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治方法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急诊科收治的7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再次惊厥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5min、30min、60min体温(38.1±1.3、37.5±1.3、37.1±1.2)0C、再次惊厥、舌咬伤、坠床、无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救治高热惊厥患儿,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体温,缓解惊厥症状,减少惊厥再次发生,预防不良事件。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对ICU 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危重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弹性排班的方式,一个护理人员固定的会1-2个危重病人进行监管,且根据为重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IC U护理方案的调整,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IC U 病房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中的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的实施,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大大提高了IC U 病房的护理质量,而且还提高了危重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危重病人能够得到细致、全面的护理,大大提高了 ICU 病房的护理管理水平与效果。定人监管在IC U 护理中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曲云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预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静脉血栓患者6例,占总比例的15%,对照组并发静脉血栓患者15例,占总比例的37.5%,观察组康复率为85%,对照组康复率为6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患者给予有效的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结局。
作者: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健脾益肾的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加味正气散(黄芪、灵芝、紫河车、山药、白术、陈皮、黄芩、防风、乌梅、煅牡蛎、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5例。结果:总有效率96.5%。结论:自拟加味正气散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通过益气固表、健脾益肾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路云霞;张兆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中对儿童急性肺炎患者使用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质护理的理念是处于对患者本身进行处理,既包括了患者的疾病、生理,也包括了患者的心理等各方面的护理,让患者处于比较好的状态,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护理方式。
作者:陈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人流术中对减轻疼痛及减少手术副反应的效果。方法:对妊娠8周以内的初孕妇分别采用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和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在人流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宫口也易于松弛,人流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既能松弛宫颈,减少术时出血,又能更好的减少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光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益气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活血化痰益气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痰益气方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有明确疗效,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有显著效果。
作者:贺显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肺栓塞是一种急性胸部疾病,在美国年发病约60万人,错过诊断达1/3[1]。适当的诊疗估计可以降低死亡率达30%。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栓塞(DVT)是一种关联性疾病,前者为 DVT 的后果。对没有 DVT 症状的患者而言,血栓栓塞的诊断难度更大。影像医生多主张 CT 肺动脉造影,但与换气灌注扫描之间存在争议。从2010年开始,我们开发了一个C T 肺动脉造影后继续检查臀部与腘窝深静脉的扫描程序。因为不是从足部静脉注射造影剂,将其称为直接的CT 肺动脉造影和间接地深静脉造影。在此提出我们的研究结果。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有20人(男=14,女=6),平均年龄52岁(48-81岁)。为了确定下肢深静脉佳强化的延迟时间,我们在获得了20例 C T 肺动脉造影后立即获得了多个密度测量数据。扫描设备为 Somatom Sensation 64排CT ,扫描条件:120kVp、240mAs ,标准的螺旋 CT 扫描模式。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140ml ,300mg/ml ,注射速率:3ml/s。延迟扫描时间28秒。扫描范围自下肺静脉到主动脉弓,大约长度12-15cm ,层宽3mm ,螺距1.6-1,重建间隔1mm ,剩余胸部做标准扫描。因为首要观察的是肺栓塞,我们的程序是先实施 CT 肺动脉造影使肺动脉增强。然后间断性地获取胸部、盆腔及下肢到膝关节的追踪图像。
作者:徐昕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方法:对53例急性阑尾炎进行超声探查,并依据其声像图特征分型,后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诊断正确49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0例,化脓性阑尾炎15例,阑尾周围脓肿0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结论:超声诊断阑尾炎具有高敏感性、易操作性、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切口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任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利尿剂,ACEI及/或 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三组:收缩性心衰组(30例)、舒张性心衰组(30例)、混合性心衰组(30例),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种类所占比例由高至低分别为利尿剂,ACEI 及/或A 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其中舒张性心衰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洋地黄药物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经住院用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以利尿剂,ACEI及/或 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为主要治疗用药,但从统计分析结果观察,临床应加强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的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周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对其治疗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与2007年至2013年间接受治疗的36例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失血量、X线透视时间以及Sanders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在失血量和X线透视时间方面均较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Sanders 评分方面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髋螺钉退出,1例出现髋螺钉切割并诱发髋内翻畸形。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具有固定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较之于动力髋螺钉(DHS)应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病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治疗护理不当,会导致器官缺血,血管硬化、破裂,危及生命。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无论病情轻重,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都不应忽视心理护理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血压患者常常会因为心里问题而引起疾病的发作,临床中对患者提供护理的时候,注重心里护理时非常有效的途径,患者的心态良好,能够积极的面对疾病,接受治疗,有助于其病情的改善,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该血压患者的配合度是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让护理效果得到提升,患者的恢复才会有所改善,此次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了研究分析。
作者:马丽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05年至2009年我院接收的部分胰管结石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此次选取20例患者,为其进行超声、C T 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此次研究的20例患者中经过 B超诊断后,发现全部均为胰管结石患者,说明诊断准确率为100%。而对患者采取C T 诊断后,我们发现有15例患者确诊,有5例漏诊,说明其诊断几率为75%。两种方法对比分析存在较大统计学差异。结论:胰管结石患者临床中采取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相比于CT 检查,其灵敏度有所提升,因此临床中使用超声诊断可以让患者的胰管结石漏诊的情况得到改善,而且使用简单,临床操作方便。
作者:潘敬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在妊娠合并症、因精神因素行剖宫产的比率、难产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4593例,其中3803例参加过孕妇学校培训为 A 组,未参加学期培训790例为 B组。比较两组间孕妇在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概率、巨大儿、阴道助产、剖宫产的比率。结果:A 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概率,难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方面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结论:孕期健康教育能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概率,降低难产率、剖宫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作者:石爱辉;舒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0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68例经典腹股沟斜疝切口术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学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慢性结肠炎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45例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行慢性结肠炎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5例,对对照组患者行盐酸利卡多因、硫酸庆大霉素以及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用西瓜霜喷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8例患者治愈,7例患者治疗有效,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14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行盐酸利卡多因、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玉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超声检查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笔者所在基层医院自2005年1月到200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23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总结胆囊疾病的超声图像特点,评价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患者23例,经过超声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6例,慢性胆囊炎6例,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样病4例,胆囊继发肝病改变1例,胆囊癌1例。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疾病,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无创的优点,可以作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陈巧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骨科多发性创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2010年至2011年我院共有5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接受治疗,对其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来划分为治疗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实验组使用骨科急诊手术,对比分析效果。结果:试验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消化道、颅内、伤口再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急诊手术治疗能够对多发性创伤患者提供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几率均比较低,临床安全性比极高,因此比较适合广泛使用。
作者:公大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交接中的应用。方法: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100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全身麻醉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按常规送至麻醉复苏室复苏,其中对照组按巡回护士常规交接习惯与复苏室护士交接,实验组按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交接。比较两组交接有无漏洞。结果:实验组在交接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高于安全对照组。结论: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应在科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伦江;陈豫;唐淋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针对妊高症产妇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临床疾病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并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以及对患者讲解重度妊高症注意事项。结果:对所有患者完成护理后,患者疾病情况获得了有效控制,在体重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的改善。结论:强化妊高症产妇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产妇病情变化,保证新生儿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阿那古力;阿布拉 刊期: 2014年第05期