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雷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EACC )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但临床上误诊时有发生。本院收治2例临床初诊“外耳道新生物”,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胆脂瘤,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均为青年男性,其中:例1,32岁,因“左耳闷伴听力下降一年”入院。三年前有外耳道流脓史,否认其他耳病史。专科检查:左外耳道粉红色球形新生物封闭,表面光滑,触之软,疼痛不明显。CT 示:左外耳道低密度影,呈膨胀性生长,耳道后壁及乳突骨质部分吸收,中耳腔正常。例2,24岁,因“左侧间歇性耳漏二月,伴有左耳胀痛,听力下降”入院,专科检查以及CT表现同例1相似。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耳显微镜下行左侧外耳道新生物切除术。术中见左外耳道软骨部膜状组织封闭,膜厚约1mm ,切开后见耳道内充填白色“豆渣样”物。完全清理后见骨性外耳道后壁破坏明显,部分皮肤缺损,鼓膜完整但菲薄。术后病理示外耳道胆脂瘤。耳道内填塞碘仿纱条,定期换药复查,随访半年以上均未见复发。
作者:钱俊勇;郭金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由于人工流产损伤妇女子宫内膜,引起内膜瘢痕;或孕妇子宫内膜血供不足等因素均可导致前置胎盘。前置胎盘促使孕妇子宫蜕膜生长不全,当受精卵着床后,为摄取足够营养,胎盘伸展到子宫下段。临床上,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发展,检测血压,预防产妇出血性休克;做好输血准备的同时,积极预防产妇水电解质紊乱;临床上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产妇病情发展,检测血压,预防产妇出血性休克;做好输血准备的同时,积极预防产妇水电解质紊乱;增加产妇血容量,纠正贫血,预防感染,尽快迅速止血,正确选择结束分娩的时间和方法,有利于病人的预后康复。
作者:尹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中烧伤患者的危险程度会因其烧伤程度而出现不同的变化,本文就不同情况下如何对烧伤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烧伤程度以及医院接收的烧伤患者数量等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为临床护理总结分析了一些有效的护理方法,让患者能够得到较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7-12月间出院的7656例病人处方进行统计,对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为53.21%,治疗用药比例占34.4%,预防用药比例占64.4%,不合理用药3582份,占46.79%;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强度为41.47DDD。结论:抗菌药的应用十分广泛,由于价格较昂贵,以及临床医生的滥用、不合理应用等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耐药菌株增加,值得给予关注,医院应加大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以保证合理用药。
作者:刘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中药辨治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缓解时间以及总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计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缓解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77.3%,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8.6%;治疗中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感冒后咳嗽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咳嗽症状,且不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红;田海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诊疗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某院收治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4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7.3±2.3)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0.4)月;6个月后优秀19例(55.88%)、良好13例(38.24%),不同性别、年龄、Neer分级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安全可靠。
作者:范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细胞的衰老是一项复杂的机制,怎样延缓衰老、延长寿限历来也是众人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细胞衰老的机理,探讨了细胞衰老与人类长寿的关系。
作者:吴霞;隋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问题管理和危机管理的角度,医疗服务可能存在或者容易引发种种不满意的病人称为重点病人。但在重点病人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医疗行为,这些行为将导致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风险增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姜梁;胡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治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医院6年间收治的103例60岁以上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显效77例,占74.75%,有效15例,占14.56%(7/49),总有效率89.32%;结论老年CHF患者长期使用倍他乐克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敏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吸入气体中毒一般都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工人因为处于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环境中,所以发病率高。吸入性气体中毒是有毒气体通过气道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造成损伤的一种情况。呼吸道是有毒物质初接触的器官,根据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毒物质会第一时间对呼吸道造成损伤。患者临床主要以呼吸道炎症和中毒性肺水肿为主,有部分患者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毒物让患者出现哮喘症状。能够导致肺部损伤的毒性气体比较多,大部分对呼吸道造成损伤的气体都是有刺激性的气体。
作者:常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更好的护理患者,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在家属等待区设置宣传栏,装配电子信息等候系统,扩音器传唤家属,爱心留言区,儿童活动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手术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属了解了一般麻醉和手术的护理要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增加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家属是患者治疗护理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健康教育应与手术室优质护理有机结合,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张艳平;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脓肿CT 三期增强检查中伴发的异常灌注(THPD)征象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证实、CT 增强显示 T HPD征象的图像资料,对不同时相出现 T HPD病例的CT 表现、原因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CT 增强显示动脉期17例高灌注 T HPD ,2例同时有高灌注和低灌注 T HPD两种表现,1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门脉期表现为高灌注 T HPD 者3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者4例。结论:动脉期T HPD有助于肝脓肿诊断,T HPD表现多样,与其产生机制多种、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孙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当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根据2012年至2013年我院的护理管理效果来进行分析,根据妇产科在2012年没有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结果与2013年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比的内容涉及了环境、卫生、态度、心理干预等等。结果:2013年我院采取人性化护理工作后,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比2012年未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时候的结果,其存在很大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妇产科中,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护理体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高,护患关系和谐,因此纠纷比较少,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改善,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形象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作者:滕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86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年龄超过60岁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左氧氟沙星药物及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给药方法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重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马幸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气血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及SaO2检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仅是促进医学研究前进的有力保障,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这要求管理者须从制度建设、信息化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结题管理等多个方面统筹管理。
作者:高伟伟;时钢;门天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肾炎(AGN)伴心力衰竭患儿中的早期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GN患儿52例,其中,22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作为心力衰竭组,30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作为单纯AGN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小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清cTnⅠ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cTnⅠ为(1.023±0.254)ng/ml,单纯AGN组为(0.018±0.008)ng/ml,对照组为(0.011±0.006)ng/ml,心力衰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单纯AGN组(P<0.05),对照组以及单纯AGN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cTnⅠ对AGN患儿是否发生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早期和准确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指导临床准确诊断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收缩和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之间的联系。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70例子前置胎盘患者来监测其子宫收缩强度,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中有88.6%的患者出现了产前出血的情况,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子宫收缩情况,治疗时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来减少出血量,控制出血的总体有效率为93.5%,孕周延长天数平均26.5天。结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和子宫收缩之间的关系,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能够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来控制出血情况。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同期50例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相关身体指标水平,包括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舒张压、收缩压、TG、TC、HDL -C、LDL -C等。结果:相比对照组,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收缩压、TG 等指标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确定,腰围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结论:老年男性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戴莉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的效果影响,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及行为干预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总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肺结核患者有效的心理及行为干预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蔚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