由于脑出血导致的患者的模糊的意识状态,其意识情况愈差,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临床资料显示患发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6.66%。结论:由于脑出血并发产生上消化道出血,是患者的病危信号之一。

    作者:帕提曼·艾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对 ICU 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对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对ICU 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危重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弹性排班的方式,一个护理人员固定的会1-2个危重病人进行监管,且根据为重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IC U护理方案的调整,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IC U 病房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中的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的实施,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大大提高了IC U 病房的护理质量,而且还提高了危重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危重病人能够得到细致、全面的护理,大大提高了 ICU 病房的护理管理水平与效果。定人监管在IC U 护理中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曲云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北臧村镇常规查漏补种工作四种疫苗接种率分析

    目的:了解我镇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的整体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我镇的免疫规划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常规查漏补种工作要求,逐家逐户对我辖区所有学龄前儿童进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调查,记录每个人预防接种情况,并对调查到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原因。结果:共调查学龄前儿童3177人,无卡107人,无证39/人,外来儿童四种接种率为 OPV(92.0%)、DPT(91.5%)、、MMR (87.9%)、A 群流脑疫苗(90.0%),和本地儿童的接种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二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效果,受多因素影响,要找出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

    作者:郑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86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年龄超过60岁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左氧氟沙星药物及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给药方法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重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马幸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以胫腓骨骨折就诊患者56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患者入院后行跟骨牵引、手法复位以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患者56例,其中骨折愈合率为92.9%,期间无患者出现压疮,针眼感染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应用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确切,安全高效,具有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和意义。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1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及按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误诊时间在1-15个月,其中45例误诊为支气管炎,27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3例误诊为扁桃体炎,5例误诊为支原体肺炎,余者分别误诊为百日咳、原发性肺结核及支气管异物各1例。所有患者采用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措施,1-8周止咳。结论: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的原因有多种,医生要详细了解患儿的慢性咳嗽病史,掌握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要点,大程度上防止误诊。

    作者:胡晓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36例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13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名68例,对照组实施消化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感冒、呕吐及腹泻缓解,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感冒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26.72±1.62、12.1±0.35)、32.4±1.46)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快速缓解秋季腹泻患儿感冒、呕吐、腹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屠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开胃健脾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P物质和胃动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开胃健脾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PD )大鼠胃肠动力及 P物质、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尾刺激法建立 PD 大鼠模型,给予 PD大鼠开胃健脾丸,计算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测定血浆P物质和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胃健脾丸能明显升高 PD 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胃健脾丸能够有效促进FD大鼠胃肠动力,可能与其上调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相关。

    作者:彭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